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庆荣:“你看那黑暗已消失,万丈光芒在前头”——访蜀光地下党支部书记肖菊人

文摘   2024-11-01 06:00   四川  

《蜀光人物》 第一集

建校八十周年

张伯苓接办蜀光七十周年纪念文集

蜀光中学校 蜀光中学自贡校友会 编



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人民出版社


“你看那黑暗已消失,万丈光芒在前头”

——访蜀光地下党支部书记肖菊人

夏庆荣


今年5月,我到肖菊人老师家走访。肖老师已进入耄耋之年,他仍像年轻时那样热情、乐观、爽朗。同时见到了他的夫人,一样热情乐观、爽朗。当他们夫妇两人回忆起解放前在蜀光中学战斗、工作和学习的日子时,心情愉快,在激情之中,不约而同地合唱起当年的一首革命歌曲《向太阳》:


兄弟们向太阳,向自由,向着那光明的路,你看那黑暗已消失,万丈光芒在前头。


从高亢的歌声里,不仅使我进入了他们的回忆中,而且还使我想起了“回忆”这个词的深刻内涵。

回忆,

回忆是追寻人生历史的足迹,

回忆是情感的重现,

回忆会使人更珍惜今天的生活。

肖老师夫妇两人在回忆过程中,不仅使我感受到了这种回忆的激情,而且还使我感觉到他们深深地体会到这种回忆既是一种幸福,又是一种享受。

肖老师的回忆来自伍家坝,来自清华园,来自群众之中。


求学之路

肖菊人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肖子余是自贡盐务局的一名小职员,靠着微薄的薪俸养活全家十口。

1939年,他小学毕业,半年后(1940年春)考入蜀光中学预备班。同年秋,升入本校初中。1943年初中毕业时获得免试升入本校高中的好成绩,但出自自信心进取心的驱使,他放弃了免试升学的机会,转而考入重庆南开中学。当他享受奖学金念完高中二年级后,父亲失业多年使得他不得不中途辍学,返回自贡。此时,对于一个受过5年“公能”教育的中学生来说,冷静地面对现实,一方面考入自贡崇福炼钢厂当一名练习生,努力工作,挣钱养家,渡过经济难关;另一方面要“尽心为公”,就必须“努力增能”,坚持自学高中三年级课程。有幸的是,他得到厂里工程师赵乃斌的耐心辅导,得到了母校--蜀光中学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图书馆借给他需要的书籍。他利用工余时间,常挑灯夜读,奋斗一年,学习了除高中三年级物理意外的大部分课程,阅读了商务印书馆的部分《万有文库》,不仅加强了基础知识、扩大了知识面,而且还提高了自学能力。

1946年夏,父亲找到了工作,催促他即刻复学。当年,他以同等学历报考了清华大学历史系、中央大学外文系、四川大学中文系、重庆大学地质系、四川教育院(解放后并入西南师范学院)数学系,报考不同的高校和不同的专业,以保证大学入学录取的可能性。功夫不负有心人,五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纷至沓来,其中以四川教育学院数学系第一名成绩被录取。肖菊人当即选择了名闻遐迩的清华大学,满足了他向往已久的夙愿。

考取清华大学是一件大好事,入学后申请公费也不成问题,但困难的是无法筹措去北平的路费,幸得乡贤熊佐周先生和舅父陈况仲先生的大力资助,方能成行,到校时已行课一个月了。


革命之路

中国人民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军,人民盼望和平,反对内战,但在美国杜鲁门政府的支持下,蒋介石悍然撕毁了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各项协定,在1946年7月全面发动了内战,首先攻占了中共华北局所在地张家口。美国不仅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而且还在我国的土地上驻扎了大批美军。美军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残害中国人民。美军士兵在上海打死三轮车工人反诬受害者的事件,使得中国人民的民族仇恨越积越深。此时,正处于反对美蒋发动内战的运动即将大规模爆发的时期。

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教授、学生都关心国事,讨论时局。校内有很多读书会、报告会,课堂内外都在讨论战争与和平、中国走向何处去等问题。大家认为:国民党继续统治下去,内战继续打下去,民穷财尽,中国是没有前途的。特别是有历史责任感的学生,要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此时的肖菊人不远千里来到清华大学求学,走进清华园就感到表面平静中涌动着一股革命热潮。他进校不久,就参加了学校的读书会,开始阅读了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了解解放区新生活的信息。

