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春花

文化   2024-11-14 07:51   河北  


作者/张弛、晨光、祖源
在天鹅之冠有个美丽的小山村——漠河县漠河乡大草甸子村。这是一片沃土,在方圆只有一平方公里的村落,却哺育了一位很了不起的女共产党员,她叫李春花。十几年来,她怀着一颗赤诚无私、美丽的心灵,把党的温暖送到每户村民的心坎上,把幸福和希望播种在这块土地,就像一朵永不凋谢的报春花,把不尽的芬芳洒向亲山爱水。
助人为乐
68岁的孤寡老人魏全庆每逢遇到亲友就说:“我有闺女了!”原来,1985年春,黑龙江倒开江,百年不遇的冰水将魏全庆老人的房子冲毁了,孤寡老人望着倒塌的房屋,潸然泪下,绝望了。然而就在这时,李春花却悄悄地走到老人身边,慷慨地说:“魏大爷,到我家去住吧,我伺候你。”说着李春花把老人挽扶起来接回家。好一个赤子,专门为老人腾出一个房间,像对待自己的生身父亲一样,一日三餐,汤汤水水,殷切的伺候。天冷了,她把自家一床厚被放到了老人坑上,又亲手给老人做了两套衣;天热了,他给老人换上一条薄被,又到乡供销社为老人买了件合体的布衫。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疼有热。老人牙口不好,春花尽量给他对着做些软和的饭菜吃;老人有病她及时地给买药、治疗。她盼望着老人能够健康长寿,多食几天人间烟火。在春花的影响下,她的孩子们也把大爷当亲爷爷看待,有疼有热,有尊有让。在春花的影响下,她的孩子对老人也很关心,有时妈妈给几个钱,他舍不得花,攒到一块给老人买些可心的东西吃。
就这样魏全庆在春花家一住就是五年,五年1800天,他们一次也没有红过脸。邻里见了有些不解,有的问道:“老魏头没钱也没权,你这样照顾他图个啥?”春花淡淡一笑说:“魏大爷孤身一人。无依无靠,我是党员,我不管谁管!我啥也不图,就图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
在李春花看来,党的温暖是通过每个党员的行动来体现的。
1985年他又亲自抚养一位老人,他叫王元山。
王元山,那年56岁,由于进深山采金,偶受风寒,患上了偏瘫病,口角流水,吉语不清,行走困难,老伴父患了肺气肿,慢慢走动,就喘不上气来。夫妻俩无儿无女,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每当病痛难忍之时,小木屋里就会传出一阵阵痛苦的呻吟,人们听了心里都非常难受,是李春花及时向他们伸出了援助的手,用她的满腔热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打消了王元山的轻生之念,重新点燃了他生命的希望。李春花常给他们打针送药,减轻了他们的病痛。1984年4月,李春花听说县医院派来了医疗队,她马上把医疗队的大夫请到王元山家中,详细检查病情,并与大夫一起为王元山制定了以针灸为主的治疗方案,王元山交不起药费,她就掏腰包。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王元山的病情大有好转,还逐渐能下地走路了。1989年秋收大忙季节,王元山的老伴患了重感冒,老两口一天没吃饭。劳累了一天的李春花得知情况,立即来到王元山的家中,为他老伴治疗并拿来奶粉给老两口冲服。
春天,李春花带领家人从小岛上往回拉黑土,给王元山家种菜,夏天,春花同爱人一起帮王元山修房子,秋天,全家人帮着秋收,冬天还是她家人帮助拉烧柴……总之,王元山家穿的、住的、用的她全包下了。然而她家的生活并不富裕,每月抽出10元钱支援王家,五年多来,从未间断。
1988年春节,上级给大草甸子村拨来一些面粉,平价售给农民。在分配时,李春花发现农民韩兴利的妻子在售粮车前急得团团转,她立刻走上前询问,才知道其丈夫外出做工未归,家里剩下老少三口,无钱买粮。李春花马上慷慨相助,把准备过节买猪肉的钱拿出来,给她买了两袋面,叫大儿子帮他送到家里。不久韩兴利回村到春花家还钱,春花说:“兴利呀,你妻子要临产了,她正需要营养,就算我送给她补补身子吧。”事隔不久,乡党委收到了韩兴利寄来的感谢信,信中真挚地感谢党培养出春花这样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党员。
党的富民政策,落实到这个小山村后,一些农民逐渐富了起来,但也有一些人家因各种原因长期摆脱不了贫困的处境,春花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想办法让这部分农民从贫困中走出来。农民陈金生的爱人几年前因病去世,抛下一个4岁的小孩他心情不好,经常酗酒,种地有困难,家境越来越贫困。春花知道陈金生有打铁的技术特长,就主动帮助他开办了小烘炉。由于陈金生技术好,群众都来找他做活,有了经济收入,生活也逐渐好了。春花既给这位农民找到了劳动致富的路子,又能有时间照顾家和孩子,使他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为了使农民郎福兴脱贫致富,李春花不知往他家跑了多少趟,费了多少力帮助他想出了养猪的路子,还把他家的两头猪崽无偿送给了他。在春花的帮助下,郎福兴在养猪上尝到了甜头,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为民学医
