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银研究】高频数据分析(2025.1.1-1.15)

文摘   2025-01-16 17:29   北京  

一、1月上半月高频数据表现

(一)供给端

1. 工业生产表现平稳

钢铁生产同比加快。截至1月10日,全国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为77.2%,较2024年末下降1.5个百分点,属于季节性放缓,较去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截至1月10日,重点企业粗钢日均产量为206.5万吨/天,较2024年12月日均上升5.5%,较去年同期上升2.3%。开年以来,终端需求在前期增量政策带动下有所修复,叠加螺纹钢、线材、冷轧等库存处于低位,钢铁生产较去年同期有所加快。

化工行业边际回暖。截至1月9日,甲醇开工率为80.5%,较2024年末上升1.7个百分点;纯碱开工率为86.4%,较2024年末上升6.8个百分点;炼油厂开工率为51.4%,较2024年末下降1.6个百分点;截至1月15日,PTA开工率为82.1%,PX开工率为90.2%,较2024年末分别变化+2.7、-1.6个百分点。多数化工领域开工率在连跌后出现小幅上行。

汽车生产快于去年同期。截至1月9日,主要用于乘用车的汽车轮胎半钢胎开工率为79.0%,主要用于重卡的全钢胎开工率为62.2%,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均较2024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不过,二者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7.2、2.6个百分点,与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及汽车出口增加有关。

纺织行业有所修复。截至1月9日,江浙地区涤纶长丝开工率为88.2%,较2024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但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前期增量政策带动居民消费需求得到一定修复,纺织业表现好于去年同期。

2.建筑施工季节性放缓

建筑施工放缓。石油沥青开工率为29.3%(截至1月15日),较2024年末上升3.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水泥发运率为24.7%(截至1月10日),磨机运转率为23.1%(截至1月9日),分别较2024年末下降6.6、4.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5.7、4.8个百分点。此外,螺纹钢开工率为38.7%(截至1月10日),较2024年末下降2.0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

多地明显降温,户外施工处于淡季,下游建筑项目进度趋缓,叠加春节临近,部分项目收尾停工,共同导致建筑施工放缓。此外,四个指标较去年同期均有回落,反映出基建与房地产投资放缓、终端需求仍然偏弱。

(二)需求端

1.地产市场走弱

商品房销售环比下行。截至1月15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为26.2万平方米,较2024年12月日均下降47.4%。其中,一、二、三线城市分别下降28.9%、60.2%、33.1%,二线城市降幅最大。不过,从同比看,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上升6.2%,其中一、三线城市同比分别上升50.8%、23.8%。政策效应较前期有所消退,但余波仍在,仍好于上年同期。

二手房挂牌量、成交价均环比下行。截至1月6日,1月二手房出售挂牌量指数为43.4,较2024年12月均值下降6.2%,较去年同期上升19.8%。二手房出售价指数为157.2,较2024年12月均值下降0.3%,较去年同期下降10.1%,市场仍在“以价换量”。

土地成交面积环比下行、溢价率上行。截至1月12日,百城土地日均成交面积为151.1万平方米,较2024年12月日均下跌73.4%。各线城市均大幅回落,一、二、三线城市土地成交分别较上月日均下降60.2%、72.2%、74.6%。截至1月12日,100大中城市成交平均土地溢价率为8.3%,较2024年12月均值上升5.3个百分点。

整体而言,1月上半月房地产市场走弱。新房成交、二手房挂牌量、土地成交面积均环比下行,除春节临近影响外,也反映出居民购房意愿有回落迹象,房企拿地意愿趋于谨慎。

2.消费表现分化

商品消费回暖。截至1月7日,1月整车货物流量指数均值为122.6,较2024年12月均值上升5.5%,同比上升7.5%。临近春节,居民备货需求增加,叠加前期政策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推动居民商品消费持续回升。

汽车消费同环比均下行。截至1月12日,乘用车厂商零售日均销量为44423辆,较2024年12月日均大幅下降47.5%,与以旧换新截止日前汽车消费放量拉高基数、政策效应释放后需求回落有关。同比下降21.0%,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透支迹象。

居民旅游出行上行。截至1月15日,1月执行国内、港澳台、国际航班量日均分别为12834架、354架、1793架,较2024年12月日均分别上升6.5%、2.3%、5.3%,与元旦假期效应带动、临近春节居民旅游意愿回升、年底商务活动增加有关;同比分别上升4.9%、11.3%、39.1%,均好于上年同期。

市内出行同环比均下行。截至1月14日,反映生活半径的北上广深日均地铁客运量为3580.2万人次,较2024年12月日均下降6.9%,同比下降3.3%。

电影消费环比上升,同比下降。截至1月15日,1月电影日均票房收入为11353.4万元,受元旦前后观影人数激增拉动,较2024年12月日均大幅上升77.6%。但同比下降32.3%,较上年同期仍有较大差距。

3.出口有放缓迹象

集装箱运价整体攀升。1月10日,SCFI指数为2290.7,较2024年末下跌6.9%,CCFI指数为1560.9,较2024年末上升3.0%。1月15日,BDI指数为1063.0,较2024年末上涨6.6%。运价指数环比两升一降,与元旦后国际航运价格普遍上调有关,节前备库需求上升、工厂纷纷赶在春节出货、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等因素仍对运价有支撑作用。

