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这个既绵长又短暂的存在,它或许见证了无数星辰的流转,或许在未及目睹一次完整的日升日落便消逝于时空;它或许曾在无数人的景仰目光中声名显赫,或许默默无闻,即使走到尽头,也无人问津。
在十八岁的一个秋夜,我重温了电影《遗愿清单》,感悟颇深。影片中,两位老男人在生命的倒计时里并肩前行,走向各自的终点,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终结——这是每个人终将面对的课题。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抗拒死亡,追随着本能,畏惧病痛,倾诉遗憾。而这部电影探讨了当死亡的预警降临在一些拥有足够生命厚度与人类理性的个体之上时,生命的终结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又能提示我们去做些什么。
它意味着“不再”“不得不”“永远不能”,同时也意味着“当下”“必须”“现在开始”。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流逝的岁月、深埋的遗憾和难及的梦想,再次权衡生命中的轻重缓急,探究内心真正的渴望;它迫使我们露出藏起的伤疤,挖出被岁月流沙所掩盖的真情,直面真实的自我。
电影中的男主人公卡特,一生被家庭责任束缚,错失梦想,成为他一生的遗憾与伤痛。然而,当他再次面对那位优雅美丽、曾征服他内心的女人,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他依旧选择了陪伴多年的发妻,奔向那个曾使他与梦想擦肩而过的家庭。而影片中的另一位男性——科尔,看似自由自在,仿佛了无牵绊,但在他心里同样深埋着关于家庭难以言说的遗憾,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终于放下自己的骄傲,带着一捧花束,去与女儿和解。
每个人的生命都伴随着无数的选择,每一次选择总会有所获,也必定有所失。有人为所失痛彻心扉,也有人为所得欢天喜地,不愿承认遗憾的存在……
然而,倒数生命的钟声却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些选择所塑造的自己,弥补所能弥补的,珍惜已经拥有的,放下难以企及的,最终与自己达成和解。
“我经由光阴,经由山水,经由乡村和城市,同样我也经由别人,经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生的思绪和梦想而走成了我。”在生命这份未经赋予意义的馈赠里,有人肆意,有人无奈,每次选择,总会有确幸,也会有遗憾,但这些与对错无关。
缓和医疗,作为一种专注于提高生命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医疗模式,它不仅仅关注于疾病的治疗,更重视患者的心理、精神和社会需求。正如电影《遗愿清单》里所展现的,当生命走向尽头,人们往往更加渴望的是完成心愿、与家人共度时光、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缓和医疗正是这样一种力量,它会帮助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依然能够保持尊严、减少痛苦,并有机会去实现那些对自己来说意义重大的事情。它让我们意识到,面对生命的终结,我们并非无能为力,而是可以通过关爱与支持,让这段旅程变得更加温暖与有意义。
生命不是由遗憾写就的忏悔录,它是一场不能折返却总能重逢的旅途,是被慷慨赠予的奇迹,让我们珍惜每一次选择,珍惜生命中经由一切所塑造的自己。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撰稿:王乐洋
编辑:计彤 孙晨晨
审核:孙晨晨
排版:刘亦晨 王晓雅
往期文章推荐
了解安宁志愿服务,请看视频
本文章中所有照片归“北京协和安宁志愿团队”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