清华大学民主进步力量大,民主进步气氛浓厚。在校园内,能听到北大樊弘教授演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听到吴晗和费孝通教授讲授的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历史学和社会学,还能听到知名政治学教授张奚若的演讲:“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作为一个中国青年应责无旁贷地走与人民相结合的道路,为人民谋求解放,献身于人民和平、民主、解放的事业。他顿觉思想上开启了一个新天地,参加了进步社团“民舞社”的活动。

在校园内,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讨论,深深地吸引了他。围绕这个经久不息的话题,随着他对马列主义的学习逐步深人,对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国民党的反动腐败,以及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初步认识,革命人生观逐步树立起来。从此,他参加课外的进步活动越来越多了,走出课堂,到群众中去,从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6年12月24日发生的“沈崇事件”,激怒了中国人民,特别引起了大学生的极大愤慨,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头,终于爆发了震憾全国的反美抗暴运动。这次活动从北平扩展到上海、南京、天津等20个大城市,游行人数达50万人,显示了中人民不甘屈辱的斗争精神。作为青年学子的肖菊人同仇敌忾、义愤填膺,投入到了这次反对美蒋反动派声势浩大的运动。在运动中,他带头参加宣传队、积极联络和组织游行队伍。运动结束后,他被选进清华大学学生自治会担任理事,随后参加了华北学联的工作。

1947年初,国民党统治区物价疯狂上涨,工人失业,工厂、商店不断倒闭,教职员、公务员生活指数被冻结,教育经费被削减,学生伙食水平直线下降,广大人民生活在饥饿和死亡线上。国民党反动派坚持打内战,内战经费大大增加,还到处抓丁,民不聊生,引起了广大人民的不满。上海学生首先提出:“要生存,要吃饭,反内战,反迫害”。5月18日清华大学学生宣传队队员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毒打。5月20日北平各高校学生开始了请愿和大规模示威游行,提出“停止内战”、“停止征兵征粮”、“没收官僚资本”、“废除苛捐杂税”、“反饥饿”等九条,并要求配售公粮,惩办凶手等。游行人数达20万人以上。这就是全国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5·20”学生运动。在这次运动中,肖菊人按照华北学联的安排,被派往辅仁大学(解放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协助发动和组织游行队伍。由于辅仁大学为教会学校,统治很严,不准成立学生自治会,也不准出壁报等,以致“5·20”大游行时,他与辅仁大学数百名学生一起不得不强行冲出学校,打着校旗与北大、清华、燕大等高校的游行队伍汇合,参加声势浩大的游行。

1948年春,北平反动当局发布“取缔”华北学联令,成立特种刑事法庭,纠集特务打手深夜潜入北平师范学院(今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逮捕学生9人,打伤数十人。为声援北平师范学院,为保卫华北学联,北平各高校的学生举行了反迫害的示威游行。当游行队伍集结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北平行辕门前时,由北大、清华、燕大、北平师院等6所高校推出的7名代表进入北平行辕,与行辕参谋长交涉,要求释放被捕同学,严惩凶手,撤销“取缔”华北学联令。谈判从中午一直谈到晚上,反动当局才承诺释放被捕同学。在被捕同学已安全返校后,7位代表才退出北平行回到本校的游行队伍中。清华大学的队伍深夜返校,留校师生举着火炬相迎。在这次声援北平师院、保卫华北学联的斗争中,学生肖菊人是7名代表中的清华代表。

1948年6月,国民党政府调集空军狂轰滥炸新解放的开封市,数千无辜平民生。北平各高校数千名学生在北大民主广场集会,追悼开封死难同胞,肖菊人代表华北学联在大会上演讲,声讨反动派屠杀无辜平民的滔天罪行,这是华北学联“取缔”后,首次公开亮相,这也是声讨大会安排的唯一的一个演讲。由于肖菊人在北平学运中始终站在第一线,处境已不安全,华北学联让他利用暑假转移到四川自贡市老家参加当地的斗争。


迎接解放

1948年秋,肖菊人回到旭川中学任教,时值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物价像脱缰的野马飞速上涨,教师辛苦一月所领得的金圆劵瞬息贬值,生活陷于困境。为此,教师要求将工资折合成实物(大米)发放,与校董事会几经交涉,均遭拒绝,于是他同曾晓波、刘极常等青年教师,联合一批老教师召开教职工大会,会议决定罢课,终于迫使校董事会接受教师的要求,并部分兑现。这次罢课对闭塞的贡井,震动很大。由于罢课只为争温饱,没提政治口号,反动当局找不出进行镇压的借口,就纠集地痞流氓对他进行骚扰,砸碎宿舍玻璃,上街时进行人身攻击和侮辱,使他白天不能出校,晚上不得安眠,只得离开旭川,回到母校蜀光中学任教。

