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4年,全年出口总额创下历史新高,12月单月出口为全年最高,强于预期、超出季节性。进口在经历了连续两月的负增长后,12月单月超季节性反弹。
外需整体有收缩迹象,恐难解释出口的优异表现。春节假期提前、特朗普就职两大因素叠加,带动出口订单前置,或是出口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抢出口”强度进一步升级。进口超预期一方面受春节假期提前影响,另一方面,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效果亦有体现。
从国别看,对美出口大增15.6%,对欧出口增速回升,对日韩出口一降一升,对非洲、东盟、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增速最快。进口方面,自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增速较快。
从产品看,汽车、船舶出口止跌回升,房地产产业链、纺织服装出口受美国进口需求上涨带动,半导体产业链增速回落,但仍保持正增长。进口方面,大宗商品整体回落,高技术产品保持较快增长。
2025年,特朗普卷土重来,我国出口面临大考。60%的全关税政策在2025年全面落地面临不小阻力,实际的政策节奏和力度可能较为缓和。危中亦有机,国际经济回暖、贸易转移、全球制造周期上行等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摩擦的冲击。
【正文】
一、看整体:进出口双双超预期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下同),1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664.2亿美元,其中,出口3356.3亿美元,同比增长10.7%,环比增长7.6%;进口2307.9亿美元,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7.5%;贸易顺差1048.4亿美元。全年出口累计3.5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9%;进口累计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
全年出口总额创下历史新高,突破了2022年3.54万亿美元的历史记录,12月单月出口为全年最高,强于预期、超出季节性。全年进口偏弱,在经历了连续两月的负增长后,12月单月超季节性反弹。
外需整体有收缩迹象,恐难解释出口的优异表现。随着圣诞节备货的季节效应消退,12月,全球制造业PMI落入荣枯线下方,录得49.6%,分项指标显示,产出、新订单与就业PMI均低于50%,投入与产出价格PMI仍维持在50%以上。分国别看,美国、日本、东盟制造业景气度回升,欧元区、韩国回落。
春节假期提前、特朗普就职两大因素叠加,带动出口订单前置,或是出口高增长的主要原因。2025年春节假期较2024年提前13天、延长1天,出口提前迎来节前高峰。当春节与特朗普就任相撞,“抢出口”的强度进一步升级。特朗普即将于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难以预测其是否会在上任后立刻对我国加征关税,而此时恰逢春节,通常1月下旬工厂便已停工,若此时宣布加征关税,企业恐难及时应对,唯有通过提前出口应对不确定性。
进口的超预期表现亦与春节假期提前有关。与此同时,内需回升亦发挥了关键作用。近期,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继续显现,特别是年末财政支出加快,带动消费品制造景气度回升和非制造业景气度改善。
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领涨出口,保税及特殊监管区域领涨进口。12月份,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12.8%,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分别增长8.2%、4.8%,其他贸易中的保税和特殊监管区域出口增长11.4%。出口结构持续改善,一般贸易出口占比由64.8%提升至66.4%,加工贸易占比由20%下降至18.5%。进口方面,其他贸易进口增长10%,主要由保税及特殊监管区域进口增长11.6%驱动,一般贸易下降3.4%,加工贸易增长7.7%。
二、看国别:对美国、发展中国家出口大增
对美出口大增。12月,我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5.6%,环比增长3.2%,出口金额创26个月新高。对美出口增长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特朗普上台叠加春节前置导致对美“抢出口”加速,近日,有消息称特朗普将诉诸于国际经济紧急权利法实施关税政策,该法案无需走复杂的审查程序,可迅速落地;二是美国经济表现屡超预期,正在迈向“不着陆”,制造业PMI、零售销售、房地产销售、库存增速均有回暖。
