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敦厚笃实的东吴良臣

文化   历史   2021-12-05 12:06  


一提起诸葛瑾,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可若是说起他的弟弟那可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没错,诸葛瑾正是蜀汉宰相诸葛亮的胞兄。


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为了塑造诸葛亮智慧化身的形象,于是将诸葛瑾写成了软弱无能之人,甚至还杜撰出了诸葛亮几次三番戏耍诸葛瑾的情节,殊不知这样的描写不仅贬低了诸葛瑾,更贬低了重情重义的诸葛亮。


由于《三国演义》的刻意渲染,诸葛瑾总给人一种老实无能、才干不足的印象,可事实上诸葛瑾不仅能力出众,人品更是敦厚仁善,善于处理同僚关系,深得孙权器重和赏识,他凭一己之力从寄寓江东的宾从到后来官拜大将军,这必是有他的过人之处。


诸葛瑾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元勋。诸葛瑾生母去世得早,在守孝期间一切合乎礼节,侍奉继母也恭敬谨慎,甚得人望可见诸葛瑾乃纯孝之人


建安五年(200),诸葛瑾因中原战乱而避乱江东孙权姐夫曲阿弘咨遇见诸葛瑾,对其才华感到惊奇,向孙权推荐,于是诸葛瑾鲁肃等一起为宾


建安二十年(215),孙权诸葛瑾出使蜀通好刘备诸葛瑾与其弟诸葛亮只在公馆见面,私下从不会面,两人见面也只谈公事,不谈私事这件事体现了诸葛兄弟的公私分明,以及先公后私的崇高品质,在这一点上诸葛瑾丝毫不逊色于弟弟诸葛亮。


诸葛瑾仪表堂堂又温文大方,当时的人们都佩服他的高雅气质。孙权也对他甚为看重,每有大事就要征询他的意见。



诸葛瑾懂得讲话艺术,胸怀宽广,他同孙权谈话劝谏,从不急迫直言,也从不与孙权发生正面冲突,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倾向,点到为止。如有与孙权心意不合时,他便放弃正在进行的内容而转向其他的话题,渐渐地再借其他事情从头开始,以对同类事情的看法求得孙权的赞同,于是孙权的思想也往往得到开通。


吴郡太守主治,是举荐孙权为孝廉的将领,孙权曾对他有怨望的地方,只因平时对他很敬重,难于亲自启齿责备他,故而心内忿怨无法排解。


诸葛瑾揣摩到其中的缘故,又不敢公开明白地说出口于是他就在孙权面前写信,广泛地阐明事物的常理,借题用自己的思想迂回地推测分析孙权的内心活动。孙权看后很高兴,笑着说:“我的疙瘩让你给解开了。颜渊之德,是要人更为亲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孙权又责备过校尉殷模,所定罪名令人难料。很多大臣为殷模求情,孙权更加愤怒,与求情人们反复论争,只有诸葛瑾默不作声。孙权说:“子瑜怎么不说话?”


诸葛瑾离开座席说:“臣下与殷模等因遭受故土沦陷,生灵灭绝。离弃祖坟,携老带幼,披荆斩棘,前来归顺圣明的教化,在流亡贱人中,蒙主公生身养命之福,不能自我互相督责砥砺,以报答万分之一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负圣上的恩惠,自我陷入罪恶之中。为臣认罪尚来不及,确实不敢说什么。”孙权听后很为伤感,于是说:“我特为您而赦免他。”


诸葛瑾劝谏孙权的话是充满智慧的,在当时孙权盛怒的情况下,诸葛瑾若是和其他人一样直接替殷模求情,那样非但救不出殷模,恐怕还会激怒孙权,适得其反,于是诸葛瑾委婉的表明态度,所言发自肺腑,真情流露,感动了孙权,从而达到目的,成功救下了殷模。



蜀汉章武元年221),刘备忿恨孙权杀关羽、夺荆州,于是出兵伐吴,孙权求和,诸葛瑾写信给刘备劝其罢兵言和,主张稳固孙刘联盟,信中称:“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