1948年11月,他回到蜀光,执教英语,犹如回家一样。母校的师长、校友,以及母校的一草一木都能引起他对自己在母校求学时的回忆。他回到蜀光,中共南方局下属的川南工委副书记钱寿昌了解他在旭川组织罢课以及在北平参加学运的情况后,与他相识并建立秘密联系。

他回到蜀光,就投入到正在蓬勃开展的争温饱运动中。他发现蜀光的进步力量大,进步气氛浓,开展工作的条件比旭川好得多:

其一、进步教师多,力量大。其中有本校的校友,有毕业于西南联大和武汉大学来校任教的教师。

其二、学生中有公开合法的学生自治会,以及数十个社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弦歌乐社、荒原社、斯塔社等进步社团。

其三、陈著常校长思想进步,不压制运动,但由于他所处的校长职位,不便公开支持。其实,不压制,实际就是支持。

其四、1945年9月~12月,来校任教的两位进步教师李中(李慎之)、谢以明(谢韬、又名谢道炉)播下了革命种子,为蜀光中学学生运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争温饱运动中,一方面,有少数高中三年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反对罢课,也有个别坏人,从中挑拨,使这场争温饱运动变得较为复杂、曲折、持续时间长;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张无限期罢课,冲出学校、上街游行。中共川南副书记钱寿昌则不赞成,他指出,要尽量说服这些人,罢课罢到一定程度,就复课。这样,有利于争取中间学生。学生来学校是读书的、不是来搞运动的。复课后,如果需要还可以再罢嘛。不出学校、不上街游行是为了保护学生。目前形势变化了,不再像1947年那样,现在上街游行,会遭到反动派的镇压。这种意见在教师中容易取得共识和一致行动。陈校长也同意不出学校、不上街游行。

在这场争温饱运动中,涌现出不少积极分子,为下一步建党建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9年3月,肖菊人老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6月提前转正。入党后,他即着手发展党员。到7月,先后发展罗民先、何光耀、杨映辉(杨会)、范莲芬、余先机等5人。并建立党支部,支部书记肖菊人。同年7月,中共川南工委决定建立自贡工委,面向全市开展工作。中共自贡委书记为肖菊人,副书记为罗明先,委员杨映辉(杨会)。

此时,国民党政权垮台已成定局。中共川南工委一再指示并强调,要防止国党反动政权在垂死前的大破坏与大屠杀,在发展进步力量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进步力量。斗争目标,不可过高,稳扎稳打,小步前进。注意建党建团,从组织上巩固斗争成果。党组织的及时指导,使运动有理、有利、有节地发展,从争温饱到迎接解放,波浪式推进。

为此,自贡工委积极准备,迎接解放,进行三方面的工作:

其一,在学运中,扩大党组织,建立团组织,加强进步青年工作,巩固斗争成果。

1.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先后发展的党员有杨杰勋、易明锟、韩顺澄、潘名鼎、周汉民、黄宗禄等6人。

2.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由肖菊人老师参照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章程起草了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章程,于1949年7月在川南工委荣县工作会议上获得批准并组建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称新青会或称地下团),以加强青年工作,还确定学运条件好的蜀光中学建立支部。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实际上是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地下组织,为避免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或镇压,把青年团的名称改为青年联合会。先后发展会员有张代鑫、倪霖、李法先、罗永灏、范国彦、叶文奇、潘名兰、刘淑培、余明珍等50余人。解放后,经自贡市委审查后,批准“新青会"全体会员都转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其团支部就是1949年7月自贡工委批准成立的自贡市的第一个团支部。

3.继续加强蜀光、旭川、自贡工专进步学生的工作。组织进步青年参加各种活动;组织读书会,进行人生观教育。读书的内容有《延安一月》、《西行漫记》、《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挺进报》等;组织参加宣传工作,宣传革命道理。举办“平民夜校”,如斯塔社在蜀光中学音乐教室举办的“平民夜校”,宣传革命道理,及文化知识,教唱解放区的歌曲,并编成舞蹈、教学员跳舞。除此外,演活报剧、壁报、刻印宣传材料等;组织参加实际斗争。参加游行、护校等活动。

