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孩子,怎么说抑郁就抑郁了?

教育   2024-11-03 11:00   河北  

慢父母有偿征稿,详情请在后台回复“投稿”


文|白杨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杭州一个女孩小升初不适应,成绩一落千丈。当孩子提出不想上学的时候,父母只是觉得孩子小题大做,目的只是耍小脾气上学而已抑郁症诊后,母亲甚至擅自停掉了女儿定期服用的抗抑郁药物,给她换成了维生素片。这一操作,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女孩所在中学的心理辅导站站长表示:“和孩子聊了好几次,我才知道,从幼儿园开始,她家里人就要求她每天弹好几个小时钢琴。父母都是国内顶尖大学毕业的,觉得孩子厌学是‘作’。初三她再来找我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自杀倾向。”

孩子被心理问题折磨这么久,甚至确诊抑郁症后,父母依然不以为然。
确实,我们的家长,在听到孩子说头痛脑热,身体不适的时候,都会非常重视;

但听到孩子说心情不好,难过,不想上学的时候,往往不会当回事。很多父母都认为,小孩子能有什么心理问题呢!这一定是为不想学习而找的借口,不值得小题大做。
但,真相是什么呢?
1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

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

也就是说,每5名青少年,现在都有一位抑郁症患者。
心理问题离孩子并不遥远。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也不是出去转转、散散步就能缓解的情绪,而是一种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通常所说的抑郁症是抑郁障碍最常见的类型,包括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

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未完全阐明,发病的危险因素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多方面。

不断出现的因抑郁症自杀的案例,也在警醒我们:抑郁症不是小问题。

2
好好的孩子,怎么说抑郁就抑郁了?

活蹦乱跳的小孩突然不开心、闷闷不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甚至没来由掉眼泪。

晚上睡不好,白天昏昏沉沉。

对话、沟通时反应迟钝。

食欲下降,或者暴饮暴食。

成绩忽然下降等等。

孩子有以上几种表现时,家长就要注意了。这很可能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如果家长不重视孩子发出的这些求救信号,有些错误,可能就无法挽回。
父母都觉得自己是重视孩子的,也愿意去理解孩子。

可是,首先抑郁症实在是隐藏的太好了。

因为它的开始,真的就只是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大多数父母每天也都很繁忙,自己也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孩子细小的情绪转变,就算有发现也会觉得这太正常了。

但如果这些情绪处理得不好,持续的时间长,不加干预的话,就会演变成对什么都提不起劲,不仅心理,生理上也会出现不适。

其次,我们现在其实很难和在现在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共情。

我们的小时候,物资匮乏,但却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长大,现在的孩子们,要啥有啥,怎么还不开心了呢?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件事,现在孩子看到的感受到的世界,和我们那个时候不同。

那时候小朋友们都凑在一起,到处乱窜,处处都是大自然,基本属于放养,没心没肺地玩耍长大。

但现在的小朋友,家家都很宝贝,住在楼房里,课业也很重,业余时间还有各种兴趣班,户外活动也很少,他们是被圈养着,孤单的长大。

再者,父母潜意识里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抑郁。

就像开头那个新闻里的那个父母,并不是不爱孩子,他们只是对抑郁症的误区太大了,还单纯的认为,抑郁症靠想开点,多散散心就能解决,靠吃维生素片就能治愈。

有多少家长还在这个误区,觉得学习很枯燥,孩子可能比较累,心情不好,抑郁症不是什么大病,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他们还沉浸在被“内卷”的大潮中,只希望孩子能遥遥地甩开众人,成为一个别人眼中的“佼佼者”。于是选择性的看不见孩子内心正在产生的海啸。

这种看不见,带给孩子的就是更痛苦、更致命的煎熬。

3
到底怎么样才能“看见”孩子?

1.首先,正视抑郁症。

身为父母,一定要敢于正视抑郁症这个疾病。

不把孩子的每一次不开心都归结为孩子一时的情绪问题,更重要的是,不要有“得了抑郁症是可耻的”的想法。

抑郁症就是一种现在社会很常见的疾病,和感冒发烧没有什么不同,没什么不对。

2.另外,得了抑郁症,真的不是孩子的错!

现在父母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说:“现在的孩子要啥有啥,咋这么脆弱,心理这么容易出问题。”就好像,孩子得了抑郁症,是自己的问题。

真的不是!也有可能是父母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周遭环境的问题,真的不是仅仅因为内心脆弱!

家长们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抑郁症不是脆弱,不是作,不是不想上学,不是装的,就是病了,需要看病,需要吃药,需要治疗。当我们明白这些,才能坦然地面对抑郁症。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能得到来自父母的守护和陪伴,一定是一件充满力量的事。

3.其次,调整自己。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又凭什么要求孩子一定要出类拔萃?毕竟没有什么比让孩子健康平安地长大,安安稳稳活着更重要的了。

梁晓声在《人世间》说:“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父母一定要多么优秀一样。”

或许,在孩子有“抑郁症”倾向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无力,不能接受,但我们更应该明白一件事,就是在生病的孩子,他们现在,更是无与伦比的痛苦。

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消极,只有家长自己的状态好,才能做出有效的陪伴,才能给予孩子有力的支撑。
接纳孩子,尊重孩子,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去看待问题,尊重孩子和你不同的感受,倾听孩子,放平心态和孩子进行沟通,你的理解和包容,蕴含着治愈孩子的力量。

作者:白杨,即使触不到满天星辰,也要奔跑在萤火之森。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秋秋
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形式的改编、抄袭、洗稿

慢父母

微信号 : manfumu

扫码关注我们

慢父母
养育我们的小孩,就像成长,就像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来。 来这里,我们一起成为“慢父母”,陪孩子,慢慢长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