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方面,大多数省份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为正,共计22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利润指标方面,多数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延续负增。全国仅12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保持正增长,西藏、广西、湖北、贵州等地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可观。投资方面,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西藏、内蒙古、宁夏、新疆、江西等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房地产开发投资仅上海、天津、陕西、海南同比正增,其余省份延续负增。价格方面,新疆、陕西、山西等省份CPI同比增速较快。与居民生活相关度最高的衣着、食品、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领域CPI指数在各区域间表现分化。共19个省份PPI环比上涨,总体高于市场预期,主因是政策协同显效带动国内部分工业品需求逐步恢复,但受全球需求趋弱影响,走出负区间或仍需时日。民营企业方面,广东省累积优势明显,湖北、湖南、河南等中部地区潜力上升。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存量家数低于全国平均,但新增同比数据远超全国均值。文 丨 温彬 高洁 王静文
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1-11月累计同比增长5.8%,与1-10月持平。分省看,大多数省份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正增长,共计22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前15名从高到底排名依次为西藏、甘肃、宁夏、安徽、江西、山东、贵州、河南、广西、新疆、湖北、陕西、江苏、重庆、浙江。与10月相比,浙江入围,海南跌出前十五位。利润指标方面,多数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延续负增。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下降4.7%,降幅较1-10月扩大0.4百分点,11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延续负增,但降幅较上月收窄2.7个百分点。从各省份数据看,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依然稳居全国前五, 1-11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分别为9266.8亿元、7854.2亿元、5342.0亿元、4598.4亿元、3517.4亿元。与疫前同期相比,其余省份排名存在变化,河南(-6)、河北(-8)、辽宁等(-7)降幅较大,内蒙古(+8)、新疆(+7)、山西(+6)、陕西(+3)、四川(+2)等中西部地区排名明显上升。绝对值方面,上海(-526.9亿元)、湖北(-523.0亿元)、江西(-47.0亿元)、河南(-330.1亿元)、河北(-679.0亿元)、辽宁(-379.4亿元)、吉林(-192.4亿元)、黑龙江(-17.2亿元)等省市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较疫前同期不同程度下滑,且除江西外降幅较上月均有所扩大。全国仅12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保持正增长,其余均落入负值区间。利润总额排名前三的广东、江苏、浙江累计同比分别为-3.0%、-2.3%、0.2%,整体处于收缩区间。保持正增长的省份中,西藏、广西、湖北、贵州等地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可观,其中西藏1-11月累计同比达73.0%,连续数月位居全国第一。当前,西藏自治区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阶段,存在规模总量小、产业发展水平低、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等短板,自治区出台《西藏自治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等政策,逐步构建以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绿色工业、现代服务、高原特色农牧、藏医药、高新数字、边贸物流、通用航空等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投资:房地产投资继续回落
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46.6万亿元,同比增长3.3%,与1-10月基本持平。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10.4%)拖累明显,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4%,创年内新低。分省看,1-11月西藏、内蒙古、宁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位居全国前三,分别较全国平均高14.2、9.6、4.2个百分点。大多中西部地区数据较为亮眼,西藏、内蒙古、宁夏、新疆、江西等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云南、广西、广东、贵州增速落入负值区间,分别较全国平均低16.6、11.1、10.3、8.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仅上海、天津、陕西、海南同比正增。