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港股、美股市场背景下,科创类企业股权激励有哪些实施要点?

创业   财经   2024-08-28 08:30   北京  

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而言,最皆大欢喜的结局莫过于企业成功IPO

尤其需要大量资金不断研发投入的科创类企业,IPO更是必选选项。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企业甚至在成立之初就已经规划好了IPO路径,以期待三五年便能完成上市。比如大家熟知的蔚来汽车,从成立到美股IPO,只用了不到4年时间。

但是,随着市场环境及相关政策的不断变化,即便同为科创企业,不同行业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上市路径,以及股权激励相关事项也各有不同。

本文就将针对A股、港股、美股市场背景下,拟上市科创企业股权激励的常见路径及注意事项做深入分析,欢迎各位企业客户阅读品鉴。

对于科创类企业

当前A股、港股、美股市场呈现哪些趋势及特点?

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IPO都不是件简单的事。当然,也不容易。
除了上市过程漫长、流程繁琐,对于部分科创类企业,还需要特别考虑上市地点,是选择境内,还是以境外的港、美股市场为主。
就当前趋势看,A股市场的IPO门槛较高,且逐渐收紧。港、美股市场则越来越成为科创类企业的上市“热门地”。
根据wind公开发布的数据,虽然中资企业2024年在A股、港股、美股IPO的数量均有下降,但仍然以A股市场回落幅度最大


A股市场完成IPO 43起,较2023年同期减少141起,较2023年下半年减少87起;


港股市场完成IPO 27起,较2023年同期减少1起,较2023年下半年减少10起;


美股市场完成IPO 24起,较2023年同期增加6起,较2023年下半年减少3起。

从行业上看,信息技术成为A股和港股市场的主要上市行业,其中,港股的信息技术上市企业数较去年同期增加9起;而美股市场的主要上市行业为可选消费,较去年同期增加7起。

这种趋势及变化固然与不同资本市场的上市政策及态度息息相关,但不可否认也和企业自身的固有特性密不可分。从实操角度看,当前科创类企业的IPO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01

市场政策

虽然科创板的设立对科创类企业的上市在政策上开了绿灯,在财务指标等维度放宽了要求。但是从数据上看,截至2024年8月20日,今年也一共才只有8家企业完成上市。而在今年之前,从2019年7月22日开始,在科创板完成IPO的企业数量为566家,可以说从数量上明显断崖。

2024年截至8月20日科创板上市企业名单
(数据来源:Wind金融数据)
进一步从行业分布看,基本以信息技术、半导体及相关设备为主,说明当前阶段其他行业科创类企业在境内谋求上市的难度较高,这也是其它科创类企业将目光瞄准境外资本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8月份刚刚在港股完成敲钟的智能汽车AI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最初锚定的上市地本来也是境内科创板,只是未果之后转而投奔港股市场。
事实上,港股为了持续吸引优秀的硬科技企业,一直在政策上不断优化,从2018年的允许“同股不同权”、18A章,到去年的18C改革,每一次重大改革之后都能吸引一大批高“含科量”的企业闯关港股。

说得直白些,对于科创类企业而言,尤其是急于融资上市的科创类企业,严卡“盈利”大关,显然是被抓住了”命门”。


02

行业属性

从目前的趋势看,信息技术、半导体企业目前仍然可以寻求境内上市,但是其他科创类企业还是以港美为主。这里一方面和前文提到的市场政策有关,比如18A章就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在港上市;但另一方面,其实也和企业所处行业的属性密切相关。

目前看,一般不属于外商投资禁止类、限制类,对相关信息及技术不需要保密的行业会更容易通过证监会备案。而比如“卡脖子”代表行业半导体,则主要以境内A股上市为主。

至于港、美股市场之间的抉择,则可以综合考量企业自身业绩、科技创新的能力,以及所处行业属性。如果企业业绩好、业务增长空间大,具有较强的价值投资属性,同时又不受限,不涉及信息安全及相关技术保密,那么基于融资考量,可以重点关注美股市场。


03

融资环境

相较于A股市场,从融资的角度看,港、美股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吸纳境外资金所以,如果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同时对境外资本也有融资需求,那么境外上市显然更顺理成章。

而这其中,美股明显更具优势,毕竟从融资规模及流动性看,美股投资者更多、市场规模更大、流动性更好,便于投资者的投资及转让,自然也更方便企业吸纳各方资本。

企业拟境内A股上市

股权激励方案制定有哪些要点解析?

