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图书馆》|爱是成全对方的选择
观《爱》(2012)有感
看完《爱》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异常沉重,也所思良多。
这部获得2012年戛纳金棕榈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法国电影,看似只是在冷静克制地叙述一个故事,对人生主题的探索却直指人心。故事的主角是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妻,某一天妻子安娜突然中风,自此卧床不起,每天的移动也只能依靠轮椅。随着情况越来越糟,安娜有了轻生的想法,不料自杀当天丈夫乔治提前回来并阻止了她。到后来,安娜出现大小便失禁,原先优雅知性的老太太只能每日狼狈痛苦的躺在床上,甚至浑身赤裸的让护工替她擦洗身体。她的自尊被疾病带来的折磨碾得粉碎,她只能等待死亡,渴望因此而得到解脱。乔治在此期间一直坚持让她活着、帮她复健,平静耐心地安慰她,但他心里也清楚安娜的痛苦,最后他选择了放手,用枕头捂死了安娜,成全了她的选择。
这部电影拍摄于十二年前,但是它所叙述的点滴,深刻观照着现代老年慢性病群体的生存状态:很多慢性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负担。就拿电影中的安娜为例,由于中风而出现的言语和肢体障碍使她难以与他人交流,导致社交障碍。而人又是群居动物,长期以往致使安娜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甚至出现了自杀行为,这都是因为病痛带来的心理压力导致的。纵使丈夫乔治已经足以关照安娜并且进行了十分细致的照料,但这仍是不够的,此时的安娜就像是一个被卷入流沙中的旅行者,她已经知道自己必将死去的结局,不断地下坠感也使她疲于挣扎,而乔治的爱就像一根麻绳紧拽着安娜,可这绳子还是太细,无法承受一条生命的重量。
面对这种压抑无助的生命状态,医学能做什么?
病理学家魏尔啸说过:“医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某个疾病这么单一;医学更是让更多的人去珍惜自己的生命,延长那些人能够体验世界的美好的时间。医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但最终它的目的仍然是社会性的,是与人文情怀相关的。
在此,缓和医疗就体现了它存在的重要意义——它可以减轻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身体的不适,给予他们更多心理上的慰藉,在伤害最小化的前提下让他们体面、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它如同一把铲子,帮助像安娜这样被慢性疾病的流沙裹挟的患者,帮她铲去堵在口鼻上的沙子,让她能够大口呼吸,使她能有更多的力气去挣扎,去从容面对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此外,从这部电影中我还感受到了另一种更深沉的内涵:爱就是成全对方的选择。影片中一生优雅的安娜,在生命长度和生命质量之间选择了后者,与其承受病痛的折磨,生不如死地度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不如带着尊严和生命告别。而深爱她的乔治尊重也成全了她的选择,将对生命的抉择权归还到她的手中。
这种“爱就是对个体的尊重和成全”的理念,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也逐渐得到重视。大家将目光从单纯生命的延续,转向患者深层的内心感受,重视缓和医疗在老年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帮助更多像安娜这样的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少些痛苦,多些尊严,让爱与医疗在生命的尽头找到更合适的平衡。我想,这才是真正回应时代之需,抵达了生命意义的最终归宿。
撰稿:李雪晴
编辑:马子晴
排版:裘莎莎 王晓雅
往期文章推荐
了解安宁志愿服务,请看视频
本文章中所有照片归“北京协和安宁志愿团队”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