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新政看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发展方向

文摘   2024-12-14 10:27   江苏  


近日,上海知识产权局印发了《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关于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笔者认为这份文件非常具有前瞻性、专业性和引领性。上海是我国知识产权创新高地,知识产权事业也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这一指导性文件的发布,显然是相关政策制定者经过深思熟虑和因地制宜考量的。



文件指出:


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与产业深度融合。聚焦本市先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与产业链同步发展,助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布局,参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任务。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从提供碎片化单一服务向模块化系统服务转型,拓展知识产权服务产品种类。持续实施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专项行动,定向服务创新主体,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各区应结合本地产业特色,支持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符合区域重点产业需求的知识产权服务


培育品牌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品牌价值提升行动要求,加快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支持专利代理机构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对经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评定的、符合政策导向的专利代理机构给予支持。励各区对专精特色明显、成长性强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行重点培养,对获得“专精特新”、“上海品牌”认证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给予政策支持。


这两点尤其引起笔者关注和共鸣,笔者认为,这份政府公开文件,揭示了知识产权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值得每个知识产权行业人员仔细琢磨


笔者认为专利服务机构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聚焦产业,做专做精


聚焦产业


笔者认为,专利服务机构员要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与科技服务、产业服务和投融资服务深度融合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大量涌现没并且将知识产权服务深度融入产业科技创新全过程,形成释放知识产权服务助力区域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潜能的机制的目标,专利服务机构应当具有三个维度的认识。


维度一:专业性


第一个维度就是专业性。专利服务机构的专利工程师,需要掌握专利的撰写、分析、FTO、无效、诉讼等专业技能。这要求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获得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使自己更加熟练地处理各种专利问题。专利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专业的专利工程师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


专利服务机构的专利工程师需要不断获得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这其中既需要具备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实践经验。理论知识是基础,实践经验是锤炼。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才能提高专利工程师的专业理解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利的撰写是专利工程师的基本技能。专利工程师需要熟悉专利撰写的技巧和原则,根据发明的实质性内容和创新点来撰写出合格的专利申请。这需要专利工程师对专利法规和行业动态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也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技术背景,以便准确理解和描述发明的技术方案。


专利的检索和分析也是企业专利工程师的必备技能。专利工程师需要通过工具和网络平台,对相关专利进行深入的检索和分析,以获取专利趋势、专利布局、研发动态等信息。这需要专利工程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梳理出有价值的内容。


对于FTO的研究、专利无效和专利诉讼等,都需要专利工程师具备高度专业的分析和辨别能力。专利工程师需要根据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针对不同的专利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在遇到一些复杂的专利问题时,专利工程师需要能够化繁为简,达到问题的实质,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专业的专利工程师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专利工程师的专业能力不仅包括专利的撰写、检索、分析,还包括如何利用专利进行企业战略规划,如何通过专利来实现企业的价值提升。这就需要专利工程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挖掘专利的深层价值。


专利服务机构的专利工程师作为服务人员已经纳入了企业的一份子,他们的专业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维度二:产业性


第二个维度是产业性。利服务机构的专利工程师不仅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更要深入理解所在行业的特性,尤其是对研发流程细节的理解。专利工程师需要透过表面现象,深入到产业内部,匹配真实需求,结合行业产品思维与赛道理念,了解产业发展的趋势,洞察企业研发、市场、产品上市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问题,探寻产业结构中隐藏的价值,为企业提供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专利策略。只有深入了解产业,懂得企业运作方式,才能真正做出符合实际的专利策略。


单纯的专业知识并不足以成就一名顶级的专利工程师,更深层次的,是专利工程师要具备强烈的产业意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讨论的产业性维度。因为专利工程师并不只是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更是一个企业的战略人员。专利工程师的工作并不只是做好专利申请和维护工作,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发展和竞争提供强有力的专利保障。而要做到这一点,单纯的依赖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对企业所在行业有深入的理解,这就是产业性的体现。


所谓的产业性,首先表现在对所在行业的理解上。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独特性,从行业的发展方向、核心技术,到各类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和角色,都是专利工程师需要了解和理解的内容。要把握整个行业的大环境,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理解行业的痛点和需求;另一方面,还需要洞察未来的行业趋势,预见可能出现的新业态和新技术,这样才能提前布局,为企业赢得先机。


其次,产业性还表现在对企业本身的理解上。专利工程师需要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模式、研发方式等内部运作机制,了解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进而为公司设计出切实合适的专利战略。无论是针对企业内部,还是面对行业竞争,专利工程师都需要清楚、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眼前的问题属于哪种类型,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更具体一点,产业性还要求专利工程师熟悉并掌握行业的前沿技术和趋势,包括但不限于新技术的推进、新产品的开发、新方法的应用等。只有这样,专利工程师才能从各种深层次的研发细节中,找到行业发展的线索和契机,从而设计出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专利策略。


