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 2024丨杨清教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EARLY TAVR试验结果

健康   2024-11-01 20:38   上海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请勿向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放。

第36届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年会(TCT 2024)于2024年10月27日至30日在美国华盛顿隆重举行,会议上来自美国新泽西州莫里斯敦医疗中心的Philippe Généreux教授公布了EARLY TAVR研究的最新结果。

杨清教授点评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主动脉瓣狭窄(AS)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AS的患者通常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对这部分患者的诊治存在一定的挑战。根据当前的临床指南,主动脉瓣置换术被推荐用于有症状的重度AS患者及某些无症状患者。然而,延迟干预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和预后恶化,因此,如何平衡早期干预的益处与风险成为了临床关注的焦点。EARLY TAVR试验显示,在中位随访3.8年中,早期TAVR组的主要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临床监测组,并且在次要终点方面,早期TAVR组的健康状态和左心室功能也表现出更好的改善。这一发现支持了早期干预的临床价值,提示我们在无症状重度AS患者中,TAVR不仅能够降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研究中提到,尽管临床监测组中有超过70%的患者在随访期间接受了主动脉瓣置换术(AVR),但这些患者大多数在转为AVR时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再次强调了在无症状患者中进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研究还显示,围手术期的安全性良好,早期TAVR组和临床监测组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均较低,这为早期干预策略也提供了有力支持。

尽管EARLY TAVR试验的结果令人鼓舞,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需关注无症状患者的筛查与监测。由于AS的进展难以预测,临床医生在面对无症状患者时,需更加谨慎地评估其潜在的心脏风险。对于如何有效识别这些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干预,仍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此外,随着TAVR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更广泛人群中的应用,一些相关的长期结果和经济效益研究也将成为重要的探索方向。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不同年龄层、合并症及其他风险因素对早期TAVR效果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EARLY TAVR试验为无症状重度AS患者的管理提供了新的证据,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随着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我们有望在改善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未来的临床实践需要结合个体化评估与新技术的应用,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研究背景


TCT 2024

近年来,AS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心脏病。根据当前临床指南,主动脉瓣置换术作为I类建议,适用于有症状的重度AS患者以及无症状的重度AS患者伴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50%、负荷试验阳性或有其他开胸手术指征。对于没有症状或无其他主动脉瓣置换指征的患者,建议每6至12个月进行一次临床和超声心动图随访。然而,AS的进展变化多端且不可预测,患者的病情可能迅速恶化,手术风险也随患者年龄增长和左心室功能降低而增加,因此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就会存在一定的挑战性。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主张尽早进行干预,但早期TAVR干预是否能改善这些患者预后尚缺乏随机试验的验证。本研究旨在无症状重度AS患者中,确定TAVR早期干预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设计

TCT 2024

EARLY TAVR试验是一项大型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在美国和加拿大的75个中心进行。纳入标准:年龄≥65岁,重度AS(主动脉瓣口面积AVA≤1.0 cm²或主动脉瓣口面积AVA指数≤0.6 cm²/m²;平均跨瓣压差≥40 mmHg或峰值射流速度≥4.0 m/s),确认无症状(运动负荷试验阴性,有详细的临床病史;如果患者不能进行负荷试验,仅凭详细的临床病史可确认),心脏外科手术风险评分(STS)≤10%,LVEF≥50%。排除标准:具有主动脉瓣置换I类指征、解剖结构不适合行TAVR。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经股动脉TAVR干预组(早期TAVR组)和临床监测组(CS组)。主要终点包括至少随访2年的死亡、卒中或非计划心血管原因住院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包括健康状态KCCQ评分、左心室功能指标变化、新发房颤、死亡或脑卒中。

图1.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TCT 2024

纳入人群的基线特征:从2017年3月到2021年12月,在美国和加拿大的75个中心共有1,578例患者纳入试验。最终共有901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早期TAVR组(n=455)或临床监测组(n=446)。患者平均年龄76岁,69%为男性,平均STS评分为1.8%,84%的患者被当地心脏团队评估为低手术风险,超过90%的患者运动负荷试验阴性,KCCQ基线平均得分为92.7(优秀状态)。两组之间的其他临床基线特征也相似。

图2. 患者基线特征
主要终点:在EARLY TAVR试验中,在中位随访3.8年的时间里,主要终点(死亡、卒中或非计划CV住院)在临床监测组为51.2%,而在早期TAVR组为35.1%。2年的NNT=6,即2年内治疗6例患者即可减少一个事件。早期TAVR组和临床监测组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的13.4%的13.6%,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4%和9.5%,非计划CV住院发生率分别为26.3%和46.7%。