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9.4万亿元,同比增速-10.4%,为非疫期最低水平。从各省份数据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排名前十五位从高到低依次为浙江、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湖北、四川、安徽、北京、河南、福建、陕西、湖南、河北、重庆,与上月一致。各地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降幅明显,排名前三位的浙江、广东、江苏分别为-8.7%、-17.6%、-10.1%,降幅分别较上月扩大1.3、0.3、0.6个百分点。全国仅上海、天津、陕西、海南同比增速为正,广东、山东、安徽、北京、福建、湖南、江西、辽宁、云南、甘肃、贵州、广西、吉林、黑龙江、青海、西藏等16个省市数据低于全国平均。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2%,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6%。分省看,新疆、陕西、山西等省份11月CPI同比增速相对较快,位居全国前三。1-11月累计同比数据中,新疆、江苏、安徽、甘肃、河南、云南、重庆、上海等9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
分项指数看,与居民生活相关度最高的衣着、食品、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领域CPI指数在各区域间表现分化。衣着方面,11月全国衣着价格季节性环比上涨0.6%,与上年同期持平,高于历史同期水平(0.3%)。从各省市数据看,东北、中部及华南地区环比增速较快,可能受冬装换新及春节临近等因素影响。生活用品与服务方面,11月全国大类环比下降0.6%,由正转负,创近10年来新低。全国31省市环比均为负,吉林、海南、辽宁、福建、湖北、北京、河南共7个省市低于全国平均,可能与天气转冷居民旅游出行回落导致服务价格下跌有关。食品方面,11月全国食品环比下降2.7%,延续上月回落趋势,为近10年来同期最低水平。从各省市数据看,西北、西南及东北地区降幅较小,中部及东部地区下行明显,可能与各地区气温差异有关。11月我国中部及东部地区气温较高,利于食品生产与储运,供给充沛导致鲜菜、猪肉、鲜果、水产品等短周期食品价格弱于季节性。但伴随天气转冷,供给收缩以及临近春节需求扩张,各地食品价格或将窄幅回升。
全国仅西藏、云南PPI同比正增,过半省市环比上涨。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5%,降幅较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1%,总体好于市场预期。分省看,仅西藏、云南11月PPI同比为正,其余省份均为负增。辽宁、云南、青海、西藏、甘肃、广西、宁夏、山西等19个省份PPI环比上涨。与上月相比,云南PPI出现回暖迹象,或与当地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产业发达以及冬季能源需求增加相关。在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协同发力下,房地产、基建项目加快推进,带动水泥、玻璃、钢材、有色金属等工业产品价格上涨。云南11月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6.7%,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上涨25.1%,涨幅比上月扩大1.9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上涨2.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9%,有效拉动当地PPI回暖。广东省累积优势明显,湖北、湖南、河南等中部地区潜力上升。截至11月,全国民营企业共计6069.0万家,新增78.0万家。广东、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新增家数位居全国前五,占全国新增家数比分别为13.3%、8.2%、9.3%、8.5%、8.1%,共计39.9%,占全国存量家数比为13.1%、4.3%、3.5%、5.3%、7.8%,共计34.0%。上述省份民营企业新增占比(全国)大于存量占比(全国),反映当地投资环境与企业家信心水平较高,市场吸引力处于上升区间。从排名看,广东民营企业新增及存量家数均位居全国第一,传统累积优势明显。湖北、湖南、河南三地民营企业新增家数排名较存量家数排名分别上升7位、8位、1位,山东下降3位。此外,存量家数排名第3、第4的江苏、浙江两地增量排名均较存量排名下降3位。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增量占比高于存量占比。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甘肃五省民营企业存量家数占全国之比分别约0.24%、0.28%、0.39%、0.95%、1.20%,共计仅约2.7%,新增家数占全国之比分别为0.25%、0.25%、0.36%、0.87%、0.97%,共计约3.0%,西部地区民营企业新增占比(全国)高于存量占比(全国),以上五省民营企业新增家数累计同比均值为12.0%,高于全国平均8.4个百分点,反应当地投资环境与企业家信心水平趋于改善。近期各地重点政策主要聚焦科技产业与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包括广东省、陕西省、贵州省、四川省、江西省、海南省、湖北省、吉林省、山西省在内的9个省份均出台相关文件,涵盖氢能产业、锂电产业、能源产业、人工智能等领域,以及互联网软件产业链、体育产业、气象、生产性服务业、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整体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是各地重点关注内容。
【往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