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会毁掉孩子的不是手机……

教育   2024-10-21 11:00   河北  

慢父母有偿征稿,详情请在后台回复“投稿”


文/秋秋

1
每个年代都在“防沉迷

每个年代都有它的“手机”和“网络游戏”:

我爸妈年轻时流行“街溜子”,孩子们成天啥也不干,拉帮结派,就在大街上瞎逛;那个年代少不更事的孩子们还喜欢看小说,谁也抵挡不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的诱惑。

我小时候是电视,周末就别说了,周内一放学抓起书包就往家跑,就为看上电视剧。

流行归流行,年轻小孩凑凑热闹,不肯落伍,倒也不至于沉迷。
我弟小时候玩电脑是真沉迷,那时候家里也没这么高端的东西,他都是偷摸去网吧。每次我爸把这小子揪回家,我爷爷就坐门口笑笑不说话,俨然一副“当年我也这么揪我儿子”的样子。

现在我孩子这一代就是手机和网络游戏。

为了“防沉迷”,哪一代的孩子也没让大人省心。

现如今,别说年轻人中年人因为各种原因手机不离手,就连之前一直骂我们离不了手机的爸爸妈妈,如今也成为了“网瘾老年”。

正所谓天道好轮回,我爸妈也没让我们省心。
沉迷是一个社会问题,已经不单单是家庭和教育的问题了。

反倒是,现在最不能碰手机的就是孩子。

父母可以,父母的父母可以,唯独孩子不行。

偏偏孩子这一代才是活在互联网上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熟悉数字化环境,随便一个手机、平板信手拈来,完全不存在使用障碍。

在他们的生活里,网络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还是学习工具、社交工具和工作方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

用马斯克的话说: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体的一个器官。

手机,真的让人又爱又恨。

当父母没时间没精力管孩子时,它是人见人爱的“电子保姆”:

和朋友一起吃饭,眼看安抚不下各自家的小神兽,家长们的杀手锏——一个个拿出手机扔给孩子,一整个屋子获得了暂时的安宁。

当父母想管管孩子时,它就犹如洪水猛兽:

一旦孩子开始频繁打开手机、长时间沉迷于此,父母就会担心:孩子不写作业、叛逆、厌学、离家出走,甚至出现心理问题、自杀怎么办?
2
为什么沉迷:大脑的成瘾机制
1.多巴胺的诱惑
人的本能是追逐快乐。
换句话说,让人成瘾的从来不是手机/电视/小说/游戏,而是快感。
快感来自于我们大脑分泌的一种“快乐激素”——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它能够带来愉悦、兴奋和自信等感觉,同时也是大脑中的奖赏机制之一。
不论是新闻、视频还是游戏,因为能够持续提供让大脑产生多巴胺的信息,手机一直都“很好玩”。

2.手机——无聊、焦虑、拖延、恐惧的保护壳
感觉无聊,却什么都不太想做,但又无法什么都不做,于是需要顺手做一些事,如刷手机、打游戏、找人聊聊天等。无法容忍无聊和无事可做时,手机就成为了首选。
不仅如此,当人的压力过大、任务过多时,越容易拖延,于是一边心慌一边刷手机,似乎只要一直刷手机就可以一直逃避做某件事。这时的手机已经不是让人快乐的工具,而成为逃避的保护壳。
3
成瘾是结果,不是原因
只要我们杜绝孩子使用手机、杜绝孩子玩游戏,他就会好好学习,热爱生活,每天过得丰富又有趣、积极且有意义吗?
显而易见,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宏艳课题组发布的一份报告上说,

亲子关系越差的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频率更高、时间更长:

与父母关系很不好、不太好的未成年人,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分别为39.6%、42.4%。

而亲子关系很好的未成年人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为17.0%,分别高22个、25个百分点。

说真的,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短视频,大人心中应该是清楚的。

把孩子逼进手机里,不愿面对真实世界的,是广泛的家庭问题、学校问题和社会问题。
亲子关系不好,缺少关爱和陪伴;
学习障碍,缺乏社交技能;
生活无趣,缺少意义感;
成人世界压力下沉
等因素导致的结果,而不是起因。
要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还是要先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真实不虚的、充实而有趣的生活,而不是简单地甩锅给手机。
真正会毁掉孩子的不是手机、游戏、短视频,而是把罪名甩给这一个个工具上的思维和认知。
4

