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费祎,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毕竟在三国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牛人实在太多,因此有很多的英才都被埋没在其中而不为人知,可他们本身也是能力出众的不凡之人,例如本次所说的费祎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亲自指定的第二任接班人,那么费祎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今河南省罗山县)人,三国时蜀汉名臣,深得诸葛亮器重,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费祎少时丧父,跟随族父费伯仁生活。费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刘璋之母。刘璋遣使迎接费伯仁,费伯仁便带着费祎游学入蜀。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平定蜀中,费祎便留在益州,并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
费祎为人不慕奢华、朴素节俭,这里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当时许靖丧子,董允与费祎要一起出席葬礼。董允向其父董和请求车驾,董和便遣一乘破旧的鹿车给二人。董允见此,面有难色,费祎却从容走前先上鹿车。
及至丧所时,诸葛亮及国中诸贵人均已齐集,车乘也很华丽,董允神色未泰,而费祎却晏然自若。驾车人回来后,董和问及备细,知其如此,于是向儿子道:“我常常以为你跟费祎之间的优劣未可分别,但从今以后,我对这个问题不再有疑惑了。”通过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费祎清廉简约的性格特点,在这点上确实要强过董允。
费祎此人天资聪颖,能力出众,深得诸葛亮赏识。蜀汉建兴三年(225),丞相诸葛亮南征凯旋时,朝中众官数十里设道相迎,这些官员的年龄、官位多在费祎之上,而诸葛亮却特请费祎同坐一车,于是众人对费祎莫不刮目相看。
诸葛亮位居百官之首,当时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却独独对年纪、资历都不高的费祎赏识有加,可见费祎一定有着过人之处。
诸葛亮刚南征回朝,就命费祎为昭信校尉,出使东吴重申盟好。在招待宴上,孙权为人滑稽,向费祎嘲啁无方,而诸葛恪等吴臣才博果辩,也纷纷论难,辞锋不绝,而费祎以顺畅的言辞及笃信的义理,据理以答,终不为所屈。
据《祎别传》记载:“孙权每别酌好酒以饮祎,视其已醉,然后问以国事,并论当世之务,辞难累至。祎辄辞以醉,退而撰次所问,事事条答,无所遗失。”这体现了费祎非凡的应变能力、以及出众的外交才能。
费祎不仅在蜀汉深得诸葛亮赏识,在吴国也得到了吴主孙权的器重和礼遇,孙权曾对费祎说道:“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据《祎别传》记载:“权乃以手中常所执宝刀赠之,祎答曰:‘臣以不才,何以堪明命?然刀所以讨不庭、禁暴乱者也,但愿大王勉建功业,同奖汉室,臣虽暗弱,终不负东顾。’”
在古代赠送宝刀是属于很高的礼节,更何况是自己的随身宝刀,所以孙权将随身宝刀赠送给费祎的行为是一种极高的礼遇,表示出了极高的敬意。
建兴八年(230),费祎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当时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互相憎恶对方,每次并坐皆争论,魏延常举刀刃指向杨仪作威吓,杨仪则泣涕横集。费祎常介入二人坐间,为他们谏喻分别,以释其意,因此诸葛亮在世之时,可以各尽魏延、杨仪之所用者,全赖费祎从中匡救之力。通过此事可以看出费祎善于调解同僚间的矛盾,团结人心,具有良相之才。
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临终之前密与费祎、杨仪、姜维等安排身殁之后退军的节度,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魏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诸葛亮死后,军中秘不发丧,杨仪便使费祎往揣魏延之意。魏延说道:“丞相虽亡,我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都入葬,我自当率领诸将击贼,岂何以一人之死而废天下之事呢?况且我魏延是何人,岂会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吗!”便与费祎手书连名,告下诸将。
