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一章中,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健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核算体系,加强新经济新领域纳统覆盖。加强产业活动单位统计基础建设,优化总部和分支机构统计办法,逐步推广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
如果把经济社会发展比作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那么统计数据就是汽车的“仪表盘”,各项数据统计对应的就是“速度表”“发动机转速表”“油表”和“水温表”。
驾驶员会根据各项仪表反映的情况,调整车辆的速度,选择是否需要加油、加水,以保障车辆安全行驶。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同样可以根据统计数据反映的情况,对发展的速度、结构、规模进行调整。
汽车“仪表盘”反映的情况,能够有效保障车辆的安全行驶,统计构建的“数据驾驶舱”,则能够有效保障宏观调控到位,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安全统一。
《决定》要求统计工作应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要健全完善统计方法制度,确保数据统准统实,真实、准确、完整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统计核算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统计核算体系更注重速度型、流量型指标,比如,GDP就是典型的流量型指标,对于规模工业、社会消费零售品等重在统计其增速。当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统计应更加重视效益型指标和结构性指标,比如规模工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报率等,引导各级重视市场经营主体的质量和效益。
统计调查要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现行的统计调查重点是对“四上企业”的全面调查,调查对象首先要是法人主体,同时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但是随着平台经济和网红经济的兴起,大量的市场主体非法人企业,未能实现纳统覆盖,存在漏统情况,不能全面反映当前新经济的现状。为此,针对新的市场主体,要有新的调查方式,才能解决漏统问题。
统计制度要解决新模式发展的新问题。为了防止重复统计,现行的统计按照“法人在地”的原则实施统计。随着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传统的法人在地统计原则难以准确反映地区和行业发展的真实情况,如平台经济的总部和分支机构系分离经营,由于分支机构不符合“法人在地”的统计原则,未能将其在当地的经营状况纳统,一定程度影响了数据的真实和完整性。
进入新时代,统计部门一直在进行现代化改革,《决定》对改革的方向、速度和力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统计部门在严格落实上级统计部门改革任务的同时,要围绕“调查、分析、监督”三大核心职责,用心、用智、用情开展工作,服务发展。
——用最真实的数据反映改革发展现状。数据真实是统计的“生命线”,如果汽车的“速度表”没有反映真实的车速,轻则违章,重则翻车。统计最真实的数据,既是落实《统计法》的要求,也是统计人最重要的职业操守。因此,统计机构和人员要克服外部压力,不当造假的“急先锋”,同时,要加强统计监督,充分利用数据核查和执法检查的手段,防范统计调查对象造假。
——用最专业的技术统准统实各项数据。统计是一门技术要求很高的“技术活”,包含了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方式,要能充分利用环比、同比等手段反映数据走势,要会使用各种指数和权数。因此,统计人员要保持“空杯心态”,持续学习统计业务知识,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学会利用数据勾稽关系构建数据核查公式,熟练使用云平台等智慧工具,锤炼技术、锻炼能力,死磕数据真实、全面、准确。
——用最扎实的分析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脱离微观主体发展状况的单个数据,价值微乎其微;没有对比分析的单个数据,价值同样有限。要发挥统计数据的最大价值,就是要通过横向、纵向比较,要叠加微观主体发展实际,单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因此,统计人员要深入企业走访调研,要多做行业的宏观研究,要积极主动分析数据,既要立足数据谈数据,又要跳出数据分析数据,通过扎实有效的分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据保障”和“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