专利服务机构的专利工程师的产业性维度,是专利服务机构了解真实商业世界、把握行业脉搏的重要象征。只有深入了解产业、深入了解企业,才能让专利从单纯的法律书籍,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工具。这也是现代专利工程师在众多专业人士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翘楚的重要因素。


维度三:商业性


第三个维度是商业性。专利服务机构的专利工程师应该抛弃单纯关注专利法律理论的偏见,更应着重于如何将专利策略与企业的研发、营销、商业模式相结合,实现科技与商业的有机融合。专利工程师要做的不只是提供专利服务,而是要成为企业的战略顾问,为企业做长远规划,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上,专利工程师职责主要集中在专利申请和维权的法律层面,专利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包括专利撰写、审核、申请以及专利权的争议处理等。然而,这种专注于法律层面的角色定位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企业对专利工程师的需求。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商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专利工程师的期望已经超越了法律服务,更期望专利工程师能提供涵盖企业战略规划、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商业模式等多领域的一站式服务。


这就意味着,专利工程师的第三个维度应该是商业性。专利工程师不应只专注于专利法律理论,而应更加关注如何将专利策略与企业的研发、营销和商业模式结合,实现科技与商业的有机融合。专利工程师需要被赋予更重要的角色——企业的战略顾问。作为战略顾问,专利工程师需要具备的不仅是法律知识,还需要对企业的业务运营和商业模式有深入的理解,以便为企业制定专利战略,保护企业的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战略顾问的专利工程师,还需要具备一些其他重要的能力。专利工程师需要与商业和市场团队紧密合作,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行业动态,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为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来源信息。专利工程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市场动向,以此为企业的研发工作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持和指导。同时,专利工程师还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了解它如何创造价值,如何利用专利保护这些价值,以及如何从专利中获取竞争优势。这是专利工程师的第三个维度,也是专利工程师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做专做精


对于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行业的发展,业内公认的是向着“大而全”和“小而美”两个方向发展,笔者更看好“小而美”这个方向,笔者认为“小而美”是专利发展的优势方向,也是服务市场有效破除内卷的有效方法。


笔者认为的“小而美”,其内涵要义是“小而专、专而精、精而美”,核心点在于“专”和“精”。


专:在于专注和专业


专,第一个层面是专注。在该层面上去破题,应当在如何做好细分去思考。目前已有大量专利从业人员去尝试聚焦细分市场,笔者认为的细分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的细分,一个是产业的细分,专业的细分是指专利作为一个学科所包含的专业板块,如检索、撰写、分析、无效、诉讼以及这些板块衍生出来的相关内容,产业的细分是指专利作为一个工具所能服务的行业板块,如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通信、新能源等。


相比于专业的细分,笔者更认可做好产业的细分才是破内卷最有利的武器,相关从业人员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挖掘并认定所选择的产业类型,咬定青山不放松,力争做好该产业的全链条里的各个专业板块,这样通过特定产业领域的专注,更容易做出特色,做出口碑。


专,第二个层面是专业。这里的专业是指相关专利从业人员对各个专利板块、行业板块技能的掌握、理解、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是破内卷的根本保障。

笔者认为,做好能够破除内卷的专利服务工作应当将第一个层面的产业专和第二个层面的专业专有效结合。相关专利从业人员不但要对专利本身业务板块专业,更应该对相关产业所涉及的知识业务板块专业。


实际上,纵观当下专利服务市场,各级各类服务机构在做宣传和承揽业务时都是将“专业”二字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甚至那些所谓的“黑代理”在揽客时打的招牌也是“专业”,这就造成了当下的鱼龙混杂,是非难辨,加速了行业内卷。然而,专利的服务依然是要靠一个个“案子”而开展的,这一个个“案子”也必须建立在“所属领域”的基础之上,在工作过程中,会经常听到“有没有会写XX领域案子的”,非常显然的,这实际上这是对专业的诉求,是对真正在这个领域懂的人才的服务的需求。


另外,专利市场被服务的人员整体上可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研发工程师为代表的非专业人群,另一部分是以专利工程师为代表的专业人群。在专利服务机构获客时,如果面对非专业人群时能够对行业现状、技术脉络、竞品行情、产品特点侃侃而谈,那么那些非专业人群一定会高度认可,他们一定会表示“你的专利工作做的真好,真专业”,专利工程师在当下“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之下寻求服务机构时,他们是有分辨好与坏的能力的,在筛选服务机构上最简单最暴力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考察“你们是不是专注于这个领域”、“你们服务过这些领域哪些公司”、“可以看看你们服务这个领域的案例么”。由此可见,大家在工作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都会聚焦于专业,从专利的专业进化到产业的专业,一定是专利服务行业共识和发展方向,从专利的专业服务到产业的服务也是专利服务机构特色化、创新化的表征。


