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蛇年伊始,1月30日,欧盟如约降息,美联储防特朗普2.0关税大棒暂停降息:2025欧美分道扬镳已现端倪,利好东方大国,利好大A股!
江山智库1月31日北京讯(高级研究员 周王 佳斓)2025年1月30日,法兰克福与华盛顿的两场货币政策会议,犹如两股对冲的洋流,在全球资本市场掀起惊涛骇浪。欧洲央行连续第五次降息,将欧元区利率走廊下移至2.75%-3.15%;而美联储却在此时突然暂停降息周期,将联邦基金利率锚定在4.25%-4.5%。这场史无前例的货币政策分岔,不仅折射出大西洋两岸经济基本面的深刻裂痕,更预示着全球资本版图的剧烈重构。
当地时间1月30日,欧洲央行在德国法兰克福总部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再次下调25个基点。这是欧洲央行继2024年6月开始降息以来的第5次降息。根据欧洲央行公布的最新利率决议,存款机制利率降为2.75%,主要再融资利率降为2.90%,边际借贷利率降为3.15%。新利率标准将于2月5日生效。而2025年1月30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4.5%,这是自2024年9月开启降息周期以来的首次暂停。
货币政策的“蒙代尔悖论”
欧美经济的冰火两重天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我们正在与时间赛跑。”2024年欧元区核心通胀率已回落至2.9%,但GDP增长率始终徘徊在0.1%-0.3%区间,制造业PMI连续18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这种“低通胀+零增长”的困境,恰似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欧洲版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指出:“当实际利率超过自然利率时,经济将陷入流动性陷阱。”欧洲央行5次降息累计125个基点,本质上是在追赶持续下行的自然利率曲线。
反观美联储的暂停决策,堪称现代版的“特里芬难题”。虽然2024年四季度美国GDP仍保持2.9%的增长,但美联储真正忌惮的是特朗普在共和党初选中势如破竹的选情。这位前总统扬言当选后将对中国商品加征60%关税,并威胁退出WTO框架。达利欧在《债务危机》中警示:“当政治风险超过经济风险时,货币政策必然陷入被动防御。”美联储的暂停,实则是为可能到来的贸易战预留政策弹药。
资本暗战的“利率平价”
全球资金流向的量子跃迁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欧元区与美国的利差扩大至165个基点,势必引发套利资本的大规模迁徙。德意志银行测算显示,每降息25个基点将导致欧元计价资产年流出约800亿欧元。而美联储暂停降息形成的“利率悬崖”,恰似在美元资产周围筑起一道资本护城河。这种双向挤压效应,正将全球流动性推向新兴市场。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2014年欧洲央行实施负利率时,曾引发超过1.2万亿欧元资本外流,其中35%涌入亚洲市场。如今的情景更具戏剧性:欧洲降息释放的流动性洪流,遭遇美联储政策急刹形成的“堰塞湖”,最终只能向估值洼地奔涌。高盛亚洲策略团队发现,MSCI中国指数12个月远期市盈率仅9.8倍,相较标普500指数的19.5倍形成巨大引力差。
蛇年A股的“东风窗口”
结构牛市的三大支点
中国资本市场的机遇,正建立在三大战略支点之上。首先,中美利差倒挂收窄,这显著缓解了人民币贬值压力。其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跨周期调节”,与欧美政策形成完美错位。第三,注册制改革深化带来的“新经济”动能,恰与全球资本配置转向成长股的趋势共振。
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在此得到完美印证:当外资持续21周净买入A股,市场预期正在自我强化。北向资金1月净流入达780亿元,创2020年以来单月新高。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资金67%流向新能源、半导体等战略新兴产业,显示国际资本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美联储的暗礁与风浪
中国资产新航程图谱
这场资本盛宴并非没有隐忧。美联储暂停降息可能引发美元指数短期反弹,新兴市场货币承压。中国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尚未完成,地方政府债务化解仍需时间。更关键的是,若特朗普真的祭出60%关税大棒,全球供应链可能面临二战以来最大规模重构。
但历史的进程往往在危机中孕育转机。正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催生了创业板,2015年“811汇改”倒逼资本市场开放,当前的外围动荡反而可能加速A股的市场化改革。沪深交易所正在酝酿的“中国版纳斯达克”制度设计,或许将成为承接全球资本的最佳载体。
智库君认为,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这场欧美货币政策的分道扬镳,恰似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前夜的预演。当旧秩序出现裂痕时,新的价值锚点正在孕育。A股市场若能抓住这轮资本重新定价的历史机遇,或将在新一轮全球经济秩序重构中,完成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华丽蜕变。这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终将成就中国资本市场的成人礼,蛇年中国资产牛市可期。
策划:江山智库·古智慧
撰稿:江山智库·周恒文
制作:江山智库·王艳摄
编辑:江山智库·王佳斓
审核:江山智库·巴胡特
合作:江山智库·jiangshanzk@126.com
扫码关注点赞再看入群惊喜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