几年来,一块心病老是压在李春花的心头。大草甸子地处偏远,距县城一百多公里,离乡政府也有几十公里,人们说:“吃不难,穿不难,看病却比上天难。”对此,她体会非常深。一次,她护送一个难产妇女去县里,从那几个小时车上的颠簸中,她领悟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医疗工作是如何的重要。为了解决农民就医难,她立志要学医,解除农民的疾苦。于是,她向党组织写了申请,决定自费外出学医,得到批准后就只身南下齐市第一医院学习。这位在乡村小学只读过高小的农家妇女,学医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她没有被困难吓倒。因为,乡亲们盼望她,爱人、孩子理解、支持她,尤其那叫人心颤的患者的病苦呻吟,更坚定了她学下去的信心。在医院里,她花别人几倍的心血与劳动去拼,有时学习一忙吃不上饭,就啃几口干粮,就点咸菜凑合。为了节省钱,她把伙食降到最低标准。在医院学习的三百六十个日日夜夜,硬是以自己满腔热忱和顽强毅力,攻克学习上的种种难关,并且以生活朴素,学习勤奋刻苦,赢得了老师们的信任和好评,成了一名能护理,能诊治的乡村医生。对此有的人不理解:“不给文凭,学得啥劲,”春花对此只是淡淡一笑,她心里明白,和患者的痛苦相比,文凭不是很轻了吗!经过李春花的努力,北红卫生所很快恢复了,从此,不论白天黑夜,她随叫随到,尽心尽力地为民服务,尽管条件简陋,设备奇缺,然而由于她工作十分细心,没有发生过一次医疗事故。为了搞好疾病的预防,从她当上卫生员那天起,山村的每一户居民她都细心查访,全村人的出生日期、年龄、健康水平等情况以及每一户的人口生活条件和婚姻状况等都记在她的登记本上。甚至附近公路养护段的全体职工及其家属的情况,她也都了如指掌。在治病防病的同时,她还包揽了全村人的节育措施和计划生育手术工作,既方便了群众,又为村民减少了误工和额外的经济负担。
李春花为病人服务是极为热忱的。1988年春节前夕,村民韩兴利的妻子临产了,由于是粘连性胎盘,刚刚学习回来的李春花经验还不丰富,但由于高度的责任心,她毅然为韩兴利的妻子接生,她尽了最大的努力,细心操作,终于使产妇顺利分娩。为了给韩妻催奶,她又送去了小米。村民卜亚娜做人工流产,李春花见她身子很弱,便在给她做完手术后,把自己家的老母鸡给她送了去。李春花在行医中坚持以病人的生命为重,关健时刻敢于承担风险。有一天晚上她刚要下班,一个叫王子雀的临时住户来找她,进门就喊“嫂子救命。”春花立即赶到他家。原来王的爱人临产,产妇大流血,胎盘下不来,十分危急,送县医院已经来不及了,李春花立即给产妇打了针催产素,可是胎盘还是下不来。在危难关头,她采取了手取胎盘的措施,终于保住了母子双双的生命。
在危难关头
1985年4片28日,上级下达了黑龙江上游倒开江的通知,李春花立即挨门挨户地传达,动员村民转移。北红村离山岗很远,没等村里人撤完,洪水就带着冰凌淹没了大半个村子,有的农户心疼坛坛罐罐,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李春花一边说服,一边连拖带拉动员群众,千呼万唤,全村人终于都转移了。这时她想回家去看看,但汹涌的洪水已淹没了院子,她急忙向村口跑去,已是晚上六点多钟了。在夜色朦胧中,她忽然看见一-个小脚老太太正在村前艰难地行走着,她立即招呼同行的一位村民,急忙上前架起这位老人迅速向村外撤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跋涉,才到达南山的避难窝棚。李春花累得浑身像要散架子,刚想坐地休息“会,但又怕还有没撤出的人,便站在山坡上往村里方向晃动电筒。果然,在电光指引下,又救出了一个村民。至此全村群众全部撤离,无一人伤亡,李春花这才松了一口气。
摘自《兴安儿女》王春贵主编  1991年出版


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起,至1945年9月2日小日本签字投降结束,14年

☛【塔河论坛】观览指南
投稿方式:

①编辑微信:lsth-888
②编辑邮箱:
103153250@qq.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塔河论坛】

【塔河论坛】往期作品联展

 苍劲峻拔一棵松    【塔河医院简史】-3

 我的手足,我的快乐    塔河山花-A

 白焕起文集            将岷作品集

永绿“老梅村”    又回故乡之——小金沟

【塔河史料】塔河组织史资料

水与火(上)    水与火(下)

【周绍庭诗集】畅饮    塔河人物-徐振昌    刘汝芝文集

塔河论坛
宣传塔河风情,传播优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