费祎知其不妙,便讹道:“我当为君回去劝解杨长史,长史是文吏,甚少管知军事,他必不违命。”于是出门驰马而去,魏延寻悔,但已追之不及了。在这关键的时刻费祎却站在了杨仪一边,对魏延进行欺骗,这直接导致了魏延的败亡。
魏延被杀后,杨仪率领军队回到蜀汉,本以为自己功勋至大,应该代替诸葛亮秉政,可是却仅被封为“中军师”,无所统领,反倒是蒋琬成为尚书令,代替诸葛亮的地位,于是杨仪非常不满,甚至怨愤形于声色,叱咤之音发于五内,当时人们畏其言语不节制,莫敢相从,惟有费祎前往加以慰省。
杨仪常对费祎诉恨,说道:“往者丞相亡没之际,我若举军以降魏,处世会当落得如此境地吗!这实在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费祎于是将这大逆不道之言密表后主刘禅,杨仪被废为庶民,徙汉嘉郡。杨仪至徙所,又上书诽谤,辞指激切,朝廷于下郡收押杨仪,杨仪在狱中自杀。
这么说来,蜀汉最重要的两个人魏延和杨仪之死都和费祎有着直接关系,这主要是因为费祎想要确保蜀汉国祚的长治久安,确保蜀汉政权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仍能平稳过渡,所以才除去了对蜀汉威胁很大的魏延和杨仪二人。
魏延和杨仪虽然都各自有才,是诸葛亮的文武助手,但他们都有着性格缺陷,魏延性情高傲,杨仪心胸狭窄,两人都不适合辅政,诸葛亮在世时还能够驾驭二人,让他们才尽其用,可是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和杨仪就会成为蜀汉的隐患,为了蜀汉不发生变乱,费祎才设法先后除去了魏、杨二人,以确保蜀汉政局的稳定。
诸葛亮临终前将费祎指定为继蒋琬之后的第二任接班人,足见诸葛亮对费祎的赏识器重。费祎天资聪慧,异于常人,当时举国多事,公务繁琐,费祎识悟过人,每次省读书记,举目稍视,已能究其意旨,其速度数倍于人,而且过目不忘。费祎常于早上听知政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每能够尽宾客之欢,而不废自身大事。
后来董允代费祎为尚书令,欲效法费祎之所行,但在旬日之中,很多事情就被耽误。董允不得不叹道:“人才力相县若此甚远,此非吾之所及也。听事终日,犹有不暇尔。”这体现了费祎非凡卓绝的才能,这样的天赋绝非一般人所能比拟。
费祎的当国功名,可与蒋琬相比,而且费祎性情随和,清廉简约,据《费祎别传》记载:“祎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这体现了费祎同诸葛亮一样,都十分节俭,在蜀汉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延熙十一年(248),费祎出屯汉中。从蒋琬到费祎执政的十多年间,虽然自身在外,但是蜀汉朝廷的奖赏惩罚之事,朝廷都要先向他们征求意见,然后才施行,受到后主如此的推重和信任。
费祎辅政期间,姜维常欲兴军大举,北伐曹魏,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费祎向姜维说:“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以为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果不如其志,悔之无及。”
这个言论体现了费祎保守治国的态度,这点与后来的姜维不同,也正因此蜀汉在费祎执政期间才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会,国力稳定,经济复苏,费祎是功不可没。
延熙十六年(253)春,蜀汉举行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亦在坐。其时费祎欢饮沉醉,不及戒备,结果为郭循手刃杀害,追谥曰敬侯。费祎遇刺是整个三国时期很大的一起刺杀事件,一个国家的最高元首在新春贺岁时居然被刺客当场刺杀,这是极不寻常的事情,堪称三国谜案。费
祎死后最大的受益人是姜维,同年姜维就开始了大举伐魏,因此很多人认为费祎遇刺与姜维有关,我倒认为此事未必就与姜维有关,有可能是郭循的个人行为。
纵观费祎的一生,虽然没有轰轰烈烈,却也是精彩非常。费祎年少入蜀,以才名著称;青年时深得诸葛亮赏识,委以重任;他出使东吴时凭借出色的外交才能得到孙权的礼遇和尊敬;中年时被诸葛亮指定为继蒋琬之后的第二任接班人;在蒋琬去世后,他处理蜀汉政务,保国治民、敬守社稷,让蜀汉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会;可惜在他执政七年后却遇刺身亡,他的突然去世是蜀汉的重大损失,因为他是蜀汉最后一个颇具能力而又被人所信服的执政者。
总的来说,费祎少年出名,青年得志,中年执政开启人生巅峰,晚年不保,突然离世,但他对蜀汉政权确是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长戳下方二维码关注,获得更多精彩内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