防止孩子成瘾,父母可以这么做
1.家长不谈手机色变,教孩子正确看待“工具”
人是可以驾驭工具的,不能成为工具的奴隶。
手机功能强大,能利用它们的方式千千万,绝不仅仅是看视频或者玩游戏这么单一!
手机、游戏、短视频都有其正面价值,并不是一无是处。
孩子喜欢打游戏,游戏有什么正面价值?
比如很多孩子都喜欢的王者荣耀,里面出现的任何一个英雄都是一个故事,与其骂孩子只知道李白是射手,不如给孩子讲真正的李白是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唤醒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与学习研究报告》显示,近8成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学习轻知识。
受未成年人欢迎的前十类内容类型:新闻热点、人文知识、才艺知识、校园生活、科普知识、运动知识、生活百科、传统文化、课本知识、流行文化。
同样,当我们正视手机的价值时,玩手机就不再是需要戒除的坏习惯毫无意义的行为,而是一件可以思考“如何去优化”正常事情
让优化手机使用、管理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和方式来替代戒断手机,问题就不再复杂。
2.给孩子制定手机使用规则
别指望给孩子一部手机,让他自觉。
咱人类什么德性大人看自己就知道了。
(1)控制使用时间。
比如,每天的屏幕观看时间要限制在1小时以内,也可灵活管理:周一-周四在写完作业的前提下,有30分钟的“释放”时间,周五-周末可适当延长。
(2)帮忙把关节目内容,擅长主动搜索。
并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孩子理解观看的内容。
内容可以分为拓展知识类:一起观看科学实验、动物世界、医学科普、全国给地美食、风景等等;
解决问题类:彩泥、手工、做美食,何同学的视频非常值得一看。
娱乐休闲类:一些搞笑视频的集锦或者有创造力的博主的原创视频,例如Papi酱、李蠕蠕等。
其实,从孩子任何喜欢的东西入手,都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唤醒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给孩子积极的陪伴,多户外
要想让孩子不再沉迷手机,与其去消除问题,不如用新的内容来填充孩子的日常生活。
其实相比于电子保姆,孩子更多的还是需要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小一些的孩子,可以陪他读绘本、玩玩具、在室外晒晒太阳,散步;

大一些的孩子,周末可以带去爬山、骑行、到小河边玩水,平时可以去周边的小公园捉虫子、观察蚂蚁,玩玩土,拍拍球、骑自行车、玩轮滑,更有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可选择……没有什么比肆无忌惮地玩更能让他们开心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陪孩子的过程中,收起你的手机来!
多陪伴孩子,满足孩子的情感依恋,用高质量的互动,帮助孩子精神成长,构建起存在感、安全感、归属感、价值感和自主感,孩子自然会生发出自信自爱。
4.多社交,和现实中的朋友相处、玩乐
可以带孩子去找朋友玩,也可以把孩子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多接触生活中的人和事。
孩子感受过天地之大、自然之美、父母之爱、同伴之谊、生活之趣,他知道网络世界之外那个天地更真实、更辽阔、更美好。
5.小孩子不看大人说什么,只看大人怎么做。
如果父母本身沉迷于玩手机,主要的业余时间都是在刷手机、短视频中度过,孩子自然会耳濡目染。
如果想让孩子不沉迷手机,先从大人自身做起吧!
5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往往比问题本身更重要。
思维正向的父母,能从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中找到正面的意义
育儿路漫漫,父母要用成长思维、民主的眼光来找到适合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育儿方法,给孩子创造丰富而有趣的生活和成长环境,协助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秋秋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秋秋
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形式的改编、抄袭、洗稿媒体平台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慢父母

微信号 : manfumu

扫码关注我们

慢父母
养育我们的小孩,就像成长,就像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来。 来这里,我们一起成为“慢父母”,陪孩子,慢慢长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