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奉友湘 —
出版:四川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机会是种出来的》一书是奉友湘先生继《远离危机》后的又一力作。他以在媒体从业33年的亲身经历为主要案例,提炼出从“小兵”到“将军”的漫漫征途中,如何把握住各种机会,迅速成长成才的精彩观点。作者通过自己30多年的打拼,悟出了“机会是种出来的”这一深刻哲理,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机会的特性,机会的种类,机会的真伪,并锻造出了如何把握住机会的钥匙。对于立志成才的青年朋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期我们推出E篇《陷阱之机· 假机会:莫被浮云遮望眼》
E篇 陷阱之机
*假机会:莫被浮云遮望眼
前面说的都是正面的机会,可能让你事业进步,名利双收。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机会都如此呢?答案是否定的。有的机会对某人可能是机会,但对你却可能是陷阱。你如果看不清楚前行的道路,一味地走下去,就很可能堕入这个陷阱。虽然不一定一败涂地,但可能让你大伤元气。这种让人坠入困境的机会就是陷阱之机。陷阱之机包括假机会、鸡肋之机、明升暗降等。
陷阱之机的第一类就是假机会。我认为,让人得不偿失的机会就是假机会。比如街上那些投资公司的所谓理财产品,开出的年化收入可达20%~30%,甚至更高。你若信了,把钱投进去,必定是你想他的利息,他想你的本金,最后蚀掉老本儿。
炒股中的假机会也多得很,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散户经常被庄家忽悠,跟着跑,最后帮庄家抬了轿子,自己当了“被套”。
总结我自己的媒体从业经历,我也曾经被激情冲昏头脑,不辨机会真假,凭着一腔热血,像堂吉诃德一样,手执长矛向着风车攻击,没想到,最后损兵折将,把自己折腾得心力交瘁,伤痕累累。在这里,我如实地写出来,供读者参考,以免重蹈我的覆辙。
2007年底,川报集团新一轮续聘、竞聘又开始了。当时我正担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办(《四川日报》总编室)主任。我从《金融投资报》总编辑调任这个主任不到4个月。我是个在基层冲杀惯了的人,在集团总编办委实不习惯。坦率地说,我的主管领导、时任集团总编辑兼《四川日报》总编辑罗晓岗对我十分礼遇,并寄予厚望,他很希望我在这个岗位上发展下去。但我志不在此,一直希望续写我的“总编梦”。在取得续聘资格以后,我这颗“驿动的心”又按捺不住了。
得知集团要把《四川质量报》和《市场与消费报》合二为一,我认为这是又一次创业机会——我可以尝试如何打造一张成功的专业服务类报纸。我有在《华西都市报》创业的经验,也有分管《华西生活周报》这种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经验,还有过去的一些人脉资源,所以自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也许有读者要问,我既然已经有了在《华西都市报》成功创业的经历,为什么还要来创这样的业呢?这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我觉得自己作为《华西都市报》的元老领导成员之一,参与了《华西都市报》这样一次伟大而成功的创业,是自己终生的荣誉与骄傲、幸福与业绩;另一方面,我又心存遗憾,因为我毕竟不是领导创业的第一人。我也想像席文举一样,亲自领导一次成功的报纸创业,哪怕这种成功不足以与《华西都市报》相比。我并不看重能挣多少钱,而更看重办报的成功。否则,我就不会从《华西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这个“肥缺”岗位上提前离开,去当《金融投资报》总编辑;我也更不会放弃集团总编办主任这个集团枢密机构之一的岗位,再来一次可能更加艰难的创业。正是基于这样纯朴、简单的想法,我义无反顾地在续聘时填报了《四川质量报》和《市场与消费报》总编辑岗位——当时这两报总编由一人兼任。
得知我要离开总编办,罗晓岗总编辑深感遗憾,但他最终尊重了我的选择。于是,我成了总编办这个岗位上任期最短的主任——仅4个月。
不过,那个时候,我却像飞出笼的鸟儿,浑身自在,感觉自己又可以天高任鸟飞了。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只不过从这个金笼子进入到另一个篾笼子。
