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宪:蜀汉最后的名将

文化   历史   2024-04-06 19:41   马来西亚  


罗宪的知名度虽然不高,也很少被关注,但他确是文武兼备、才能卓著,堪称蜀汉最后的名将。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父亲罗蒙,因避乱而逃到蜀地,官至广汉太守。罗宪年少时因才学而闻名,十三岁时便能写文章,师从谯周,谯周的门人称他为子贡。子贡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博学多才,谯周的门人将罗宪与子贡相比,体现了罗宪的杰出才能。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是谯周的学生,因此罗宪与陈寿乃是同门师兄弟,二人都乃是杰出人才。罗宪个性正直严谨、光明磊落、轻财好施、不治产业。可见罗宪品性高洁、勤俭节约,有国士之风。


蜀汉延熙元年(238),后主刘禅立其子刘璿为太子,罗宪担任太子舍人,后历任太子庶子、尚书吏部郎,以宣信校尉出使吴国,被吴人称颂。


蜀汉景耀元年(258),陈祗病死,黄皓开始专政,众大臣多依附他,罗宪独独坚正不移,不为所屈。黄皓憎恨罗宪,便贬他为巴东太守,当时右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让罗宪担任领军,做阎宇的副将。这件事体现了罗宪的坚守原则,在黄皓权势滔天之时,众大臣都纷纷依附以求自保,可是罗宪却不为所动,坚定不移,刚正不阿,颇具大将之风。


蜀汉景耀六年(263),曹魏进攻蜀汉,阎宇奉命西还,留下两千人,令罗宪守卫永安城。不久听闻成都溃败,永安城中骚动,江边长吏皆弃城而走,罗宪将一个声称成都大乱的人斩首,百姓方才安定,这体现了罗宪的杀伐果断以及杰出才能,在危急关头他当机立断,迅速稳定人心,从而避免了内乱的发生。


在得到刘禅降魏的消息后,罗宪率领所统辖的军队在都亭痛哭三日,以祭奠蜀汉。可见罗宪对蜀汉政权忠心耿耿,眼见政权衰微、国家灭亡,罗宪心中痛不可当,但又兵微将寡、势单力孤,难以与魏抗衡,进退两难之际唯有痛哭以宣泄苦闷之情。


吴国听闻蜀汉败亡后,派遣盛曼、谢询水陆并进,向西而行,表面声称救援,实际是要袭击巴东。当时盛曼、谢询为罗宪说合纵之策,并要罗宪开放永安通道,求借城门一用,但实际上孙吴是想夺取巴东,进而取得入蜀通道,退而守卫巴东以保护长江。


罗宪看穿了吴军的诡谲伎俩,于是命参军杨宗对吴军骂道:“城中土一撮不可得,何言城门乎?”意思是说“城中的一撮土都别想得到,何况是城门呢?”


罗宪对吴国趁火打劫的卑劣行为十分气愤,说道:“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徼其利,背盟违约。且汉已亡,吴何得久,宁能为吴降虏乎!”又谓众将曰:“今处孤城,百姓无主。吴人因衅,公敢西过,宜一决战以示众心。”于是罗宪趁夜衔枚出兵,击破盛曼,之后回城固守,整治铠甲,以节义砥砺将士,永安士人皆愿为之效命。


罗宪在面对吴国的挑衅背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指挥得当、大破吴军,展现了他的忠贞节义,实乃智勇双全的良将。


曹魏咸熙元年(264),益州遭逢钟会之乱,钟会、姜维、邓艾皆死于乱军之中,众多城池没有归属,吴国遂有兼蜀之志。当时巴东郡固守,吴军不能通过,于是派遣抚军将军步协领兵西征永安,罗宪在江边放箭阻拦吴军,不能成功,便派遣参军杨宗突围北上,向安东将军陈骞告急,又向晋王司马昭送去文武印绶及人质。


步协攻打永安时,罗宪出城交战,大破步协军,这展现了罗宪杰出的军事才能。在面对大军压境之时,罗宪镇定自若,胆识过人,凭借出色的才能大破敌军,以弱克强。


吴主孙休听闻步协战败后大怒,又派遣陆抗等率领三万人增援,与盛曼、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共同围攻罗宪。陆抗是陆逊之子,乃是东吴名将,军事才能杰出,孙休遣陆抗前来包围罗宪,看来是下定决心要吞并蜀汉,所以不惜血本遣名将陆抗出战。