精:在于精通和精品


,第一个层面是精通,这其实是专的进一步延伸。精通,最可贵之处在于人。在专利服务市场上,人材是第一生产力,是最大的刚需。专利服务机构要想做好业务,最根本的保障还是人材。精通于专业和产业的人才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专业化、精细化的最大依靠,此类人才在知识产权市场上一定是香饽饽,也是相关服务机构的能够突出于竞争对手的立命根本。不过目前整个知识产权行业充斥了一些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人群,相关服务机构应当努力挖掘出兼具专业和产业功力的人才,为这类人才打造好而栖的良木,尽最大的诚意吸收这类人才,甚至是提供优厚的条件为这类人才打造创业的平台,不但利于自身的发展,也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人才投奔竞争对手或者人才自立门户成为隐形对手的局面,虽然这类人才数量不多,但是其作用之大是行业共识,重视好运用好能够精通专业和产业的人才,实现机构和人才的双赢局面,行业内卷问题也就能够有效破解。


精,第二个层面是精品。实际上,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服务市场的发展早已过了摊大饼做蛋糕的时代,目前已经到了争大饼抢蛋糕的时代,如何争好大饼抢到蛋糕已经是各个专利服务机构绞尽脑汁的事务,甚至有的业务重叠的机构到了“针尖对麦芒”的态势。如何化解这种恶性竞争形式,笔者认为应该在从做好“精品”角度大做文章。做好“精品”就是要将专利服务当作产品去对待,有敬畏之心的做好产品打磨好产品。好的产品不是妙手偶得,是通过精通专业和产业的人才通过市场的调研,找准受众客户群体,理解受众客户的需求,切实解决受众客户的痛点才能得到的,这类产品专业产业人才的加持,能够在一定时间周期内杜绝没有充足预算竞争对手的效仿,在这段周期内不断打磨产品,精益求精,不断进化迭代自身产品,经精品做大做强,甚至在专精的细分领域做到头部机构,这时就会出现你就是甲甲方,那些甲方反而会倒过来主动找你了的局面。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文中所提及的专利服务机构,不应局限的理解成为市场上的乙方机构,以IPR为代表的企业甲方也在某些层面上可以认定为专利服务机构。位于企业里的专利工程师实质上也是服务人员,其服务的对象是研发人员,有时还包括市场人员销售人员,在某些细分领域还会有其他要服务的群体,企业里的专利工程师所面对的业务更加聚焦于企业的业务,所从事的工作是高度细分的,本质上来讲,对“专”和“精”的要求更高,而且当下企业知识产权团队,绝大部分人员数量都非常少,单兵作战是常态,着实体现了“专精”这个特点。目前纵观专利择业市场,以专利审查员、专利代理人为代表的专利从业人群不约而同的将职业方向定位于企业,专利服务市场上的所谓的“甲方”工作呈现了更加激烈的“人”的拥挤和内卷现象,以IPR为代表的企业甲方工作更是“专而精”的实践场地,因此,专利服务市场上的个人想要更好的平台和薪酬,打破“人的内卷”,在个人层面更应该践行好“专”和“精”。


总而言之,专业性是支撑点,是专利服务机构工作的基础;产业性是切入点,是专利服务机构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的桥梁;而商业性,就是动力源,推动专利服务机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使专利服务机构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产,三性也是专利服务机构做专做精的基础。面对科技和商业领域的快速发展,专利服务机构的职责已经超越了提供专利服务的范围,专专利服务机构需要从法律执行者转变为战略顾问,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这不仅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将为专利服务机构本身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职业成就感。这一转变,对于专利服务机构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



作者简介



医疗IP君,知识产权学者。深耕医疗器械领域。



欢迎添加“医疗IP君”微信






END


     图片系专注医疗器械专利精品事务所招聘版面

有求职需要欢迎联系





关于MedIP医械知识产权

医械知识产权(MedIP)是以知识产权视角聚焦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创新型平台,是目前医疗器械知识产权赛道国内受众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新媒介之一,已成为国内知识产权和医疗器械领域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主体。

医械知识产权致力于深耕医疗器械企业研发与创新,并匹配医械研发/IPR真实需求,以真实研发体系的开拓适应症的创新模式,结合医械行业产品思维与赛道理念,洞察企业研发、市场、产品上市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问题,立志打造国内首个且最具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医疗器械CRO平台。


长按二维码    关注医械知识产权


聚焦医疗器械知识产权

打造最专业的平台



医械知识产权
聚焦医疗器械知识产权,打造最专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