《四川质量报》和《市场与消费报》当时是两张报纸,下面是两个编辑部,分别出报。但上面却是一套领导班子,构架是分管领导兼社委会主任,我任社委会副主任兼两报总编辑,主持两报日常工作;还有一位社委会副主任兼总经理,分管经营工作。开始,我以为这种体制很好,我可以专心于两报的融合,把新闻方面的业务做好就行了。后来,我才深切地感受到,我这个“二把手”实际上要负“一把手”的责任,却又没有“一把手”的权力。完全不像我任《金融投资报》总编辑时那种独立负责的洒脱,指挥自如的轻松。
2008年初,集团决定《四川质量报》和《市场与消费报》合二为一,创办《消费质量报》。我一方面对两报进行改版,为两报合一提前练兵;一方面做好《消费质量报》筹办工作。我受命起草新报创办方案,从理论上对两报合一,为创办一份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贴近市民生活,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报纸进行了探索。我首创性地提出了“专业服务报”的概念,指出新报要以专业的资讯、专业的解读、专业的维权、专业的打假,对读者进行专业的服务。还提出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办报目的,以“质量权威、消费顾问、维权专家”的形象为报纸定位;以消费者、经营者、管理者为目标读者;以行政资源为存量,全面开拓市场资源,让报纸真正走进市场、占领市场,真正摆脱过去依赖行政又靠不住行政的尴尬境地。
在此基础上,我又主持起草了《消费质量报》版面方案,在当年3月底经集团编委会讨论通过。2008年7月8日,《消费质量报》正式创刊,我亲自撰写了创刊词。新报不管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远远超过了过去的两报。这一年,虽然市场在大地震中摇晃,但我动员自己的一切资源,为报社努力增加广告收入,全年超额完成了130万元利润的目标任务。
没想到的是,更难熬的日子是在地震之后的第二年。地震、金融危机后遗症,报社管理体制矛盾日益突出,外忧内患,让报纸经营每况愈下。在领导层夹缝中的我处于管也难,不管也难的尴尬境地。到2009年8月底,报社在大半年时间里仅完成利润30余万元。
大概集团领导也看出了这种尴尬。8月中旬,集团党委决定由我担任社委会主任兼总编辑,主持报社全面工作,成为真正的“一把手”。临危受命,我只得硬着头皮上。我一方面主持一系列经营部门会议,鼓劲打气,开源节流,增加收入;一方面提出“司令员要亲自提枪上阵”,要求包括自己在内的两名报社正职各完成20万元的广告任务,两名副职各完成10万元的广告任务。我当时这样想,如果4位正副老总能完成60万元广告,利润至少在40万元。而其他各部门也能完成同样数额的任务的话,那离完成利润目标任务也差不了多少了。
“司令员要亲自提枪上阵”,这话好说,要做起来还真是非常艰难。我把自己逼到绝路上了。有时候,战场的牺牲从某种意义上还来得更为痛快。而要把别人包里的钱掏出来,却真是难。我找了以前的不少老关系、老同学、老朋友。大多数都婉言谢绝,有的则毫无回音。有位大学的同班同学居然也官腔十足,全然没有一点同窗情谊。那段时间里,不断被人拒绝的屈辱让我真想放声大哭——可悲啊,一个报社的总编辑竟沦为“高级乞丐”!但我不能,我不敢,我还得兑现自己的诺言。因为我不是为自己,我是为报社。什么是朋友?只有在雪中送炭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朋友。最终,老朋友万贯集团的陈清华董事长让他们集团做了10万元的广告;时任邛崃市委宣传部部长的哥们儿郑继良伸出了友谊之手;还有原《华西都市报》的同事、在四川电信供职的小兄弟刘行也转来了“救命钱”。20万元的广告,我是一分不少地拿回来了。
我主持全面工作的后4个月里,最终实现利润30余万元,全年利润加起来仅60.7万元。后来集团又要求为员工增发了60.5万元的工资。最后利润只剩下2000余元,就差没有亏损了!利润虽然没了,不过总算没有亏待员工。
经营任务没有完成,不但没有一分奖金,2009年连工资都被扣了30%。我这个常胜将军遭遇了“滑铁卢”。就像一支被打残的队伍,死伤惨重还要名声扫地。
就在我痛定思痛,下决心在最后一年的任期里一雪前耻的时候,集团领导却念及我过去的功劳和这两年的个人表现,在2009年底把我调到《四川农村日报》任总编辑。有人用一句典型的四川话来形容我:“从糠箩篼又跳回了米箩篼”。
时隔6年之后再来总结这次创业经历,我才觉得这是一次假机会。
一是管理体制不适合创业。自己空有创业之志,却无创业之权。“三驾马车”式的管理体制,相互制约,很难做到统一思想、步调、行动。指挥不灵,再好的方案也实施不到位。具体而言,办报、经营都难以达到既定的水准。
二是时机不适合创业。此时的成都报业市场上,这类报纸都已经饱和。生活服务类周刊至少有4个。没有资本作为支撑去冲零售,过去的行政资源又靠不住了,报纸发行如何能有增长?报纸影响力如何能够保持并扩大?经营业务如何更好开展并增加利润?