外需有放缓迹象。1月前10日韩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2%,较2024年12月回落8.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7.3个百分点,反映外需有趋弱迹象。

(三)价格端

1.资源品价格整体上行

油价环比上行。1月15日,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为82.0美元/桶,较2024年末上升9.9%,同比上升5.0%。1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上行。需求方面,市场对新年需求持乐观预期、美欧寒冷天气增加燃料需求等均对油价有支撑。供给方面,1月10日美国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叠加美国原油库存减少,共同推升油价。

多数资源品价格环比上行。1月15日,焦煤期货收盘价为1127.0元/吨,较2024年末下降2.9%,同比下降37.3%,与暖冬天气降低用煤需求、煤炭库存相对充裕等因素有关;铁矿石期货收盘价为782.5元/吨,较2024年末微升0.5%,为价格连跌后反弹,但终端需求仍然偏弱,同比下降16.1%。有色金属方面,1月15日,LME铜现货结算价为9020.0元/吨,LME铝现货结算价为2562.0元/吨,分别较2024年末上升3.6%、1.8%,同比分别上升9.5%、19.0%,与年末备库需求增加、铜矿市场供应偏紧、铝土矿产量有限等因素有关。

2.工业品价格环比上行

国内工业品价格整体环比上行。1月15日,南华工业品指数为3875.0,较2024年末上升2.6%,同比下降1.7%。其中,1月15日螺纹钢期货收盘价为3290.0元/吨,水泥价格指数为126.2,较2024年末分别下降0.6%、3.0%,与建筑施工季节性放缓有关,同比分别变化-15.6%、+12.6%。

3.农产品价格微升

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环比微升。1月15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2.2,较2024年末上升0.2%,主要受冬季农产品供给减少影响。

多数农产品价格环比上行。1月15日,猪肉、蔬菜、水果、鸡蛋平均批发价分别为22.5、5.2、7.2、10.1元/公斤。各农产品价格表现分化。猪肉价格较2024年末上升0.8%,为春节前猪肉需求增加、养猪户惜售及抗价情绪增加所致。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蔬菜价格较2024年末上升0.6%;水果、鸡蛋价格分别较2024年末下降0.3%、1.1%。

二、1月以来的边际变化

1.消费边际回暖

1月上半月国内消费回暖。一方面,临近春节,居民储备年货需求增加,带动商品消费回暖。不过,汽车消费同环比均大幅回落,显示居民对大件耐用品消费仍持谨慎态度,以及一定的透支因素。另一方面,服务消费回暖,春运开启、部分人员停工返乡,叠加元旦假期效应释放、年底商务活动增加,带动电影、旅游等服务消费均环比回升。

1月5日,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包括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增加4类家电以旧换新、对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等。新一轮以旧换新启动,或将进一步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推动消费需求持续回暖。耐用消费品领域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需求前移并释放后,较难有持续性需求,且目前居民对耐用品消费较为谨慎,扩围政策的及时推出,或将产生提振效果。

2.房地产走弱

房地产市场有回落迹象。1月上半月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土地成交面积均环比大幅下行,二手房市场活跃度回落、挂牌量与成交量下行,反映政策效应有所消散,居民购房需求出现回落,房企拿地意愿也趋于谨慎。

目前房价持续下行,以价换量较为普遍,居民与地产商观望情绪较高,部分房企因销售回款下降而面临资金链压力。虽然国家加大收储力度,但地方政府受化债掣肘,积极性不高,难以有效提振房市需求。

3.出口或将放缓

从韩国1月前10日出口同比增速回落看,外需出现回落迹象。圣诞节备货季节效应消退后,春节假期较早、节前补库需求激增,以及特朗普即将就职、提高“抢出口”强度,带动出口订单前置,是目前出口的两大支撑因素。但这些均为短期因素,考虑到全球需求仍然趋弱,出口有放缓可能。

4.工业生产修复偏慢

1月上半月,多数开工率较2024年末有所下行,与冬季为工业品需求淡季,且春节临近、部分行业逐步停工等季节性因素有关。目前看,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工业生产的症结所在,增量政策带来的需求端改善向工业生产传导仍然较慢,导致工业生产相对低迷。

从同比来看,钢铁、汽车、纺织行业生产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加快,除与春节前赶工有关外,也与特朗普上台触发“抢出口”并通过出口-制造业链条拉升国内工业生产有关。不过,国内需求仍然偏弱,经济复苏内生性相对不足。

5.建筑施工放缓

1月上半月,与建筑施工相关的多项指标回落,除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外,磨机运转率、螺纹钢开工率、水泥发运率均环比下行。除天气转冷制约施工进度、春节前部分建筑项目陆续停工外,基建投资实物工作量转化较慢、房地产施工偏弱、优质项目较为缺乏也是重要因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以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实施、“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等,或将拉升未来基建投资增速。中财办提到今年要用好专项债收储和土储、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等,且收储要“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央行推出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政府收储,或将有助于提振房地产开发投资。


民银研究
民生银行研究版块专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