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极大提高了主要粮食品种的产出率,有力保障了粮食的数量安全。新形势下,践行“大食物观”将粮食安全的边界从仅关注粮食供应数量安全拓展至同时考虑营养安全、环境可持续、主权与产业安全等多维度目标。我国发展全谷物产业,既能够提高粮食资源的可食化利用率,有利于促进节粮减损,又可以减少食物中天然营养物质的损失,保障居民膳食营养,降低慢性疾病患病风险,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与“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践行大食物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力抓手。但是,当前我国谷物消费中全谷物的消费占比不足1%,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要改变我国几十年来“精米白面”消费习惯的难度很大。同时,全谷物因保留了谷物种皮和胚导致的不好吃、不好存等问题也增加了全谷物原料和食品的加工难度,增加全谷物的消费将是一件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发布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是强化全谷物科技产业顶层设计,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推动全谷物产业发展中国方案的重要举措,旨在助力提升我国居民的全谷物消费占比,造福国人健康,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
一、全谷物的好处
向上滑动阅读
全谷物是谷物或假谷物仅去除外壳等不可食用的部分后保留的完整颖果籽粒,拥有完整的胚乳、胚和种皮,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谷物或假谷物中天然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及生物活性物质。在有效提供机体所需能量的前提下,全谷物和全谷物食品在营养健康方面的作用远远优于精制谷物。一是全谷物中B族维生素及矿物元素等微量营养成分比精制谷物多40%~90%,在支持大脑功能、保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强健骨骼和牙齿、维持人体体液平衡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二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成年人膳食纤维的日推荐摄入量为大于等于25g,美国和德国、荷兰、丹麦、瑞典等国家对成年人膳食纤维的日推荐摄入量普遍高于25g,其中荷兰相对更高,为30~40g;依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我国成年人膳食纤维的日摄入量为25~30g。全谷物中膳食纤维含量一般在4g/100g(干重,后同)以上,如全谷物糙米的膳食纤维含量一般在4%左右,全麦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2g/100g,黑麦和大麦的膳食纤维含量高达15g/100g,在日常膳食中用全谷物代替精制谷物是一种更为简单高效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的方法。三是全谷物是由各类营养物质所构成的“营养包”,其与谷物纤维相比,含有更多的有益化合物。因此,对于人体健康而言,通过单一组分间相互结合或协同增效形成的健康作用,可能优于单一组分的作用。柳叶刀(Lancet)刊发研究结果表明“每日摄入50克全谷物(大约4~6g纤维)与摄入25克纤维对降低全因死亡率的程度相当,均约为15%”。
全谷物有助于降低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全谷物因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生物活性物质,有助于保持更长时间的饱腹感,调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有助于降低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等风险因素。研究表明,坚持每天摄入50克全谷物可使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降低25%、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20%、癌症死亡率降低12%、全因死亡率降低15%。同时,一项依据来自195个国家、长达27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全谷物摄入量不足是慢性疾病导致失能残疾与死亡的首要膳食风险因素。
全谷物环境友好,是可持续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红肉、家禽、鱼、加工肉类、乳制品、鸡蛋、豆类或坚果相比,全谷物对环境的影响要小得多。大麦、青稞、荞麦等杂粮更加耐寒、耐旱、耐贫瘠,对土壤更为友好。再比如,10公斤小麦可以做成98个200克重的全麦粉馒头,却只能做成75个同样重量的精制小麦粉馒头。可以说明减少粮食加工过程中的损失,就是节约粮食的重要途径,减少粮食浪费,就是增加口粮数量、相当于增加“无形良田”。
全谷物保留的谷物种皮和胚中富含健康脂肪和一些脂溶性风味物质,使全谷物比精制谷物吃起来更有麦香和饭香、风味更佳;膳食纤维的存在让全谷物更有咀嚼感,吃饭体验感更立体多样。
二、发展全谷物产业是一项
民生工程和系统工程
向上滑动阅读
我国粮食系统面临的外部风险不断加大,资源环境保护需求、居民营养健康需求日益突出,粮食浪费等社会问题的存在都对我国的粮食保障提出新的挑战。大力发展全谷物产业,是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粮食安全保障的必然要求,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发展全谷物产业是响应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的有效路径。当前我国粮食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中主要环节仍然存在损失与浪费,而且大量可食用粮食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依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资料进行测算,如果当前我国的稻谷与小麦按照一半加工成全谷物来消费的话,总体可增加近2000万吨的口粮,相当于增加了近5000万亩的“无形良田”。
在满足居民膳食能量需求的前提下,满足营养需求是保障居民膳食营养的一大挑战。“五谷为养”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膳食养生智慧,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食物的生产供给能力的提升,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却呈现出能量够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近三十年,我国居民膳食中动物性产品供能比由8.05%增长至22.57%,隐性饥饿人口约达3亿。当前,我国人均每日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仅为推荐摄入量的三分之一,维生素B1的摄入量约为推荐摄入量的二分之一。同时,我国“慢病危机”日趋严重,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3.3亿,居我国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而我国目前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高血压患者2.45亿,糖尿病患者1.41亿,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由慢性疾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已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欧美国家及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就意识到全谷物的重要性,并致力于采取措施鼓励人们增加全谷物的摄入。目前美国、德国、丹麦等发达国家的谷物摄入总量中,全谷物摄入量的占比已接近或超过20%。推行以全谷物逐步代替精制谷物的膳食模式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谷物在谷物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对推动我国慢性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开放”和“融合”将成为我国推动全谷物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词。从民生要素来看,以健康谷物膳食为抓手,推动农业、食品、医养等的融合发展,将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实施。从角色定位来看,政府与相关机构的政策引领,高校与科研院所对全谷物营养健康与加工技术核心关键问题的协同攻关,企业的产品研发与生产,营养学家、环境专家和医生等群体的关注,以及媒体宣传与消费者的科普认知程度,均与推动全谷物的发展密切相关。从生产环节来看,品种选育、种植生产、储运、加工、营养与代谢研究、市场消费与推广等全产业链要素的融合与科技创新发展将赋能全谷物产业。在我国,融合推动全谷物产业发展,形成全谷物中国特色解决方案,将是一件系统工程。
三、《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
(2024—2035年)》的重点任务
向上滑动阅读
依据《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精神,《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4年12月9日共同发布,旨在系统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各方通力合作,重点落实四大行动,形成推动我国全谷物发展的整体力量。“实施全谷物宣传引导行动”包括普及全谷物营养健康知识、多渠道开展全谷物宣传引导及多主体多场景推广全谷物食品等任务;“实施全谷物标准引领行动”包括健全全谷物标准体系、加强全谷物质量管理;“实施全谷物科技创新行动”包括推动全谷物食品适用粮食品种选育、推动全谷物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深化全谷物营养健康研究;“实施全谷物产业提升行动”包括保障全谷物原配料供给、引导全谷物食品生产和加强全谷物食品品牌建设。
《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的重点在于“科普引导”“标准引领”“科技支撑”“产业保供”和“政策支持”,同时在推进过程中,应加强全产业链组织推动、深化国际合作等保障措施,争取到2035年,人民群众对全谷物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全谷物在居民膳食消费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全谷物消费水平基本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适应居民营养健康需要的优质全谷物产品更加丰富,全谷物食品供给和消费实现动态平衡,形成链条完整、结构合理、供需适配、持续升级的全谷物产业发展格局。
↓↓扫码订阅《中国粮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