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难点 解难题
健康宣教唤醒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 四川省骨科医院 —
12月12日,一场与健康讲座相结合的“另类”慰问活动在马尔康市党坝乡银郎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四川省骨科医院医务部派驻驻村干部郑思伟围绕“饮酒的利弊”引导到场的每位群众深度参与,各抒己见。一起从中国的酒文化、酒精的吸收代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的饮酒限量、过度饮酒带来的健康危害及社会危害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不仅减少了参会群众的抵触情绪,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认识到理性饮酒对自己、家庭、社会的重要性。当这些群众被问能不能从今天起逐渐减少饮酒次数最后做到戒酒时,都纷纷点着头表示了赞同。
除了开展宣教,临近年关,在四川省骨科医院党委的支持下,郑思伟结合走村入户时了解到的每个脱贫户的具体困难,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准备了“个性化”的慰问礼包,包括御寒棉衣、特色院内制剂、米面油等共计价值1.5万元。
摸透村情更听取民意
银郎村位于马尔康市党坝乡西北面,平均海拔2700米,辖2个村民小组4个寨子,共99户327人。银郎村于2018年整体脱贫,迈向乡村振兴。但近年,银郎村部分困难村民“躺平”“等靠要”思想抬头,村级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瓶颈问题突出,使得乡村振兴步伐缓慢。
2024年7月,四川省骨科医院医务部郑思伟被选派到银郎村担任第一书记。到岗后,郑思伟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讲好党的政策,真真切切关心群众、实实在在为村民办事。从群众不愿理的“书生”,到村民口中喊的“第一书记”,郑思伟逐渐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称赞。但是,在走村入户过程中,不少村民口中那句“党的政策好了,但也养了一些懒人”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难以释怀。
抽丝剥茧找准“症结”
为了更进一步弄清“懒人”的深层次含义,郑思伟带领银郎驻村工作队一遍又一遍地开展全村群众的入户走访,发现银郎村受山区自然条件限制及千百年来生活习俗影响,饮酒之风盛行,过度饮酒成为常态,群众们晒着太阳喝着酒,已然成为银郎村寨子一道“别样风景”,更糟糕的是一些困难的脱贫户成员年纪轻轻就长年酗酒,身体健康受到严重伤害,精神萎靡,无心劳作养家。为逐步改变“靠着墙脚晒太阳,喝着小酒等小康”的懒惰思想,郑思伟寻找合适的时机,采用有效的方式,以脱贫户为突破口,帮助他们认识过度饮酒的危害,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文明健康生活习惯。
如何在有效化解脱贫户抵触情绪的前提下,还让他们听得进、有感悟、能改变,是一直萦绕在郑思伟心头的问题。通过生动有趣的宣教活动,不辞辛苦上门拜访,郑思伟慢慢地化解了村民们对他的质疑,也让村民们逐渐开始自觉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贫困面貌、过上幸福生活。
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乃民族工作之重,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浚流之措,更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之举。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银郎村驻村第一书记郑思伟带领工作队,以文化糟粕为靶,补齐文化短板,推进健康文化再造,让健康文化真正唤醒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照亮银郎村乡振兴之路,为全村乡村振兴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投稿:驻村干部 郑思伟
编辑:陈程
校对:黄欣
审稿:依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