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安排大的孩子,人生步步做减法

教育   育儿   2024-10-19 11:00   河北  

慢父母有偿征稿,详情请在后台回复“投稿”

文/顾浅浅


  动画短片《父母的傀儡》中,有这样真实而残忍的一幕:
  男孩坐在书桌前,双眼失神,视线追随着正在改造房间的父母。
  墙上的手绘画被证书取代,桌上的航天模型换成了奖杯……
  父母很快抱着收纳盒离开,手绘画悄无声息地从盒子中掉落出来——画中的男孩身穿航天服,笑容灿烂。
  此时男孩却呆愣在原地,整个人像屋内的光线一样黯淡。
  他想捡起那幅画,画却突然脱离他手中,飘向高处。
  整个房间顿时金光灿灿,四面贴满奖状的墙壁向上无限延伸,悬挂着无数用线吊起的书本。
  男孩的手脚,不知何时也被线捆住。
  他不受控制地踏上墙体凸出的阶梯,一步步向上走去。而房间的顶部,正是满脸欣慰的父母。
  最后,男孩变成了一个木偶。
  短短三分钟,没有一句台词,却让人揪心不已。
  这其中,浓缩了太多家庭的影子:
  被限制的童年,被否定的梦想,被安排的人生,麻木的孩子,以及一味感动自己的家长。
1
被安排大的孩子
路越走越难
  综艺《敞开心扉的少年》中,12岁的魏国家向妈妈喊话道:
  “妈妈,可不可以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暂时放下所有的习惯,好好思考未来到底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妈妈给他定下的人生目标,是夺得奥运游泳冠军,为国争光。
  原因很简单:他的游泳资质远超同龄人,而且只要他坚持下去,那么游泳带来的健康、自律和毅力,就会成为伴随他一生的财富。
  背负着这份期望,魏国家六岁起便一头扎进了泳道。
  他每天的训练量从一开始的三、五千米,慢慢达到一万米,从不间断,常常累到大脑一片空白。
  现在,他已然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省冠军拿到手软,实力稳居全四川第一。
  然而,当被问及自己的人生追求时,这个优秀的少年眼里却写满迷茫。
  他习惯训练,习惯劳累,习惯妈妈为他做的一切规划,却从未想过自己的未来。


