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反覆无常的蜀汉叛将

文化   历史   2024-01-10 18:32   马来西亚  


在三国时期固然有很多忠义无双的文臣武将,他们为后世所推崇,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反覆无常的叛将,最典型的就是吕布了,《三国演义》称其为“三姓家奴”,历代史学家也多以“见利忘义,轻狡反覆”来评价吕布,而本次所说的孟达也是个首鼠两端、反覆无常的小人。


孟达字子度,扶风平陵人。孟达自幼精明强悍、有胆有识、精通文史。他并不似《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无能,而是才能卓著的人才。


建安初年,天下饥荒,孟达与法正一起入蜀地依附益州牧刘璋。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入蜀时,刘璋派遣孟达和法正去迎接刘备,刘备令孟达驻守江陵。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攻占益州,刘璋投降,至此结束了历时三年的益州争夺战。


蜀地平定后,孟达被任命为宜都太守。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命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孟达兵所害。


蒯祺是谁呢?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蒯祺出身于荆襄大族蒯家,他本人虽然没有名气,能力也不是特别出众,但他却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小舅子,那就是诸葛亮,蒯祺正是诸葛亮的大姐夫。


诸葛亮自幼失去父母,和两个姐姐与幼弟相依为命,感情很深,大姐嫁给蒯祺之后,蒯祺在魏国出任房陵太守。可是在孟达攻占房陵时,蒯祺却为孟达兵所害,至于说诸葛亮的大姐下落如何,史书并无记载,可猜测之下无外乎两种结局,一是与蒯祺一同遇害,二是独自抚养孩子长大,终身孤寂,无论是哪一种结局都甚是悲凉,因此诸葛亮和孟达是有着私仇的。


当时身为军师将军的诸葛亮并未对此表态,但他的内心一定是苦痛的,为了国家他只能放弃私怨,顾全大局,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让人敬佩。


房陵被攻下后,孟达继续进攻上庸,刘备担心孟达难以独自担任,于是命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领孟达的军队,与孟达会和于上庸地。这件事情颇为诡异,孟达攻占房陵后,兵势正盛,以得胜之师怎会攻不下一个小小的上庸呢?


《三国志》的原文是:“先主阴恐达难独任”,这也就是说刘备对孟达其实并不完全信任,所以派了自己的义子前去统领孟达的军队,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


自从关羽北伐,围樊城、襄阳,连呼刘封、孟达,令发兵自助。刘封、孟达二人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相推辞,不承关羽之命。《三国演义》中说关羽在兵败之时写信让刘封、孟达发兵救援,可是孟达却怂恿刘封拒不发兵,导致关羽败亡。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关羽是在兵势强劲之时让刘封、孟达发兵自助,帮自己攻克樊城,当时关羽的战局胜利在望,而上庸等郡刚刚归附,人心不稳,用兵之处甚多,没有额外的兵力,所以二人拒不出兵也在情理之中。不料,关羽的战局很快就急转直下,吴国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身亡。


关羽覆败后,刘备恨刘封、孟达不发兵相助。刘封又与孟达忿争不和,孟达既畏惧被治罪,又常受到刘封侵凌,于是表辞刘备,率所领投降曹魏,孟达在表中解释了自己降魏的迫不得已,说道:“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


魏文帝曹丕喜爱孟达的姿才容貌,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并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命孟达领新城太守,委以西南重任。可以说终曹丕一朝,孟达极受宠信,地位稳固。孟达的降魏,导致东三郡丢失,这给蜀汉带来了重大损失,此时孟达和诸葛亮之间不仅有私怨,还存在国恨。


孟达在魏国与桓阶和夏侯尚亲善。曹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孟达失去了依靠,而当时桓阶和夏侯尚都已去世,孟达心不自安。在诸葛亮的写信引诱下,孟达企图复归蜀汉。


孟达此人还真是反覆无常,见曹丕去世,自己地位不保,于是又想回归蜀汉,如此反覆,必定难以长久。诸葛亮虽与孟达有国仇私恨,但此时他还是以国事为重,不计旧怨,欲招孟达回归蜀汉,引为外援,这体现了诸葛亮的正直品性与坦荡胸怀。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插曲。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归至汉阳县,有降人李鸿来见诸葛亮,当时蒋琬与费诗皆在坐。李鸿说道:“‘间过孟达许,适见王冲从南来,言往者达之去就,明公切齿,欲诛达妻子,赖先主不听耳。’孟达说:‘诸葛亮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尽不信冲言,委仰明公,无复已已。”


意思是说王冲曾给李鸿说:“孟达当时背叛蜀汉,诸葛亮常切齿,甚至想要诛杀孟达妻子,所幸刘备并未听从。”可孟达认为“诸葛亮是正人君子,坚守原则,绝不会这样做,并不相信王冲所言。”


事实证明孟达所料不差,诸葛亮虽对孟达有“切齿”之恨,但还是善待孟达家人,待之如初,这体现了诸葛亮的宽广胸怀。诸葛亮听到李鸿所言,便给蒋琬和费诗说道:“还都当有书与子度相闻。”


费诗说道:“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与书邪!”诸葛亮默然不答。从费诗一针见血的话中可以看出孟达“反覆无常”的性格特点。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了首次北伐曹魏的战争,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响应,关中响震,孟达欲叛魏归蜀,而孟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申仪将孟达归蜀的计划泄露,司马懿写信安抚孟达,暗中则遣军进讨。


孟达认为司马懿率军征讨,至少需要三十日方能抵达,可是司马懿昼夜行军一千二百里,仅八日就抵达城下,这完全打乱了孟达的部署。司马懿包围上庸城十六天,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司马懿因而斩杀孟达,传首京师,孟达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


孟达仪表堂堂、才能出众,早年出仕刘璋,寂寂无闻,在刘备入蜀后归顺刘备,并攻下战略要地东三郡;他因不援助关羽,担忧罪责而投降魏国;在他降魏后深得曹丕信任,委以东南重任,地位稳固;在曹丕去世后,他心不自安,欲叛魏归蜀,最后被司马懿所杀。孟达本才貌双全,能言善辩,若能忠贞事主,必能功成名就,流芳于竹帛,可他却反覆无常,一生三次背叛,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了。


长戳下方二维码关注,获得更多精彩内容哦!


诸葛婕婕读三国
三国是一段尔虞我诈、波诡云谲的乱世,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英雄辈出,最为大众喜爱的一段历史时期,故此公众号用于发布并分享与三国有关的文章和见解,独特的分析,客观的评论,以古论今,谈笑风生,愿与三国为友,享受不一样的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