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被拘押的事件发生在2018年12月1日,当时加拿大的总理是贾斯廷·特鲁多(Justin Trudeau),美国总统是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时隔七年,2025年2月1日,当年配合默契的特鲁多和特朗普“撕破脸”开打关税战!七年前他们共同拘捕孟晚舟,七年后他们撕破脸大打关税战: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江山智库2月2日北京讯(高级研究员 周王 佳斓)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警方在温哥华机场拘捕了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让中加关系陷入了低谷,也揭开了中美加三国博弈的序幕。时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默契配合”,将一位中国公民作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筹码,上演了一出“法律外衣下的政治绑架”。
七年后的2025年2月1日,剧情出现了大反转。特朗普2.0政府宣布对来自加拿大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对来自加拿大的能源资源征收10%关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迅速回应,宣布将对价值1550亿加元的美国产品征收25%的关税,一场关税战就此打响。
七年过去,国际政治舞台风云变幻。曾经“并肩作战”的特鲁多与特朗普却因关税问题撕破脸皮,大打出手。这场爽剧般的转折,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英国前首相帕麦斯顿的那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回顾孟晚舟事件,加拿大甘愿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马前卒,不仅损害了中加关系,更暴露了其外交政策的软弱性。特鲁多政府天真地以为,配合美国打压华为就能换取经贸利益,殊不知在霸权主义眼中,棋子终究只是棋子。
七年后的今天,又是特朗普,又是特鲁多,不过,这次是特朗普对特鲁多挥舞关税大棒,彻底撕下了“盟友”的虚伪面具。特朗普政府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连最亲密的邻居也不放过。加拿大对美出口的铝制品、汽车等商品面临高额关税,特鲁多政府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昔日的“默契配合”变成了今天的“关税大战”,这出政经爽剧充满了讽刺意味。
这场爽剧给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在国际政治中,盲从霸权只会自食其果。加拿大在孟晚舟事件中的选择,不仅损害了自身国际声誉,更埋下了今日被美国反噬的祸根。特鲁多政府如今面临的困境,正是其外交政策缺乏独立性的必然结果。
从历史角度看,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一准则屡见不鲜。美加此次从曾经的“携手”到如今的“敌对”,也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七年前,美国试图通过孟晚舟事件打压中国,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加拿大则出于维护与美国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等因素,选择配合美国,以为能从中获取一些政治上的支持或者经济上的好处。但如今,美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减少贸易逆差等自身利益考量,不惜对加拿大这个“最亲密盟友”下手,加征关税。而加拿大为了维护本国产业利益、就业机会以及国家经济的稳定,不得不对美国的关税措施进行强硬反击。
美加关系的这种转变,给两国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对于美国而言,加征关税可能会导致相关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增加,同时也可能引发加拿大的报复性措施,影响美国出口企业的利益。对于加拿大来说,与美国的关税战可能使其原本依赖美国市场的产业遭受重创,如制造业、能源业等,但如果不反击,又会被美国进一步挤压经济空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孟晚舟事件到关税大战,西方阵营内部的利益博弈从未停止。这提醒投资者,在国际关系中,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维护自身核心利益,才能避免成为霸权政治的牺牲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更应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的原则,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毕竟,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零和博弈没有赢家,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智库君认为,美加之间的这一系列变化,再次证明了在国际经济和政治舞台上,利益才是各国决策的核心考量。国家之间的关系会随着利益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只有基于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才可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特朗普第二任期已经旗帜鲜明的向全球宣示:疯狠起来连自己人都会杀,这对东方大国或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当世界第一大国开始“自我孤立”,对于老二是馅饼还是陷阱,读者可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策划:江山智库·古智慧
撰稿:江山智库·周恒文
制作:江山智库·王艳摄
编辑:江山智库·王佳斓
审核:江山智库·巴胡特
合作:江山智库·jiangshanzk@126.com
扫码关注点赞再看入群惊喜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