图3. 主要终点
亚组分析:所有预设的亚组分析表明,主要终点方面,与临床监测相比,在各亚组中早期TAVR策略都更有益处。

图4. 亚组分析
MACE事件:使用更常用的终点即MACE事件(包括死亡、卒中或因心力衰竭住院)发生率,早期TAVR策略仍然优于临床监测策略。

图5. MACE事件发生率
次要终点:早期TAVR组与临床监测组相比,良好健康状态的次要终点较多(86.6% vs. 68.0%),2年时左心室和左心房指标也较好(48.1% vs. 35.9%)。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新发房颤、死亡或卒中复合终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图6. 次要终点
临床监测组中大多数患者随访期间接受AVR:临床监测组中,超过70%的患者在随访期间接受了AVR,从随机分组临床监测到转为AVR的中位时间为11.1个月,其中26%在6个月时转为AVR,约50%在1年时转为AVR,约70%在2年时转为AVR。绝大多数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症状,导致AVR的最常见症状是呼吸困难(83%),其中30%的患者处于NYHA Ⅲ-Ⅳ级。

图7. 临床监测组随访期间接受AVR

图8. 临床监测组接受AVR的原因
AVR转换时的临床表现:在临床监测组患者中,我们根据转换为AVR时体征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急性程度对患者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我们将患者分为无症状、进展性(如NYHA Ⅱ级、呼吸困难)或急性和晚期症状(如NYHA Ⅲ-Ⅳ级、晕厥、肺水肿或猝死复苏后)。在转为AVR时,约40%的患者表现为急性晚期症状,约60%的患者表现为进展性症状,少数患者无症状。

图9. AVR转换时的临床表现
探索性分析:对主要终点进行了一项探索性分析,仍然证明早期TAVR策略优于临床监测(HR 0.49,95%CI 0.40-0.62,P<0.001)。

图10. 主要终点的探索性分析
围手术期终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结果都非常好,尽管有约40%的患者出现急性或晚期症状,但两组患者在术后都没有发生心血管死亡。早期TAVR组和临床监测组分别有0.9%和1.8%的患者在术后30天内发生卒中,而在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

图11. 围手术期终点
研究结论

TCT 2024

在无症状重度AS患者中,早期TAVR策略与临床监测相比:1、主要终点(死亡、卒中或非计划的CV住院)显著减少,并且多个终点变化显示出一致性结果;2、未增加患者死亡和脑卒中风险;3、在随后转为AVR的临床监测患者中,预防了有临床意义的生活质量下降;4、改善了LV和LA的功能。鉴于所观察到的获益和无额外伤害,对于无症状的重度AS患者,特别是在真实世界中面临及时识别症状和及时治疗挑战的情况下,早期TAVR可能优于临床监测。早期干预不仅安全有效,还可以防止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可能减少心脏损伤的发生。




点评专家

杨清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心脏介入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整合心血管病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心力衰竭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美国心脏病学会委员(FACC),天津市医师协会常委,天津市整合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委,天津市药理学会临床心血管药理专委会主委,北京市慢病管理协会委员,北京市精准医学学会发起人之一、秘书长,《中国循环杂志》通信编委、《中国心血管病杂志》副主编、《实用内科杂志》编委。

任芳莲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研究生在读。

赵欣
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在读。
团队介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是天津市医学中心,综合实力居国内前列。心血管病学专业历经石毓澍、周金台、石嘉玲、万征、孙跃民等几代科主任不懈努力,学术水平始终居国内前列。在现任科主任杨清领导下,目前学科亚专业完备,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起搏与电生理、先心病与肺血管病学、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各亚专业均在国内有较大学术影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目前是卫健委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和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高血压中心、中国房颤中心、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心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如发现文内有误请联系我们

作者:赵欣 任芳莲 杨清

审校:Sissy

排版:9.o_O


*本文不构成任何诊疗相关意见和建议,仅供医疗人员参考学习

长按左方二维码查看详细申明

POCKETIN 将挑选重点研究,就已发布结果邀请专家陆续解读

POCKETIN 接受投稿,我们将为撰稿作者提供该研究的过往详细资料,资料包括:原文、演讲幻灯、官方新闻、演讲视频等素材。并根据稿件质量支付稿费

稿件将发表在POCKETIN、心关注微信公众号上,并发表在国际期刊《翳望》(ISSN 2709-9105)上。同时,稿件将作为供稿提供给合作单位。

投稿请联系:zhengsisi@medicaltelescope.cn 郑思思


POCKETIN

TCT 2024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医望共同发起的POCKETIN项目将依托人工智能学术跟踪系统,为全国广大心血管医师带来及时全面的报道。

项目得到了医师报、梅斯医学、365医学网、健康界、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心关注、医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1. 相关学术信息由医望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跟踪机器人提供。
2. 相关学术信息由医望提供的医学翻译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
3. 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微信联系我们(zhengsisi@medicaltelescope.cn)
4. 2023年8月起,POCKETIN引入人工智能(ChatGPT、文心一言),专业编辑携手AI编辑开启会议速递新体验。

心关注
一个有深度更有温度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