对欧盟出口增速回升。12月,对欧盟出口增长8.8%,前值7.2%。欧洲火车头德国、法国工业生产持续收缩,拖累欧元区制造业整体下滑,12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由45.2%跌至45.1%,为年度最低点。不过,在圣诞假期出行的支撑下,欧盟服务业景气度反而回升,PMI由49.5%升至51.6%。假期消费回升是欧盟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对日韩出口增速一降一升。12月,我国对日本出口增速由6.4%逆转为-4.2%;对韩国出口增速由-2.6%逆转为4%。日本制造业PMI虽有所回升,却已连续六个月低于荣枯线。韩国制造业PMI跌至荣枯线下方49%,出口增速却由1.4%反弹至6.6%,主要由半导体产业链高景气驱动。
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速最快。12月,我国对非洲、东盟、拉美的出口增速分别为24.8%、18.9%、16.9%,均较上月显著提升。东盟作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得以巩固,占比由2023年末的16.6%提高至17.8%。非洲占比由5.1%提高至5.7%。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较快,自身进口需求提升;另一方面,东盟、拉美作为我国产品输出美国的主要中转国,或已开始为应对美国关税大棒提前布局,产业链转移已步入快车道。
进口方面,自香港地区增速最快,达73.4%,已连续三个月高增长,与免税区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口高增长有关。自日本、韩国、台湾地区进口分别增长6.3%、19.7%、14.4%,主要由半导体产业链驱动。自欧盟进口负增长,自美国进口转正。
三、看产品:运输设备、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回升,半导体产业链增速回落
汽车出口量增价减、船舶出口量减价增。12月份,汽车和汽车底盘出口增速反弹至12.1%,前值为-7.7%。量价分离看,价格延续下跌10.3%,数量增速由5%回升至24.9%。船舶出口增长10.5%,高于前值6%。量价分离看,价格增速-9.6%逆转为17.2%,数量增速由17.2%逆转为-5.8%。
半导体产业链出口增速回落。12月,集成电路、液晶、电脑等半导体产业链商品出口增速均保持在5%以上,但较上月有不同程度下跌。手机出口跌幅扩大,音视频设备增速回升。量价分离看,手机、集成电路价格下跌,液晶价格回升;集成电路出口量增速提高,液晶、手机下降。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回升。12月,在美国地产销售回升的驱动下,地产产业链出口齐增长,家用电器出口增速由10.1%回升至14.1%,灯具出口增速由-3.2%逆转为3.8%,家具出口增速由-2.7%逆转为3.1%。纺织、服装由于对美出口依赖度较高,是“抢出口”的主要品类之一,分别增长17.2%、6.2%。
12月我国进口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大宗商品进口整体下跌,农产品、铁矿、煤、原油、成品油、天然气下跌,铜矿上涨。价格下跌是主要拖累,农产品、铁矿、煤、原油、天然气下跌,铜矿、成品油上涨。二是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保持高增长,电脑、集成电路、飞机三类产品表现较好。
四、看未来:危中寻机
2025年,特朗普卷土重来,我国出口面临大考,不过,60%的关税政策在2025年全面落地面临不小阻力。特朗普已宣布对我国加征10%关税,节奏超预期、力度弱于预期。本轮加征关税仍将分阶段展开,关税幅度逐级提升,预计2025年加征20%关税至40%左右。在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上、中、下三种情形下,分别拖累我国出口总额-0.8%、-1.6%、-3%。受“抢出口”效应影响,对美出口节奏表现为前高后低。
危机中亦存在结构性机遇:一是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巩固增强,为国际贸易增长奠定基础;二是以绕道出口方式规避关税,墨西哥仍有潜力承接来自我国的间接贸易,我国与中亚、东南亚、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产业链合作有望加速;三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或倒逼非美国家加强合作,我国需把握机遇,逐步减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四是半导体、船舶、新三样等重点商品出口有望保持良好表现。
END
【往期研究】
【民银研究丨2025展望系列之五】披荆斩棘,砥砺前行——2025年出口形势展望
免责声明
本报告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均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所载的资料、数据、意见及预测结果仅反映发布本报告当时的情况,相应数据资料可能随时间被修正、调整或更新。
本报告中的所有信息仅供研究讨论或参考之用,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任何机构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