三是队伍不适合创业。《华西都市报》创业,除了我们少数几位从四川日报社过来的班子成员和骨干以外,其余完全是一支按新体制招聘的全新队伍,他们就是冲着创业来的,完全可以指哪打哪,绝无二话。而我这次创业面对的队伍,是两张报纸合在一起的,文化不同,思路不一,对两报合一本来就心存疑虑,要把思想统一起来就需要较长时间。而要他们去打大仗、硬仗、创业之仗,的确也太难为他们。
既没有天时,也无地利、人和,要想创业成功,绝无可能。
但是,当时自己的那股豪气,血气,勇气,还是值得“点赞”。
目录
前言:机不可怠
A篇 种出来的机会
*送你一双鹰眼一副鹰爪
*机会的可贵性:命运就这样改变
*机会的易碎性:倘若荆轲是“小李飞刀”
*机会的不可复制性:人面不知何处去
B篇 立志之机
*立志要早:先飞的不是笨鸟
*立志要高:心比天高未必命比纸薄
*立志要坚:请把我紧紧绑在桅杆上
*立志要明:我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C篇 经常之机
*日常性机会:今天就是最好的机会
*“贵人助”机会
观点:把领导当自己的贵人
观点:宁当被鞭打的快马,不做被忽视的慢羊
*周期性机会:你拿到多少“入场券”
观点:高看一眼,意义非凡
*战役性机会:人生能有几回搏
案例:杨利伟一飞成英雄
*主干线机会:你打过主力吗
*“吃亏”性机会:被套的股票赚大钱
案例:6年夜班从“小兵”到“老总”
D篇 转折之机
观点:把握转折之机要无条件力争
案例:一句话破了当官梦
观点:把握转折之机要敢冒风险
案例:怕“下海”失去发财机
观点:把握转折之机要着眼长远
案例:好汉须吃眼前亏
*创业之机:一辈子最好上一次“井冈山”
案例:挑出来的将军
案例:华西创业,成才无数
*发展之机:你可以比他做得更好
观点:小平台学本事,大平台展才华
观点:“凤尾”难长,“鸡头”正鲜
*守成之机:你愿意抱“哭孩”吗
案例:寇准善抱“哭孩”火箭式上升
*偶然之机:真有天降馅饼的事
观点:偶然之中有必然,有能力时多助人
E篇 陷阱之机
*假机会:莫被浮云遮望眼
*鸡肋之机:“鸡肋男”让女人迷失
*明升暗降:“恶意提拔”你懂么
*给你一双慧眼:机会识真假
F篇 机会成本
*选择机会学商人:舍与得的博弈
*择利而从:“下海”赚赔要算清
*择重而从:我要的就是换个活法
附录
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报纸标题
后记
撰文 | 奉友湘
排版 | 小野
【阅读时光】奉友湘:《机会是种出来的》连载⑿ || C篇 经常之机 · 战役性机会:人生能有几回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