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出内心富足的孩子?你要注意这4个细节

教育   2024-10-31 11:00   河北  

慢父母有偿征稿,详情请在后台回复“投稿”

文/周周cy

  知乎上,一位初三学生母亲,向网友寻求帮助。
  她女儿今年初三,周末突然和自己探讨意义的问题。
  她说: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学习数学,物理,化学有什么意义?

  上街买菜,绝对不会用到抛物线和二次函数,学的这么辛苦,就是为中考升学,以后再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有意义吗?”
  妈妈解释说:“有些东西不能用,有用没用,判断价值和意义,它还能锻炼思维,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
  但听到这些话后,女儿表现的十分不耐烦,这让妈妈很担忧。
  其实,作为一个初三孩子,她知道学习的意义。
  她知道学习是为出人头地,为找到好工作,过更好的生活。
  而当父母再用这些去回答孩子,孩子不会感到充满学习动力。
  反而会心生厌恶,觉得父母唠叨。
  由此可见,只有体会到孩子想法背后的真正意图,才能真正和孩子沟通交流。
  就好像,当成人开始思考工作的意义,其实,就已经对正在从事的工作感到厌烦。
  而当孩子开始思考学习数理化的意义,她也早已经找不到学习的乐趣。
  也许是繁重的作业让她喘不过气,也许是复杂的数理化学习让她怀疑自己。
  简言之:
  抱怨学习没意义的孩子,只是想要释放压力。而孩子当下出现的问题,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
1
教育路上,要学会理解孩子
  在美国医生,克劳迪娅·M戈尔德博士看来:“所有问题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孩子不被理解的感受。”
  电影《狗十三》中。
  初中女孩李玩,成长在缺乏陪伴和沟通的家庭里。
  在李玩犹豫,选择物理还是英语小组时,爸爸当着老师的面,一掌拍在李玩头上,然后强硬将物理修改成英语。
  李玩,没有吭声,却委屈快要哭出来。
  从学校出来后,爸爸只是掏出大叠钞票给孩子,却不知道李玩有多么喜欢物理,以为孩子就像小猫小狗一样哄哄就好。
  同样的,对于缺乏关注和陪伴的李玩来说,狗狗温暖了她的世界,所以狗狗非常重要。
  但是当狗丢了,家人没有第一时间帮李玩找狗。
  而是掩盖事实,转移话题。
  妈妈给她买滑冰鞋,爸爸让她顾忌爷爷奶奶感受。
  却没有一个人和她聊一聊,安慰她。
  就好像父母在告诉孩子:“你怎么想的不重要,你要理解别人,不理解就是不懂事。”
  可所谓不懂事的孩子,只是不顺从罢了,只是厌烦了被忽视的感觉,厌烦了大人不尊重自己的态度,不懂事的孩子,只是想要获得理解的孩子。
  当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父母的回应,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冷漠,不再将自己的情绪外现。
  最后,孩子会失去自我,陷入迷茫,认为学习和生活都没有意义。
2
教育路上,和孩子多聊“废话”
  有一天,朋友聊天讲到:

  “我小时候,总是想和父母说话,没有明确的目的,只要聊天就可以。

  于是,我常常会跑去妈妈床上,和妈妈说:‘妈妈我们聊点什么吧。’

  这时我妈往往会片刻放下手机,然后笑笑说:

  ‘有什么可聊的,每天就是吃饭,上班,打扫家务,谁家能有那么多可以聊的内容。’”
  话音刚落,便转过头继续看手机。
  朋友说:“次数多了,我也就不再期待能聊些什么了。”
  但是,正如心理学家贺岭峰所说:“和孩子多聊废话,才是做家长最重要的能力。”
  深以为然。
  孩子是在通过聊天,希望父母给予陪伴和关注,这其实无关聊天的内容。
  贺岭峰的女儿在日本上学时,他每次和女儿通电话,都能足足通上四个小时。
  贺岭峰说:“其实真正有用的话,三五分钟就已经说完了。”
  剩下的时间,聊一聊女儿最近的经历,问问女儿对自己每段经历的看法。
  然后他还会讲讲,曾经自己遇到这些问题时的感受。
  只有通过和孩子“说废话”,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目前的情况,才能知道,孩子是否遇到了什么问题,并最终通过聊天去影响孩子。
  《小王子》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是你在我身上浪费的时间,使我变得如此珍贵。
  “说废话”的过程本就足以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废话”看起来漫无目的,没有意义,但是恰恰是因为这个,才最能让孩子卸下心防。
3
教育路上,多倾听少评论
  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说过:“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十分困难。”
  当孩子问“学习的意义”,父母常常忙于提意见,安慰或者表达我们的态度或感受。
  可是全身心地倾听孩子,意味着全心全意去体会孩子的心情和感受。
  孩子需要的不是答案,是倾听。
  孩子需要父母看到自己的感受,不是父母的说教。

  一天,邻居家妈妈和女儿吵了起来。

  妈妈说:“我说什么你也听不进去,你说说吧,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孩子说:“天天让我学,我不想学了,我周末想回老家玩儿。”

  紧跟着妈妈就说:“你一天天就想着吃啥,玩啥,你咋不想想为啥你成绩那么差,你怎么就这么不上进。”

  可以看出,妈妈已经在尝试了解孩子的想法。

  但是,当孩子刚说出一句话,妈妈就急于打断她,并给她负面评价。

  最后,孩子说:“是你让我说的,我一说你又这样,那你还让我说干啥?”
  之后孩子就再也不说什么了。
  这是很多父母都会犯的一个错误。
  想要倾听孩子,却总是忍不住给孩子贴标签。
  克劳迪娅·M戈尔德博士建议:
  当孩子发出各种信号时,父母不要盲目的给孩子贴标签,而是要认真对待,并保持冷静去耐心倾听,挖掘出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只有通过对孩子,不加评判的全身心的倾听,我们才可以看到自己和孩子的共通之处,我们才能够真正与孩子共情。
4
成为孩子坚定不移的支持者
  美国著名儿童精神科医师James comer说过:
  “没有强有力的联系,学习就不会有显著的进步。”
  我们常常说,孩子是因为科目困难,贪玩,才不愿意学习。
  但很少去在意,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联系”的价值和重要性,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坚定不移的支持者。

  美国教育家Prison曾给学生做过一次测验,这个测验一共20道题,有个孩子错了18道。

  Prison老师在这个孩子的卷子上,写了“+2”和一个大大的笑脸。

  孩子问老师:“为什么不及格,还给我画笑脸?”

  老师说:“因为你渐入佳境,你没有全错,还对了两个,我们复习这些题时,你能做得更好吗?”

  孩子说:“是的,老师,我可以做得更好。”
  你看,“-18”让人感觉糟糕透了,但是“+2”意味着“我”没有那么糟糕。
  江苏政协委员唐江澎说:“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是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由此可见,不要将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告诉孩子慢一点没关系。
  作为父母,我们要坚信孩子们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给孩子时间,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冠军。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出内心富足的孩子,使TA们长大后,能够离开我们,接管自己的生活。
  这样的孩子,无论日后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都能勇敢面对。

  请理解孩子,和孩子多说“废话”。

  请倾听孩子,做孩子坚定不移的支持者。
  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温暖健康的孩子。
作者:周周cy
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元元
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形式的改编、抄袭、洗稿,媒体平台。

慢父母

微信号 : manfumu

扫码关注我们


慢父母
养育我们的小孩,就像成长,就像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来。 来这里,我们一起成为“慢父母”,陪孩子,慢慢长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