  帮孩子发展优势、为孩子做早期规划,这些并没有错,关键在于父母能否把握好一个“度”。
  过度规划,实则是家长受期待支配的一种越界行为。
  它会不断模糊孩子成长的界限,侵占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弱化孩子自主决策的能力。
  即便孩子取得父母设想中的成功,问题也会在以后暴露出来。
  之前看过一则新闻,杭州有位美国硕士毕业的高材生,因工作不顺一度濒临抑郁。
  因为习惯听从父母,她高中弃文从理,大学改学金融,毕业后又被安排进一家金融公司,从事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
  工作带来的焦虑就像一根导火索,点燃她心中积压多年的负面情绪,她不得不向心理医生求助。
  本该一路开挂的人生,就这样转向下坡。
  如果孩子前行的动力仅仅源自父母安上的发条,那么未来的种种不如意便不再是磨炼,而只是被放大无数倍的磨难。
  当她需要找回自己的航向时,却早已无能为力。
2
被给予的顺遂
实则是另一种剥夺
  知乎上有个问题:“那些被父母安排的人,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
  网友@田野答道:“像喝慢性毒药,一点点侵蚀掉自我。”
  网友刚读大学时,很害怕和陌生人交流,迟迟没有勇气跟新舍友说话。
  仅仅是在学生会面试中流利表达,也足以让他兴奋得像获奖一样。
  后来他意识到,父母之前从未让他参与过学习以外的事情,他根本没有与陌生人交谈的能力。
  四年时间里,父亲的安排依旧存在于方方面面:选专业,报社团,订机票……
  一直依靠家里做决定的他,在毕业那年仿佛失去了所有支撑,求职屡屡受挫。他又一次听从父亲,成为家族企业内一名文职人员。
  直到他萌生出考公的想法,第一次拒绝父亲的安排、不服姐姐的否定,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才渐渐找回独立、自信的光芒。
  不难想象,如果网友一直安于原本的人生轨迹,那么未来永远都会被禁锢在那一方小天地。
  正如教育家赖念华所说:“父母总是给孩子指导,其实并没有好处。”
  父母的过度指导,让孩子失去选择权和体验成败的机会,难以建立起对自我能力的清晰认知。
  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一个人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与评估——即自我效能,直接影响他的行为方式和发展走向。
  自我效能感强的人,能够集中精力分析问题、解决困难,努力追寻和实现目标;
  自我效能感弱的人,在困难面前常常感到无助,习惯给自己设限,从而错过发展潜能的机遇。
  被安排大的孩子,无疑属于后者。
  父母最大的自律,便是管好自己想替孩子走路的心,不以自身认知的顶点,去局限孩子人生未知的高度。
  如此,孩子才有机会挖掘未来的种种可能。
3
父母不设限
孩子才能找到幸福的钥匙
  还记得00后汽修女孩古慧晶吗?
  她就读于深圳二职,是全广东第一个参加省级汽修比赛并夺冠的女生,凭实力冲上热搜。
  按常理来说,一个女生要想进入汽修行业,第一关便是家里人的施压。
  幸运的是,古慧晶有一对开明的父母。
  父母一开始并不看好她,认为女孩子学汽修没有前途,希望女儿能有一份舒服、体面的工作。
  换作大部分家长,也许会竭尽力气说服孩子,强行改变孩子的志向,将孩子的人生“拉回正轨”。
  但古慧晶父母在认真和女儿交流后,选择了放手。
  他们明确告诉女儿:“你可以大胆追求梦想,但前提是要对你自己的选择负责。”
  在父母的支持下,古慧晶全身心投入到汽修学习中,一举打破性别和职业偏见,将自己的路越走越顺。
  得到尊重的孩子,既有心中的信念引航,又有父母的信任助推,为自己注入满满的动力。
  即便当下的选择是一次碰壁,但在试错的过程中,孩子一步步摸清能力的边界,才能探索出自己最适合、最有幸福感的领域。
  不过,放手并非放养,父母也要把握好这两点:
  1、培养孩子做主能力,保证孩子正向行驶
  去年的泉州高考理科市状元占可盈,从小便学着自主分配时间。
  虽然时间由她自己安排,但学习任务仍要在父母给出的预估时间内完成。如果按时做好,就会得到表扬和奖励;反之,父母就会做出批评或处罚。
  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占可盈已经非常独立、自律,父母基本不再插手她的学习。
  正是父母渐渐放手的智慧,让占可盈拥有超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规划力,这也为她顺利考入北大提供了重要支持。
  父母守好原则,循序渐进地放开手,孩子才能学会自己迈步,将未知的路走得精彩。
  2、童年奠好基,孩子步步有底气
  美国斯坦福大学前教务长Julie Lythcott-Haims在TED演讲中说:
  “比起名牌大学和好工作,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习惯、心态、技能、身心健康,将重点放在打造一个能帮助他们为成功奠基的童年上。有了这些,他们在哪儿都能成功。”
  比如,给他立下按时完成任务的规矩,强化时间观念,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陪孩子一起读书,开阔他的眼界,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
  在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耐心疏导他的情绪,教他坦然面对失败、学会反思……
  无论孩子的兴趣、性格、优势如何,无论未来走向如何,这些能力始终贯穿全程,支撑他们顺利通过每一个节点。
  给孩子打好基础,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驾护航。
4


  《爱和独立》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所能给孩子的,只有两份持续长久的遗产:一份是根,另一份是翅膀。”
  在孩子生命的前半段,父母竭力衡量每步选择的得与失,列出最满意的成长清单,早早定好孩子未来的航向。
  但终有一天,父母会淡出孩子的未来,将选择权完完整整地交还。
  那时,孩子早已失去思考力和内驱力,又凭借什么在广阔的天地里翱翔?
  就像张萌说的那样:“我们给孩子规划,更多的是要让孩子在我们的规划中,慢慢学会自己规划人生。”
  一步步放开手,培养孩子的掌控力,既是他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课,也是为人父母最好的尽责。
  愿每个孩子,都能谱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顾浅浅。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可可

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形式的改编、抄袭、洗稿,媒体平台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慢父母

微信号 : manfumu

扫码关注我们


慢父母
养育我们的小孩,就像成长,就像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来。 来这里,我们一起成为“慢父母”,陪孩子,慢慢长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