东吴这样背信弃义的做法为人所不齿,当时蜀汉已经灭亡,罗宪并没有冒着生命危险守城的义务,但他对吴国背盟的做法非常痛恨,所以宁愿坚守孤城也不让吴军得逞。


话说东吴背信弃义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就与曹魏联合偷袭荆州,使得关羽败亡,后来陆逊又在夷陵大败刘备,蜀汉从此一蹶不振。诸葛亮主政后为了大局与东吴重修盟好,可是基于前车之鉴,蜀汉再也不敢相信东吴,孙刘联盟也再也无法像之前那样牢固,彼此缺乏信任,不能坦诚相待。


此次在蜀汉灭亡后,东吴不思救援却趁火打劫,再次背信弃义,这样的小人行径让罗宪非常愤怒,看来这东吴还真的是有“背信弃义”的传统。


罗宪坚守孤城六个多月,救援的军队不到,城中一大半人染上瘟疫,毫无战斗力,形势万分危急,有人劝罗宪出奔,方可保全,罗宪说道:“夫为人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于此矣。”意思是说“所谓人主,被百姓所依赖,如果在危急不能保全时就抛弃他们,这不是君子会做的事。我宁愿毕命于此。”


罗宪此言说的大义凛然,充分体现了他心系百姓的仁爱精神,以及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陈骞将罗宪此言转告给晋王司马昭,司马昭于是遣荆州刺史胡烈救援罗宪,陆抗等人便引军退还,自此永安之围解除。


罗宪坚守一座孤城,外无救援内无粮草,城中又瘟疫蔓延,在此绝境之下罗宪居然能与东吴数万精锐周旋抗衡达六个月之久,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当此之时,蜀汉已经灭亡,罗宪的孤城只有残兵两千余人,可是陆抗所率领的三万大军却迟迟攻不下这样一座孤城。


面对十数倍之敌,众寡悬殊,陆抗又是当世名将,罗宪始终意志坚定,尽忠职守,最终克敌制胜,这堪称历史上的军事奇迹,罗宪果有古之大将之风,若他早出生二十年,必定会成为名满天下的名将。


此战过后,司马昭拜罗宪为凌江将军,封万年亭侯。恰逢东吴武陵郡的四县全部叛吴,又命罗宪为武陵太守巴东监军。西晋泰始元年(265),司马炎称帝后改封罗宪为西鄂县侯,任命罗宪之子罗袭为给事中。


泰始三年(267),罗宪入朝,进位冠军将军、假节。司马炎赐予罗宪鼓吹,下诏曰:“宪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干,可给鼓吹。”又赐山玄玉佩剑。司马炎居然对一个敌国将领如此器重,可见罗宪的忠义果敢让司马炎甚为钦佩


泰始四年(268),罗宪跟随司马炎在华林园侍宴,司马炎诏问蜀汉大臣的子弟,又问先辈宜时可用者,罗宪推荐了蜀郡人常忌、杜轸、寿良、巴西人陈寿、南郡人高轨、南阳人吕雅、许国、江夏人费恭、琅邪人诸葛京、汝南人陈裕,司马炎都召见并加以任命。这些人都是蜀的良才,后来全部闻名于世。这体现了罗宪颇具识人之明。泰始六年(270),罗宪卒于任上,被追封为安南将军,谥曰烈侯。


罗宪为人方亮严正,轻财好施,待士不倦,大公无私;他少时便以才学知名,年十三能属文;他曾出使东吴,被吴人称颂;在黄皓专权时,他坚守原则,不依附权宦以求晋升;蜀汉灭亡后,他持身正气、恪尽职守,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识坚守孤城六个多月,让名将陆抗束手无策,缔造以弱克强的军事奇迹;在晋朝建立后,他深受司马炎信任和器重,封候拜将;在司马炎询问蜀汉大臣子弟时,他举荐多位蜀汉英才,这些人后来皆闻名于世,足见他心胸宽广,且有识人之明。


罗宪智勇双全、文武兼备,他品性高洁、多谋善断、临危不乱、胆识过人;他正直严谨、忠义仁德、勤政廉洁,有大将之风,若他早生几十年必定可以成为不亚于关羽、赵云的良将,而他也不会在后世寂寂无闻了。罗宪真堪称是蜀汉最后的名将。


长戳下方二维码关注,获得更多精彩内容哦!


诸葛婕婕读三国
三国是一段尔虞我诈、波诡云谲的乱世,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英雄辈出,最为大众喜爱的一段历史时期,故此公众号用于发布并分享与三国有关的文章和见解,独特的分析,客观的评论,以古论今,谈笑风生,愿与三国为友,享受不一样的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