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野生动物园内的黑天鹅
我最怕打交道的就是重度慢性病病人及其家属。并不是我不愿意救治这些病人,而是我觉得这些人很难被完全治愈,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现代医学的观点,疾病的发展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慢性病的遗传因素很重要,诸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这些状态都与基因相关。同时,慢性病的发生与社会因素密不可分,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发达和精神生活的日渐空虚,很多国人的生活以高脂肪、高能量饮食为主,这种饮食是慢性病的一大危险因素,曾遇到一个朋友,一家人很多脑卒中患者,倒不像是有遗传,他家几乎每顿都会吃上肥腻的五花肉,在吃这种肉时,我都会挑剔地把肥肉去掉,而他家是真的喜欢……
此外,我想着重探讨的是慢性病病人的心理和思维状态。如果一个慢性病病人能够长期按时按量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他能够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好吃懒做等。他的心理状态大概率会趋于稳定,他的疾病状态也会维持稳定,也会有一个不错的生活。在这种状态下,肯定不会反反复复陷入急性疾病状态然后不停地就医。但是,让一个人充分地自律,进行规律的作息和改善生活习惯,本身就是很难的事情,只有小部分人可以做到,这部分人大概率不会患有严重的慢性疾病。因此,可以推断出,陷入长期重度慢性病的病人,大都是缺乏自律精神,意志不坚定的人,这是一件无法改变的事实。
治病容易,医人甚难。曾经有位2型糖尿病的老病号,他患病已经十余年,他的后脖颈有一个巨大的脓肿,考虑在我们组进行手术治疗。触诊脓肿处,质硬,未见明显波动感,大小约8*8厘米。当时组里考虑脓肿尚未成熟,先进行抗生素静脉治疗。
精彩的故事往往不会平淡如水。 这位老病号的夫人是一位本地武汉婆婆,武汉婆婆速来以彪悍著称。在救治的几天内,我每天都会跟老婆婆进行详尽地沟通,但收效甚微。从老婆婆的言语中,可以判断出以下思维:
1.婆婆坚定地以为脓肿切了病就好了,而不愿意等其成熟。婆婆很偏执地认为脓肿是小事,即使体积甚大。
2.老病号的血糖一直控制不佳,甚至非常严重。他和婆婆都缺乏对糖尿病的认知,也没有自律地服用控制血糖的药物。
3.脓肿巨大,但是病人症状轻微,几乎没有疼痛。病号和婆婆没有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认知。糖尿病人容易严重感染,同时糖尿病人末梢感觉会减退。
4.即使作为管床医生的我,不断强调疾病的严重性,并向婆婆宣教,两位老人家还是固执己见。可见出两位老人的偏执和思维闭塞的程度。
在几天的沟通中,婆婆的嗓门比我大上三度,那时我才刚上临床,耐心地跟她解释,最后病人复查B超脓肿吸收,不需要进一步切排。虽然我耗费了很多精力,病人总算是痊愈,婆婆也给我们组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感谢信。
我观察到的慢性病人的疾病控制大多不佳,控制最好的是我的一位亲戚。 亲戚是中年男性,若干年前心肌梗塞,在TJ医院进行了冠脉支架植入术,手术室中我亲眼看到心内科的大佬G教授帮忙开通了闭塞的右冠状动脉。术后亲戚严格限制饮食,不饮酒抽烟,规律运动,冠心病没有加重,血脂控制甚佳,体重明显减轻。他作为干部代表还在TJ心内科对着老干部们专门进行了宣教,据说获得了教授和护士们的一致掌声,他的诀窍就是:坚决服从G教授的治疗,坚决听从G教授的指导,坚决执行G教授的方案。
然而,这本身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