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误,你的反应很重要!
教育
育儿
2024-10-20 11:00
河北
文/多多黛
周末天气好,便约了几个儿子同学的妈妈一起在公园遛娃。
因孩子们每天都有跳绳在群里打卡的任务,有个妈妈提议,让孩子们就在公园把跳绳卡打了,以免回家忘记了。 一分钟跳绳打卡,好几个孩子都完成了,只是,有一个男孩嗫嗫嚅嚅地说:“我可以不可以回家跳?” 最后,妈妈给他下了命令:“如果不跳,那就回家写作业,不要玩了。” 男孩只能硬着头皮跳,可刚跳了几下,他妈妈就提醒他:“注意你的双脚。” 刚调整好双脚,他妈妈又说:“你的膝盖要弯下去,这样跳,对膝盖不好的。” 一会这样,一会那样,男孩乱了阵脚,跳绳的节奏被打断,他刚要准备继续跳,又被指责说:“每次跳绳都记不住这两样,一分钟本来可以跳180个的,每次都断几次,最后只能跳140多个。” 听到妈妈这样说,他拿着跳绳,站在那里,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为了缓和气氛,一个同学妈妈去安慰他,我去劝同学妈妈说:“这不是练习吗?你干嘛这么中规中矩的,他已经跳得很好了。” 同学妈妈依旧很生气,说:“就这两个动作,每次跳绳我都说,每次都记不住,真的很气人。” 这个同学妈妈指出来孩子的错误,并盯着孩子去改正,她以为这样是为了让孩子更好。 其实,这样强化孩子的错误,孩子难以改正,还会害怕犯错。 可很多家长,却不能接受孩子犯错,总认为孩子的错误是成长中的绊脚石,如果发现了错误,一定要指出来,并监督孩子去改正,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深陷错误,无法拔出,更不要说改正了。 可不一会,便听见孩子爸说:“你这个撇写得不行,哎呀,你这个横太斜了,你这书法老师怎么教你的啊!” 我喊来孩子爸,跟他说:“他现在还在学写字阶段,你不要对他太苛刻了。” 孩子爸却说他自己有强迫症,看见儿子的错误,不指出来就很着急。 儿子报了书法班,平时写的字也还可以,当然,跟那些写得很好的相比,还是差远了。 他本来挺喜欢写字的,结果,爸爸辅导作业被各种挑剔,不停地被否定,这让他的关注点从正面的“享受写字”,变成了负面的“出现错误”上,他害怕出错,因为害怕出错,心里有了压力,结果会造成更多的错误,于是,他会越来越没有勇气去写字了。 我们总是关注孩子身上负面的东西,会让孩子觉得沮丧,从而失去自信。 平时生活中,如果我们一看到错误,便提醒孩子,这些错误的指向,可能会让孩子朝着这个方向前行。 心理上学上有一个墨菲定律,说的是越害怕什么,往往就会发生什么。 我们提出错误,本来是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但这种强化错误,会让孩子担心下次出错。结果是怕什么来什么。 正如儿子的同学,本来跳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因为她妈妈总是说他双脚没有并拢,膝盖没有弯曲,在每次跳绳前,他都担心出错,心里压力增大,结果,越怕越是会出错。 总是抱着批评的态度,将孩子无意中发生的错误,如果我们忽略它,这个错误以后可能会自动消失。但如果我们提出来,并无限地放大错误的严重性,这样的强化,可能会让错误变成孩子永久性的缺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的根源深处,强烈渴求他人的欣赏。” 当一个家长,只能看到孩子的错误,不断地让他们改正,这种给孩子的暗示,就是你很糟糕,你必须变成更好的样子。 孩子小,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只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讨厌自己,于是,会在心里上远离父母,不愿意和他们说自己的心里话。 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会犯错,成年人都无法避免,何况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呢?
有很多家长,可能在孩子犯错时,喜欢给孩子贴上标签。 比如,一个孩子喜欢用打人解决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家长给他贴上“坏小孩”,有的孩子一被家长指出错误,就喜欢生气,哭,被说成“爱哭鬼”,这些负面的标签,会像一个魔咒一样附在孩子身上。 每一个错误后面,都有一个行为目的,我们需要去发现。 偶尔出现的错误,可能是孩子无意为之,而经常性地犯错,这个错误背后一定是藏着某种目的。 儿子上幼儿园中班时,有一次,因不小心尿了裤子,我便接了他回来洗澡。 可后来,尿湿裤子经常发生,按理说,老师经常会提醒小朋友去解小便,这种事情不应该是高频率地发生,何况,周末在家,他一次都不会尿湿呢。 后来,我明白了,尿湿裤子是他故意的,他以为这样就会被接回家,不用上幼儿园。 我选择忽视他的目的,而是多准备了两条裤子在幼儿园,这样尿湿裤子,老师可以帮忙换上,发现自己这个错误失效了,儿子也就不再故意去犯这个错误了。 有一次,我生病了,在房间里休息,结果,听见“嘭”的一声,水壶从桌子上掉了下来。 看着碎了一地的水壶,我先是关心儿子有没有被烫到,然后,问他怎么了。 原来,听别人说,生病的人需要多喝水,于是他想给我倒水,结果却搞砸了。 我告诉他,因为水壶比较重,如果他想倒水,一定要求助大人或者是姐姐,不要自己拿,这样可能会烫伤自己。 我没有关注地上碎了的水壶,而是引导儿子下次如何去倒水,一个错误就变成了学习的机会。而儿子因摔了水壶的害怕和恐惧也消散了。 当孩子犯了错,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孩子,然后,再去引导孩子,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做,这样避免再次犯错。 错误并非是孩子成长中的绊脚石,反而是他们成长中的垫脚石。作者:多多黛,80后女子。一手文字,一手生活。想把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写给你们看。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可可
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形式的改编、抄袭、洗稿,媒体平台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