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物技术状态的一些理解

文摘   2024-10-27 18:03   四川  

 

 

实物技术状态是所有技术状态变化的终极形态,与之相关的几个情形需要关注一下:

1、更改的落实

这里面有血的教训,懂的都懂,也就是产品实物落实更改不全面,有遗漏的产品,类似于汽车产品召回过程中总有改之未尽的车辆,并因此而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所以这里需要一个产品的细致梳理和更改落实的确认,特别是产品的分布和散布,要有一张汇总表格,完成了更改的勾选备注,并针对未进行更改落实的产品积极与用户沟通更改落实的节点,特别是在用户使用产品的重大节点之前,一定要进行事先的更改确认、更改落实和验证工作。

2、更改的兼容性

包括向上和向下的兼容性,更多的体现于产品的多批次间,也就是产品更改之后应用的场景和范围往往会受到极大的限制,难以像想象中那样丝滑,更改后能否在上一批次的应用平台上使用,或者此次平台的更改后能否继续与上一批次产品的无缝对接,以及扩展到与响应产品/分系统/系统的兼容性【接口匹配性】。在之前此类问题经常性地出现,尤其是地面平台的改动后,一般难以兼容下一批次的产品,究其根本就是更改的不一致、不同步,造成产品实物技术状态存在不一致。

3、产品实物本身的非器质性变化【设计未更改,产品实物或模块进行了更换】
一般为元器件、材料的个例失效,个体存在缺陷在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此时的处置一般是更换相应的器件,模块,结构件,此时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技术状态变化【设计层面、工艺维度、试验/测试方法等】,但从实物本身确实发生了变化,这里似乎不需要考虑或顾忌什么,因为在排除了设计等维度的问题之后,一切似乎都OK了,但这里有一个前提,更换流程的合理性,检查/检验的完备性,相关验证的针对性与合理性,恰恰是这几个环节,其实是最容易引入问题的。
从技术状态变化本身而言,似乎没有实质性变化,但最为关键的是实物产品本身其实已经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就像我们日常工作中换人一样,相应环节一定与原先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些差异会不会引入问题和风险,关键在于系统设计的健壮性和鲁棒性。

这里需要分析边界和临界的情形,些许差异会不会导致边界和临界效应,需要认真深入的分析和确认。

4、瑕疵、不合格及其他
瑕疵,现实交装过程中经常性地遇到磕碰和划伤,现在严格约束之后此类情形反而少了,这个有赖于流转过程产品的防护。
而对于后者,则是比较棘手的,不合格主要是针对产品的技术指标而言的,偏离了正常的参数范围,功能丧失或部分丧失即呈现为产品的质量问题,需要开展问题的处置。

这里面又会涉及到异常和不正常现象的偶发,情形相对复杂,因此需要纠结一下问题、异常和一些现象的偏离(征兆)。

(1)现象(可以为常见的正常态,也可以为征兆)(未造成不良后果)
正常和习以为常的现象会固化在相关人员的脑海之中,随着正常现象的固化和持续地保持,会慢慢地出现疲劳,进而不再去关注,甚至于出现一些变化之后也不会有所警觉,从而放过一些问题。
现象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测试的数据,或产品/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参数,对这些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会发现一些隐藏的薄弱、缺陷,为自己提供一个发现、解决问题的上佳机会。
(2)缺陷(未造成不良后果)
未满足与预期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这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说法,需要关注现实中的缺陷一般都是,只有在特定的条件、环境和运行工况下,缺陷才会演变为问题。缺陷一般源于设计和生产制造,其实是比较难以发现的,因为与预期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也会存在显性和隐性的差异,显性要求的不满足比较容易被发现,隐性要求的不满足不会立刻表现为异常和质量问题,整体而言,缺陷是隐性的,但容易被忽视的是隐性的缺陷会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导致一些现象级的征兆,换言之,缺陷和征兆强相关。
(3)不合格(但未造成不良后果)
也就是前面提及的产品技术指标偏离了正常的预期范围,性能指标也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功能部分丧失。常见不合格如重量和尺寸的超差,设备的启动时间偏长(进入稳态工作的时间),设备的输出与输入不匹配等。
这与3206B技术状态的超差是一致的,超差一定是不合格。
(4)失效:指的是造成实质性不良后果后,呈现出来的功能和性能的不满足预期,无法继续承担相应的工作,或不能完备地完成所有的功能,如电冰箱仅剩制冷或冷藏功能,洗衣机只能洗而无法正常甩干,如元器件的个体失效。
(5)故障:产品或产品的一部分不能或即将不能完成功能的时间或状态,是在相关环节失效以后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一种显性的后果。
而实际上,许多环节的失效未必导致直接、显性的故障,如冗余的一方问题,如滤波和旁路电容的断路失效,如适宜环境中强冷风扇的失效并不会导致整机出现故障。
(6)事故:对环境、人员、产品等造成破坏、伤害、损失的事件,事故的发生可能源于产品的内在缺陷、特定的使用工况、外部操作不当,事故的发生必定伴随着故障的发生,可能来自于缺陷、个别环节失效、不当操作。

(7)异常:更多的指的是有别于正常的情形,表现为现象和数据的差异,并且差异较为明显。

其实这几个维度的定义,都与产品实物技术状态密切相关,而在上述几个定义中更应该被关注的是征兆、异常和缺陷,而显性化的/造成了不合格、失效、故障和事故的情形,自然会在事后被极大地关注。

征兆、异常和缺陷相对其余维度,体现的是一定程度的预防性作用。此三者内在的逻辑关系应该是缺陷~>征兆~>异常,这三者与产品实物技术状态紧密关联,表现为实物技术状态的隐形环节。

归拢一下,与产品实物技术状态关联度高的几个环节:

①更改的落实;
②更改的兼容性;
③实物的变化/替换以及由此引入的边界/临界;
④瑕疵/缺陷/征兆/异常。

这几个环节包含了具体的工作和设计、生产制造的实际结果+产品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表现,仔细来看都存在着不小的挑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


田村山下
我以我写荐轩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