不要做质量孤儿
1、先说一下什么是科研孤儿
下图片内容摘自于百度。
2、质量孤儿
1)指的是体制内外那些专管质量的大怨种,平时要求无人听,一出问题就背锅的人们,一眼望去,几乎没有不挨罚的质量部门领导。
2)之所以会造成此种现状,就在于最为基本的全员质量责任没有落实,将所谓的质量工作简单粗暴地从产品研制流程中剥离出来,交由具体的人员去负责,却因此将质量和各维度区别甚至于对立起来,由此质量是质量,设计是设计,生产是生产,试验是试验,计划是计划,成本是成本。
不知是质量抛弃了流程,还是流程抛弃了质量。
大概齐的原因有:
① 自上而下对质量工作认识不深入,不重视,尤其是领导层的不重视,一个典型的不重视就是质量喊的震天响,但话听起来像片汤儿,一出问题扭头看质量,却不管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关注,恐怕连自身的质量体系构成都不知道;
② 将质量活动和质量工作狭义化,事实上一切工作都隶属于质量,也都有高质量的标准,如果一级组织的所有人都觉得自己与产品质量和其他无关,这只能说明这个组织要么幼稚,要么腐朽没落;
③ 将质量要求庸俗化,即将质量视作一个大筐,所有的要求都穿着质量的外衣下来,以至于转变了模样没有改变本质的要求一堆堆地下发,导致所有人都对这些要求反感异常以至于糊弄了事儿;
④ 将有用的质量要求混淆为无用,不落实,不细化,形式化地糊弄,导致诸多工作不见底,产品质量得不到根本性保证。
久而久之,质量要求和质量工作在心理层面表现为无用化,几乎所有人都对当前的质量工作的有用性心存很大的质疑,由此主观上不去分辨哪些有用、那些无用,而一股脑儿地抛在一边。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各种评审的形式化,非拥护型评审几乎不存在,少了质疑,多了附和和建议。
3)质量孤儿的本质体现就是质量工作是质量管理人员的事情,事实上也就是只有质量主管去做质量策划和工作,一大部分技术主管、leader甚至于行政的leader根本就不关注质量工作本身,结合项目和产品特点,我们更应该关注什么,仅仅靠质量主管凭自己的认知去策划和实施一些传统固有的质量工作,典型的以个人水平代替整个组织的管理水平。
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所谓的依靠组织就是靠质量处和质量部,其他可以,但唯独质量不可以,因为它靠的是所有专业以及研制的管理机关、项目/产品的leader,谁最清楚产品特点、项目特点、管理特点,恐怕只有研制队伍本身了。
4)质量部门、质量主管如何规避成为质量孤儿:
① 要将“两总”拉下水
质量工作策划,质量活动,质量隐患,质量工作过程中的不落实,都要让技术和行政领导知悉,要利用好“两总”的力量让一些事情顺畅和有用起来。一些leader根本就不重视质量工作,那就从一些反例着手,让其深知质量工作大撒把引入的巨大风险。
因其不作为、胡作为而引入的质量问题,要由其担责。
②要将研制全线拉下水
技术、生产、检验、试验,元器件,原材料,除了功能、性能指标的满足,最为重要的是用户以及体系质量的要求,这里面一个是满足性,一个是合规性,这是底线,必须坚守,容不得半点儿仁慈之心。
③要将计划/成本管理线拉下水
计划喜欢单打独干,不管质量活动是否完成,拿例外放行来卡,谁着急谁发起,谁关闭。因计划不合理、不协调和蛮干引入的质量问题,计划不能独善其身。
成本则喜欢偷偷摸摸干但从来不计质量成本,那就把质量成本核算细目化,交由财务来深化工作,财务不能只给大家发工资、拨经费,更重要的是参与到成本核算和报价工作中去。
技术喜欢钻技术的牛角尖儿,但从来不知道自己产品成本几何,报价多少合适,其实技术最关键的是在成本目标下的设计实现,以及在此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水平的满足性。但有一点,如果出现了纯技术问题,质量口儿要尽全力保护好技术人员,更多的让组织担责。
报价的只管报价,报价的要在目标价格约束下,做好产品价格的分配和集优,更要关注过程和流转、预防性质量成本和问题处置成本等一系列成本的预估及核算。
④ 转变思路,将管理转化为服务,即便是要让其怎样,也应该有套路和思路,让相关方能够目标明晰、方向明确、落实有道地去开展具体的工作;要学会将各级质量要求进行整合,少让研制队伍做重复的无用功,甚至于启发式地让其自身去策划一些结合自身特点而有用的质量工作。
⑤ 质量管理纵深线本身要规避一个误区,给质量线提质量要求【甚至于将非质量要求(纯技术要求、非质量口儿的管理要求)强加于质量线】,给质量线层层加码,不分青红皂白地处罚质量线上的人员
……
3、小结
质量人一旦成为质量孤儿,彻底反映了组织管理水平的低下,所以任何公司、组织都不能任由质量人在整个研制过程中变成孤儿,最重要的就是真个研制、管理线对于整个质量工作的关注和投入,不必太刻意,其实做好本职工作就足够了,言外之意,我们中的大部分连本职工作都没有做好,也就是没有质量意识、回避质量工作以及工作没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