相较于港、美股市场,A股市场的要求向来更为严苛。所以企业如果选择境内上市,最好提早规划。

单就股权激励来说,虽然过程中就有很多细节值得关注,但选择开始股权激励的时点往往更为重要

一般情况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时点主要由自身的成长阶段所决定,其次可以参考估值

对于科创类企业而言,如果企业前期并没有明确的商业目标,也缺乏强大的创始团队及融资背景,一般可以在企业业务略为稳定,或者完成首次股权融资之前开始股权激励。

这个阶段的企业往往已经找到明确的商业目标,也开始逐渐受到市场及员工认可,容易真正激发员工热情。

但是,对于那些“明星创业企业”,一出生就顶着光环,不缺钱、不缺名气,有明确的商业目标,也可以在初期就进行激励,比如拼多多、蔚来汽车。

从实操角度看,企业在稍早期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有以下优势:


01

优势一

企业较早实施股权激励,因为当时估值较低,可以拉低底价,扩大定价空间

从实际情况看,一般不建议企业在初期将激励股权的价格定得过高,以免给员工造成过大的出资压力,或者影响员工积极性。

当然,也不建议后期定价过低,因为这样虽然可以有效降低员工的出资压力,同时给员工预留更为可观的资本溢价空间,却也会给企业造成过高的股份支付成本,影响企业利润。

比如半导体设备这类重资产科创型企业,如果等到企业净资产较高时再实施股权激励,就很容易陷入两难境地。定价高于企业净资产,员工可能不愿意出那么多钱,或者出不起那么多钱;但定价低于企业净资产,员工又要缴纳3%-45%的个人所得税。进退维谷、十分被动。


02

优势二

企业早期进行股权激励,在方案制定及操作上也更为灵活,尤其对于未来计划在A股上市的企业,在关键要素的选择及安排上,操作空间更大,方便有效应对上市审核。

就拿大家熟知的激励工具来说,非上市企业一般会在初期选择期权作为主要激励工具,后续随着企业估值提升、规模壮大,再逐渐加入或转为限制性股票

但是如果企业在后期甚至临近IPO才开始进行股权激励,那么考虑到企业股改,以及证监会对企业股权清晰的要求,企业就只能选择限制性股票作为主要激励工具,且无法加入业绩考核等考核指标,方案的激励效应会大受影响,且会提升企业与员工的激励成本。


03

优势三

企业较早实施股权激励,在规划激励工具的使用及组合分配时,就可以充分结合企业的成长阶段及上市进程规划行权节奏。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企业可能在早期就已经完成了期权授予,但证监会一般仍会以员工出资,或企业完成工商变更的时间作为员工获得股权激励的节点。

而员工完成股权激励的时点又会直接影响企业股份支付费用的确认,所以如果企业在早期就已经实施了股权激励,那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在后续进程中结合企业估值、财务成本、行业变化等众多因素综合衡量把控员工的行权节奏,以便更好的控制成本,应对上市。


04

优势四

对于科创企业而言,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融资,而一轮一轮的外部股权融资则意味着创始团队的股权稀释,甚至会某种程度地削弱控制权。

所以,如果企业在早期就已经制定了股权激励,预留好期权池甚至搭建好持股平台,就意味着企业后续的股权激励可以不受投资人置喙,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创始团队股权激励的话语权主动权,方便后续的激励推进。

此外,除了股权激励的实施节点,科创类企业如果选择A股上市,还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01

组合授予、分层激励

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市场及员工等多个维度的因素变动,所以出于稳定员工以及便于企业管理的角度,很多企业在中早期会偏向于选择“组合授予、分层激励”的形式完成激励。


对于流动性较低,且对公司有一定认可度的
中、高层员工,可以采用限制性股票重点激励;而对于企业的中流砥柱,则可以选择期权作为主要激励工具,以此在企业的管理成本与激励成本之间争取平衡。


02

股份支付

说到股份支付,很多企业早期都很容易忽视,可一旦出现问题,往往积重难返、追悔莫及。

作为企业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股份支付费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净利润,而利润又是企业在A股上市的重点考察指标。

这也是前文为何重点提到股权激励介入时点的原因之一,因为股权激励实施的时间早晚,将会较大程度影响企业的股份支付费用。


03

股权结构清晰

关于股权结构清晰,根据A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对企业IPO有“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等相关要求。

所以,如果科创类企业选择A股上市,那么保证企业的股权结构清晰是重要前提及基础。从目前的趋势看,证监会对代持等三类股东严令禁止,所以企业在上市前需要处理好股权关系。

至于“带期权上市”,虽然A股当前已经放开口径,但是因为减持要求较高等因素限制,目前尚未成为主流。


04

企业在方案设计之初,最好提前考量未来的税务风险。

如果企业一直将股权激励定价定得较低,那么后期筹备上市时,可能会涉及税务追缴,对企业及员工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根据一心向上对服务案例的总结及分析,我们发现在股权激励的授予份额上,很多企业也会因为不规范或一时疏忽而因小失大。

比如企业在授予员工激励股权时,最好避免价值折股,而是以份额为限。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估值通常会水涨船高,如果以价值为限,那么不同时期受到激励的员工,相同价值的股权,数量可能会差异巨大,很容易因此产生一系列问题。而以份额为限,则可以较好地规避这种不确定性。

企业拟境外(港、美)上市

股权激励方案制定有哪些要点解析?

