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期间,很多同学会首次接触统计学的高阶知识。但要想真正掌握它可不容易,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往往不知所措。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论文,里面总结了研究生入门统计学的十条规则,超级实用!
1.先有问题再收集数据:
开始研究前,一定要先确定研究问题。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找准知识空白点,精心打磨问题。千万别边收集数据边想问题,更不能根据结果改假设,这是不科学的!如果研究课题或数据已给定,也要深入了解背景和问题,评估数据有效性。
2.分清实验类型:
常见的研究有描述性和操纵性实验两种。操纵性实验是推断的“金标准”,能确定因果关系;而描述性研究主要展示相关性。不过,描述性研究也很重要,很多情况下它是科学的基石。大家要清楚它们的区别,这样才能正确解读研究结果。
3.明确推断边界:
推断就是根据样本推测总体,但样本必须能代表总体。定义推断范围时,要综合考虑抽样方法、潜在偏差等因素,平衡好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范围太窄或太宽都不好,可以多和同事交流,听听他们的看法。
4.趁早学习编程:
虽然有些统计软件无需编程,但学会一门编程语言好处多多,比如能加深对统计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效率和可重复性。建议大家尽早开始,选一门常用语言(如R),多了解其优缺点,对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5.提前规划数据库:
数据处理往往耗时费力,所以在收集数据前,最好建立一个整洁的数据库。标准化数据录入,注明变量信息,采用“tidy data”格式(变量列、观测行、单位表),方便分析和重现结果,也利于数据共享和知识积累。
6.吃透数据形态:
拿到数据后,要了解其类型和分析方法。不同类型数据(如正态、二元、计数、比例等)适用不同分析技术,要确保所选方法的假设成立。同时,注意数据独立性,违反时需用特殊方法处理,避免错误结论。
7.正确解读P值:
P值常被过度解读,它其实是在零假设成立时获得观测数据的概率,受多种因素影响。P值小不代表效应一定强或重要,它只是衡量无效应的可能性。大家要参考专业指导,正确理解和运用P值。
8.重视统计功效:
统计功效与样本量和效应大小有关,它影响着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样本小或效应弱时,可能检测不到真实效应,要明白“没发现不代表不存在”,必要时可提前进行功效分析确定样本量。
9.关注效应大小:
效应大小反映变量关系或组间差异,通常用置信区间表示不确定性。它比P值更能说明问题,解释结果时要结合实际研究背景,不能只看统计显著性。
10.别独自作战:
学习统计学有挑战,别怕,要积极建立支持网络。可以和同学合作、向统计顾问请教,还能利用丰富的线上资源。记住,向统计学家求助要趁早,最好在数据收集前就行动。
更顺利,为未来学术道路打下坚实基础!希望这些规则能帮助大家在统计学的海洋里顺利起航!如果想了解更多详细内容,可以阅读原文哦!
原文链接:https://journals.plos.org/ploscompbiol/article?id=10.1371/journal.pcbi.1010033
(注:本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