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2024年立冬“六十年不遇”

文摘   2024-11-04 06:01   四川  
奇怪的知识

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立冬”节气,中国古代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立冬时,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特别是黄河流域、长江以北流域,基本就是这样一种生态环境。而且,动物也已经藏起来准备进行冬眠了。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时节,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上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是太冷。晴朗无风之时,还有一种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已具有较强的势力,时常频频南侵,有时就会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在年度周期律当中,立冬、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立冬在尊道贵德、敬天爱地、顺天应人、治人事天的中国历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古代的君王在这一天就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祭坛祭祀感恩,表达对北方宇天能量照临人类大地的敬畏与酬谢,虔诚地祈求水德能量的丰富与平顺。


今年的立冬,公历时间是10月初七,相较于往年的立冬时间,今年的确显得有些特别。

首先它发生在甲辰龙年,这样的年份要到60年后的2084年才能再次出现。

其次,在民间习俗中,如果立冬落在农历九月,则称为“早立冬”或“九月冬”;如果在十月,则称为“晚立冬”或“十月冬”。今年的立冬归于“早立冬”或“九月冬”之列。民间习惯将节气落在农历月上旬称为“月头”,中旬称为“月中”,下旬称为“月尾”。今年的立冬在农历十月初七,属于“月头”。有一句俗话说:“立冬在月初,冬天会比较暖和;立冬在月末,寒冷会在正月。”此言表明,立冬在月初的年份通常冬季相对温和,而立冬在月末则预示着寒冷的冬天将更加持久。

农历十月一日是冬季的开始,这一天也被称为“寒衣节”,有着祭祀和提醒保暖的习俗。古人在寒衣节与立冬之间的关系中,通过这些节气预测来年的收成。例如,有句俗语:“寒衣立冬前,必定是灾年;寒衣立冬后,年景无堪忧。”意即如果寒衣节在立冬之前,来年可能会歉收;反之,则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寒衣节在立冬之后,标志着天气的寒冷将提早到来,这样冬小麦在年前不会疯长,能够安全过冬,这对来年的小麦生长有利。因此,这种情况预示着农作物的长势良好,收成也会相对丰厚。

老人们常说:“冬在头,冻死牛;冬在尾,倒春寒。”而今年的立冬,正好是在农历十月的中间,也就是老人们口中的“十月中”。按照古谚语的说法,“立冬十月中,粮仓不会空”,虽然这句话主要说的是立冬时节与农业收成的关系,但背后也隐含着对立冬后天气变化的预测。一般来说,立冬在十月中旬,往往意味着冬天会比较寒冷。今年冬季的温度大概率会比往年更低。气象局的预测数据显示,受冷空气的影响,不少地方的温度将出现大幅下降。北方很多地方可能会出现零下双位数的低温,而南方也会遇到极端湿冷天气。这种极端天气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
我们也要看到凛冬背后的启示,气候的变化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科学界的广泛共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指出,地球的平均气温正在持续上升,与工业化前相比,目前全球气温已经高出约1摄氏度。这种气候变化,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对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


版权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至群、朋友圈

投稿请发752911920@qq.com

在此鸣谢



新文化视界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