相较于A股市场,港、美股市场的上市审核相对宽松,对股权激励相关维度的要求也松于A股,所以选择境外上市的企业,在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方面往往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从方案制定的基本思路和逻辑上看,境外上市企业与境内并无太大不同,只是基于不同资本市场的规则差异,在具体实施落地时会有区别,具体表现在:


01

规则政策

相较于美股,对于港股而言,根据《主板规则》17.01 (1)条 (《GEM规则》第23.01 (1) 条)的相关规定,企业在上市前制定的股份计划,其中的限制性股票和期权必须为向制定参与人或为其利益而授出

换句话说,即拟港股上市的境内企业,如果在上市前制定的股权激励计划中,尚有未完成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或期权,那么需要加速行权完成授予,或者注销相关股份,以顺利完成上市流程。而美股则没有相关限制。


02

出资时点

境内企业在境内市场实施股权,激励对象通常需要先出资以获得激励股权,再通过减持等方式获得资本溢价完成变现;而企业在港、美股市场实施股权激励,激励对象则不需要前出资,而是在股权变现时直接抵扣成本获取差额收益,整个过程不会给激励对象造成额外的资金压力。


03

架构变更

企业如果原本锚定境内上市,前期所做的筹备工作、包括股权架构等都是围绕A股市场的要求推进,但是后期又转而境外上市,那么就会涉及股权架构的变化,也就是境内架构外翻

这种情况因为涉及到境内、外架构,企业在推进后续业务时往往会更为繁琐复杂,尤其涉及到境内外资金划转时,还需要提前准7号文备案、37号文备案、ODI境外投资备案等相关文件办理。

所以中途转向的企业会面临较大的时间及金钱成本,相关手续及文件最好提前规划。

此外,相较于A股市场,港、美股对三类股东并不做过多要求,只是备案新规落地后,境内企业远赴海外上市需要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而目前证监会对三类股东等相关审核仍然十分严苛,可能会出现不予通过备案的情况。

境内or境外上市?

不同于传统企业,绝大多数科创类企业在成立初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及高端生产力打造先期技术壁垒,这就决定了科创企业在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掌握了核心研发技术的高端人才

这也是科创类企业一般会在稍早期就进行股权激励的重要原因。

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同行业的科创企业在选择融资及上市路径方面也会各有其倾向性,但不同资本市场的上市规则显然也不尽相同,所以企业最好还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前考量,最大限度节省时间及资金成本的同时,也为后续股权激励等相关环节的落地提前扫清障碍。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获取全套股权激励协议模板等相关报告,还有机会获得专业顾问一对一咨询,获取股权激励、股权诊断等相关专业建议。


往期精彩


A股股权激励系统全新升级:创新研发三大功能助力企业数字化管理

A股股权激励系统全新升级:直击数据管理痛点,匹配更多需求场景

A股股权激励系统全新升级:挑战“需求痛点”,开创“本地化部署”新征程

164家企业、567个问题!2024年上半年,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洞察全分享

股权激励如何衔接上市计划?这份 “避坑指南” 请及时查收!

服务了几百家客户,这份股权激励税务避坑指南建议收藏

港交所上市规则18C章正式生效,科技企业上市再迎新机遇
深度 | 连锁餐饮行业股权激励的本质与逻辑
因这个错被深交所警示!计算股份支付费用到底有多难?
一心向上x中微公司:搞定千人规模股权激励,数字化工具轻松解决




一心向上成立于2018年,行业知名股权激励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从0-1的股权激励全流程落地服务。依托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一心向上通过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及相关服务,以及在线签署、ESOP、Captable、SBC等产品矩阵串联企业全生命周期股权管理,遵循“咨询+SaaS”的服务模式,赋能企业股权管理效能提升。

截至目前,一心向上累计服务包括小米、金山云、知乎、奇安信、康龙化成、周黑鸭、元气森林、瑞幸等超500家美/港/A股上市及快速成长、拟IPO的企业,业务覆盖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网络安全、连锁零售等30多个行业,服务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均设有办公室。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模板



一心向上ESOP
一心向上成立于2018年,运用“咨询+SaaS”的服务模式,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全场景股权激励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