在这封信中,诸葛瑾连续三次发问,句句切中要害,劝说刘备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因一人一城而错失天下,这样做只会让曹魏有机可乘,亲者痛仇者快,而应该放眼天下,联盟抗魏,这才是明智之举。这体现了诸葛瑾非同一般的格局和智慧。


当时刘备兵势正盛,而诸葛瑾的弟弟诸葛亮又是蜀汉丞相,于是有人进谗言诋毁诸葛瑾,称其与刘备互通信息,流言甚盛。孙权孤与子瑜有不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孙权的态度体现了他的用人不疑,以及对诸葛瑾的完全信任,诸葛瑾也不负所望,一心一意效忠于东吴,让这些流言不攻自破。


其实孙权本身是一个多疑且刻薄寡恩的君王,这些特征在他晚年的时候表现的尤其明显,可他偏偏对诸葛瑾信任至极,从无半点怀疑,甚至还把诸葛瑾当成自己的朋友相处,这说明诸葛瑾在为人处世上必定有他的非凡之处。


这里还有件事情值得一提,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下,刘备兵败,走投无路,于是派遣诸葛亮出使东吴,联盟抗曹,诸葛亮凭借其杰出的才能智激孙权,成功促成孙刘联盟,孙权见诸葛亮能力出众,便诸葛瑾劝说其弟诸葛亮在东吴,诸葛瑾失身于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弟弟诸葛亮已经选择刘备,相信他是没有二心的,弟弟不会留下就如同我不会去刘备那里一样。”诸葛瑾此言是充满智慧的,既表明了弟弟诸葛亮不会留下的事实,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东吴政权的忠心,一举两得。这番话不仅体现了诸葛瑾对弟弟为人的了解,更说明在品行上诸葛瑾并不逊色于诸葛亮。



诸葛瑾不仅对国家忠诚,在对待同事朋友时也十分仁厚,当时虞翻因为狂放直率顶撞孙权而被流放,只有诸葛瑾多次替他说情。虞翻在给亲友的信中说:“诸葛瑾敦仁厚义,效法上天救活生灵,近来承蒙他仗义执言,为我保全名分,无奈我积怨过多犯罪过深,深为陛下所忌恨,虽有祁奚之类的人相救,而我却无羊舌氏那样的德行,解救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通过虞翻对诸葛瑾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瑾是一个敦厚良善之人,在孙权盛怒之时,其他人都不敢劝谏,只有诸葛瑾屡次仗义执言,为虞翻求情,实在是难能可贵。


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赤乌四年(241)诸葛瑾去世,享年68岁,死前嘱咐买棺服,办丧事要简约。诸葛瑾与弟弟诸葛亮一样,都崇尚节俭、主张薄葬,乃品格高尚之人。


诸葛瑾的一生虽然没有建立大的丰功伟绩,也没有轰轰烈烈,可是他品性纯良、敦厚笃实,这点确是毋庸置疑的。诸葛瑾母亲早亡,侍继母恭谨,为子仁厚纯孝;他早年效力孙权,为臣直言敢谏、忠诚不二;在同事遇难时他尽力解救,为友真诚可靠。诸葛瑾的历史地位和名声都固然远不及弟弟诸葛亮,这是因为诸葛亮的光芒实在太大,所以掩盖了诸葛瑾本身所具有的才能,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诸葛瑾身上的过人之处,尤其是他的品性和为人绝对都是超一流的,这样的人是不应该被历史所埋没。


长戳下方二维码,获得更多精彩内容哦!


 


诸葛婕婕读三国
三国是一段尔虞我诈、波诡云谲的乱世,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英雄辈出,最为大众喜爱的一段历史时期,故此公众号用于发布并分享与三国有关的文章和见解,独特的分析,客观的评论,以古论今,谈笑风生,愿与三国为友,享受不一样的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