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和君新能源行业每日观察20241213
作者:新能源事业一部副总经理 业务合伙人 张果
和君咨询通过研究众多氢能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关键成功要素提炼了氢能企业的“1+5”高质量发展模型,其中“1”是指核心管理团队,管理团队作为核心要素,引领着企业在市场、科技、模式、资本、组织“5”个关键维度上实现全面而高速的发展。
一、管理团队:战略引领与决策核心
核心管理团队是氢能企业的灵魂所在,其战略视野、领导与执行效能及协作能力关乎企业命运。如全球知名的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管理团队成员多有超20年氢能等领域经验,部分曾就职国际大型能源或汽车企业,视野广阔、经验丰富。在氢燃料电池技术决策时,他们就精准判断,大力投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发,攻克诸多难题,使其产品在全球公交、商用车等多领域广泛应用,有力推动企业市场份额增长。
二、商业模式创新:市场格局打开的关键
商业模式创新是氢能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钥匙。据国际氢能协会预测,2030年全球氢能租赁市场规模或超8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5%。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开展工业氢能租赁服务,在欧洲多地为超300家工业企业供氢,涉及多行业,降低了企业用气成本与投资风险,自身年均租赁收入增超1.5亿欧元,带动了工业氢能应用升级。
在氢能公交运营方面,中国佛山积极探索,政企合作投入超10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开通50多条线路,覆盖城区与乡镇。日均运营18小时,载客超 15万人次,年减二氧化碳排放约4.5万吨,为企业带来收益与社会效益,推动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美国First Solar公司在亚利桑那州建设了20MW/40MWh的氢能储能系统,利用太阳能制氢储氢,用电高峰时发电回网,提高电网稳定性,年创经济效益超2000万美元,为大规模储能提供了范例。氢能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创新与产业链合作,构建良好产业生态。
三、科技创新:全面自主可控
科技创新中,掌握关键资源与核心技术可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与成本优化,达成国产替代。
在氢能原料供应方面,三峡集团内蒙古鄂尔多斯风光互补制氢项目,占地 150万平方米,利用当地丰富风光资源,日均产氢1200千克。其自主研发的高效电解槽技术,使制氢能耗降约30%,提升了氢能供应自主性与稳定性,降低成本,在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颇具代表性。
生产设备研发制造方面,日本丰田汽车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超98%,采用先进智能制造技术,电堆组装设备精度达0.003毫米,保障了电堆性能与质量,为行业树立标杆。
技术服务方面,德国林德集团组建了500余人的专业服务团队,服务网络覆盖全球60余国家和地区。为欧洲大型物流企业氢燃料电池车队服务时,故障预警准确率超99%,维修时间缩短60%,保障了车队运营,在全球氢能技术服务领域领先。另外,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基于自主核心技术开发多场景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在全球公交领域推广应用超2000辆公交车,行驶里程超3000万公里,拓展了运维、加氢设施等新业务,营收增长50%,提升了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四、市场扩张:国内国际双循环
全球能源转型下,氢能企业不仅需要拓展国内市场,更需要放眼全球市场,构建双循环格局。
国内市场拓展时,精准调研与定位极为重要。如亿华通进军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市场前,就深入全国多地调研了2年多时间,分析交通能源需求、政策与潜在客户等。发现北京政策与市场需求后,将总部与核心基地布局于此,与公交、环卫、商用车企业合作,定制产品应用于多领域,奠定了国内市场拓展基础。
国际市场布局方面,国富氢能、隆基氢能、阳光电源、双良节能等企业与中东地区开展了较多合作,通过建氢能装备工厂、为当地绿氢、绿氨项目提供 EPC、相关设备、建设加氢站、氢能汽车等开展合作,合作项目金额较高,其中国富氢能合作项目金额更是超13亿美元,并已在阿联酋成立合资公司装备生产企业宝德氢能。
五、资本市场:资本运作与估值提升
当前氢能行业处于亏损期,资本市场战略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美国Plug Power公司筹备上市时引入了红杉资本、通用电气等战略投资者,获得了15亿美元投资,并在战略、研发、市场等方面获资源与经验。并持续通过并购氢气生产、加氢站运营与零部件制造企业,实现全产业链覆盖,降低成本与风险,提升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为估值提升打基础。其每年超 30%营收投入研发,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与专利,研发出领先产品,提升科技含量与估值溢价。完善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通道,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实施股权激励,激发员工积极性,五年内估值从20亿美元升至100亿美元,为后续融资与扩张创造条件。
六、组织建设: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氢能行业处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是企业兴衰的关键所在。
人才培养方面,清华大学联合众多企业建氢能人才培养基地。2023年6月,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的 “光储氢系统产学研深度融合专项” 研发基地启动。双方通过“技术开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落地” 两大合作模式,不仅为光储氢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合作中,清华大学充分发挥其在教育、科研方面的优势,为海泰新能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完整的学科课程,帮助企业培养了大量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专业人才。
组织能力建设方面,陕西华秦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新材料研发,同时与相关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开展工艺试验和小批量试产,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助力生产、应用与服务,这种创新组织模式使企业能够快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极大地提升了华秦新能源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和君咨询新能源事业一部:新能源事业一部是和君集团旗下专注于新能源的专业团队,以“赋能新能源企业有效增长和传统能源企业的新能源转型”为己任,为国内新能源领域的相关机构提供管理咨询、投资并购、专业培训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