4、加强社团的领导和建立班代表会。调整部分社团的领导班子,以保证领导权掌握在党员、新青会员、进步教师和进步学生的手中;为了保护学生自治会的骨干力量,肖菊人老师借鉴了北平学运的经验,建立班代表会。班代表会集中每个班学生的意见,决定罢课、游行等重大事项,而学生自治会仅根据决定负责组织执行。决定权在班代表会,反动当局若以罢课、游行等“罪名”抓学生,只能抓作出决定的班代表会,却没有理由和借口抓学生自治会的骨干。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自治会的骨干,还使学生自治会的工作更为主动。

其二,在职工中,发展党员,开展工人工作。

在工人中,先后发展的党员有曾正武、高柏怀、李德和、宋德元和王明淑等5人。其工作重点在加强电厂工人、店员工人工作,建新民主主义工人协会,进行自贡市的社会调查工作。

其三,迎接解放。

1.护校、护厂。国民党反动派策划在解放军到达内江后,立即炸毁蜀光中学、釜溪大桥、重点盐厂等七处。地下党领导学生、工人开展护校、护厂的斗争,蜀光中学以“冬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护校,留校学生昼夜巡逻,高中学生照顾初中学生,在紧急关头,准备向后山撤退。护厂,主要是保护电厂不被破坏。

为了护校、护厂,自贡工委曾派罗民先去威远,派周汉民去荣县农村,组织武装力量。由于解放军从富顺神速挺进自贡,粉碎了反动派的阴谋,自贡人民得解放。

2.开展调査自贡市军政情况、盐业情况、工商业情况等。自贡市解放后,调查报告即交自贡市军管会。

在此期间,肖菊人受到特务的监视,中共川南工委令其转移到资阳五隍场寿民中学。他与罗明先同时转移。一个月后,他悄然返回自贡,坚持工作,迎接解放。

自贡解放后,在市委的领导下,原川东、川西、川南地下党组织领导在蜀光中学的共产党员有夏君厚、粟纯熙、徐尧琴、桑常山、徐文钰、刘绍君、王达因、肖人、罗民先、杨映辉、何光耀、范莲芬、余先机、杨杰勋、易明锟、韩顺澄、潘名鼎、周汉民、黄宗禄等人,过去在斗争中互通声息、相互信任、主动配合的挚友和战友,终于组成了新的党支部。


蜀情长存

谈到母校蜀光中学的“公能"教育问题,肖菊人兴奋地说:蜀光的“公能"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和生活中的。通过教学,譬如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以及劳作课实施“公能”教育。劳作课包括金工,用老虎钳,用凿刀;还有胶泥、雕刻等。用刀来凿,用刻刀来雕刻,这些都是工匠的基本功,很自然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正确的劳动观点,尊重劳动,不鄙视劳动。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4个人一组。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另外一些课外活动,也是锻炼人和培养人的。校内经常举办田径赛;开展来球赛:春秋两季还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野营活动,野外宿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生活能力。除此之外,还开展演讲比赛,参加歌咏队等活动。

当时,肖菊人参加了一个“海语歌咏队”。男、女生本来是分开上课的,在歌咏队里男、女生一起唱,齐唱、合唱。女高音的声乐尖子鲍蕙荪就是“海语歌咏队”的。

谈到母校蜀光中学,肖菊人总是久久难忘他的老师的身影;久久难忘为追求真理、为争取新中国诞生而斗争的蜀光学友;久久难忘一批又一批带着自信和自豪、告别伍家坝、踏上新征程的蜀光儿女;伍家坝上有思蜀亭、惜阴楼、敬思碑……;伍家坝上有校训“公能”;伍家坝上还有一代又一代蜀光人。

肖菊人老师最后愉快地送给我一幅对联·,他现为成都市诗词楹联研究会名誉会长。这幅对联只有上联,而无下联。上联嵌在成都市望江公园望江楼上,下联是有意留给后人应对的。肖老师选了董世泽先生最近应对的下联,一并送给我,以表达他对母校的一种特殊的感恩之情:


