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实施。《条例》第提出,今后出台的政策措施不能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和要素优惠、政策奖补。内陆产业园区发展产业和招商引资的“三大法宝”被套上了“紧箍咒”。
内陆县域产业园区因资源禀赋欠缺,区位优势不明显、运营机制不顺,发展方式粗放等原因,仍呈现出“三不”特征,即“不大、不专、不强”。
不大,即产业规模不大,一方面入园企业的总产值、总营收规模不大,另一方面缺少单体产值规模超十亿元的大企业,很难产生集聚效应。
不专,即未能形成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主特产业,仍秉承着“装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的理念,分散引入产业或企业,难以形成特色产业“增长极”。
不强,即园区效益不佳,不论是产业税收,还是土地、厂房租售收入,均未能覆盖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难以支撑园区持续发展。
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实施,内陆县域产业园区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产业梯次转移逐渐停滞。过去县域产业园区主要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因人工和土地成本增加不适宜发展而转移的产业。由于外贸形势变化,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压力增大,开始着力压减要素成本,留住有转移意向的企业,甚至招引一部分已转移的企业“回流”。该形势的变化,一方面增加了内陆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难度,另一方面还增加了留住现有企业的压力。
★政策扶持优势逐渐退化。以前,外地企业之所以选择县域产业园区,主要是考虑其土地、人工等要素的成本较低,同时,也能在税收、财政补贴、监管政策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县域产业园区的人工工资也在逐年提升,尽管当前仍低于沿海地区,但由于县域产业工人整体素质低于沿海地区,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人工成本的优势。另一方面,税收优惠、土地出让返还政策的取消,环保、安全生产监管的趋严,县域产业园区的政策吸引力正在急剧下降。
★资金资本投入逐渐弱化。过去,园区开展基层设施的资金资本,一方面是倚重财政资金的直接投入和专项债券资金,更重要的是依靠园区平台公司的融资资金。近年来,对于平台公司的融资政策越收越紧,大量政策文件出台,要求平台公司实现市场化转型。但由于园区投入大、回报低且周期特别长,园区平台公司难以真正按照市场化方式对园区投入。另一方面,大部分园区平台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借债发展,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存量债务,还本付息的压力陡增,难以再向园区投入新的资金。如果没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园区无法继续扩展进行滚动开发,过去积累的债务风险,很可能会“爆雷”。
县域富则全域富,县域稳则全域稳。县域产业园区作为县域经济的“主战场”和“动力源”,面对新形势和新难题,需要深入分析内外环境和优势,围绕核心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为县域经济助力护航。
●聚焦核心产业,不走寻常之路。核心产业是县域园区发展的立足之本、存续之基,在制定园区战略规划之时,就要锚定核心产业,久久为功。
首先要立足优势选产业。产业发展需要资源禀赋,产业园区在选取核心产业时不能异想天开,要立足当地已有优势,才能事半功倍。比如,西渡高新区选取钟表产业,是考虑有大量的老乡在外兴办钟表企业,利用老乡“衣锦还乡”的情绪价值进行招商引资,短时间内可以招引一批钟表企业回乡落户,形成产业集聚。
其次要立足政策选产业。产业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国家、省、市的政策作先期扶持,才能取得先发优势,因此,县域产业园区在选取核心产业时,要紧跟政策走向,选政策支持的产业,不选政策要淘汰的产业。比如,湖南省近期就低空经济发展出台了系列产业政策,县域产业园区可以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选取合适的切入点进行产业布局。
再次要立足链条选产业。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环节难以支撑县域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因此,选择的核心产业在全国要有足够的产值规模,要有够长的产业链条,综合上中下游的产业规模可以带动园区整体发展。比如新能源电池产业,上游需要大量的正负极材料、隔膜等大量的原材料,中游需要PACK工厂和电池回收,下游有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产品的应用,一条完整产业链的集聚,可以轻松达到千亿的产值规模。
●聚焦核心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护城河”,县域产业园区面对日益激烈的“内卷”,同样需要核心竞争力。产业园区发展的本质是推动园区企业的做大做强,那么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应体现在通过集群发展,帮助园区企业的降本增效。
实施整合降低园区企业的进项成本。大部分县域产业园区围绕主特产业已形成一家或多家龙头企业,那么园区可以围绕龙头企业的上下游进行垂直整合,引进一大批上游的原材料生产企业,和下游的产品需求企业,形成集群式发展,从而降低企业进项成本。比如重庆市的园区围绕富士康电子信息产品加工企业,上游引进了京东方等配件加工企业,下游引进了惠普等笔记本电脑品牌企业,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群。
优化环境降低园区企业的出项成本。县域产业园区不临海,一般也不临江,在进出口时需将产品转运至沿海地区才能出口,增加了沿海搬回企业的出口成本。重庆市园区在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时就遇到此难题。该市一方面利用内陆综合保税区的优势,与沿海城市海关建立互信机制,一次认证就可直接出口,减少企业出口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打通中欧班列,降低产品出口欧洲的运输成本。正是尽全力帮助企业压降出项成本,打消了沿海电子信息加工企业落户内陆的疑虑。
●聚焦核心功能,作事业合伙人。过去园区对于入园企业的服务,多是提供道路交通和土地厂房出售等硬件服务,在人才培育、股权投资、数字化转型等软件服务较少。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终将走向县域产业园区,园区在软件服务方面的核心功能将尤为重要。
服务园区企业人才“选育留”。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由于县域产业园区位置相对偏远,配套设施相对不足,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园区的短板和弱项,也是县域园区引进高端企业的瓶颈。县域产业园区可以与省市的人才集团紧密配合,建立为入园企业提供人才“选用管育”的“一条龙服务”。同时,园区可以开办“技能夜校”,定期组织“拓展活动”,一方面丰富园区企业人员的业务生活,同时,也提高企业人员对园区的归属感。
服务园区企业投融资。资金是制约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县域产业园区为园区企业提供金融机构牵线搭桥服务外,还可以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接,搭建园区企业“路演平台”,为入园企业引进股权投资。同时,县域产业园区也可以搭建产业投资基金,对一些投资前景好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成为园区企业的“事业合伙人”,在帮助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分享企业的成长红利。
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定制化能够帮助传统企业降本增效,但一些传统企业的经营者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县域产业园区可以与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合作,在搭建“智慧园区”平台的同时,结合单个企业的生产流程,提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资产入表”的咨询服务,引导帮助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