望江楼 望江流 望江楼上望江流

江楼千古 江流千古

思蜀亭 思蜀情 思蜀亭下思蜀情

蜀亭长存 蜀情长存



注:①肖菊人,1926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1948年11月回母校蜀光执教英语,成为学校民主学生运动的风云人物,中共地下组织自贡工委书记,1949年秋为教育行政当局敕令解聘,离开蜀光。解放后旋即于1950年初被任命为青年团自贡工委副书记,又于当年3月调中共中央西南局党校学习,9月结业后即调任青年团川南区工委宣传部部长,1951年兼任青年团泸州市工委书记。1952年调任青年团四川省工委学校工作部部长,翌年7月参加中国学生代表团赴波兰首都华沙,出席世界学生第三次代表大会,兼任翻译及对外联络。回国后,当年11月即任青年团成都市委书记,1956年起至1981年先后任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书记,并于1983年至1988年出任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至1992年离休。在此期间,适逢1977年高校恢复招生,为接纳更多的“老三届”升入大学学习,中共四川省委决定成渝二市各建一所大学,肖菊人当即受命筹建成都大学,实现当年招生:从1982年起推动成都日报的改革,由四开的日报恢复为对开的晚报;1984年任中国艺术团副团长,率成都杂技团与中央民族乐团一起赴洛杉矶参加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艺术节演出,后又率杂技团赴哥伦比亚、巴西等拉美6国和地区以及美国纽约进行友好访问演出,历时半年。离休后任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成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成都薛涛研究会会长。肖菊人现已年高80。成都已成为他继自贡之后的一故乡。这正如他接受专访最后赠送给自贡校友会代表的一副对联,思蜀亭和望江楼已成为他心目中永不消逝的物象那样:“江楼千古,蜀亭长存。”
②座落在蓉城锦江边的望江公园,原为唐代女诗人、蜀中名妓薛涛故居,以其碧水当幽篁之雅致,文化内蕴之富足,吸引来成千上万的观光者和众多墨客骚人。清人何绍基题薛涛吟诗楼的一副名联曰:“花笺名婉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园内有座望江楼,楼内匾额楹联,更是琳琅满目,其中有一幅引人注目的“望江联”,上联为“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下联却空缺无对。据有关资料称,清代,有一江南名士到四川讲学,登上成都望江公园里的望江楼,兴致勃勃,欣然命笔,写出上联,但文思殆尽,冥思苦想不得下联,抱撼而去。时光荏苒,因上联立意高妙,文词非凡,无人能对,故空缺至今。不料在络绎不绝的众多游客中,2006年暮春时节,望江楼迎来了一行蜀光校友:1946级刘克钧(许迈杨)、1951级刘克裕、1952级刘光宏以及在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岗位上离休的1946级肖菊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话剧团前长、电视连续剧《邓小平》中徐向前元帅的扮演者董世泽先生,作为蜀光校友刘克裕的老伴,也是这个行列中的一员。校友们登楼览胜,踱步有上联无下联的“望江联”前,不禁怦然心动,尤其令素喜诗词,每逢佳联总爱琢磨的董世泽心驰神往,以致返京后仍然被这幅魅力无穷的“望江联”所引,也曾想过以“黄鹤楼”、“岳阳楼”、“大观楼”、“滕王阁”等等若千名楼古刹作对,但终成“蛇足”,未免徒劳。最终还是李义山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应验,思蜀亭,这个物象,这亮点,使他冥思苦想的文脉猛然通畅。就是这个思蜀亭,作为中国近代杰出教育家张伯苓在抗烽火中接办蜀光应运而生的一块胜地,它的动人故事在多年来“刘氏三兄妹”的悠悠思念中,早。令这位诚朴的北方汉子、校友亲人耳熟能详。此前不久,刘克裕校友从遥远的京城返乡访问阔别57年的母校蜀光,董世泽又伴随夫人流连在思蜀亭下、惜阴楼前、“公能”路旁,参加蜀光校友的座谈、联欢,一起唱校歌、论校训,自己还激情为校友们朗诵诗歌《青春》,亲身体验思蜀亭所升华的爱校、爱乡、爱国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蓉城望江楼,盐都思蜀亭”,“江楼千古,蜀亭长存”,有如行云流水,上联下联,对仗工整,韵律规则,一气呵成,真可谓珠联壁合矣,这确乎是灵感,更是生活的必然,董世泽把自己手中的这幅完整的“望江联"寄给现任成都诗词楹联协会会长的蜀光校友肖菊人,深受好评,肖菊人当即把它转赠给正在对自己作专访的自贡校友代表夏庆荣,以表自己对母校的一片深情。为志蜀光校友的这段楹联佳话,编者特笺注如是。




新文化视界
致敬不凡
致敬平凡

新文化视界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