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奎:读《花家庄村记忆》

文化   2025-02-01 18:16   山东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2025年征稿启事

☞【点击查看】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推广人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精华卷》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精华卷》后记

读《花家庄村记忆》

作者 | 张玉奎

王振千先生已从教育行业退休,仅比我大三两岁,虽然见面的机会不多,微信上却时常聊聊,真诚相见,彼此留下很好的印象。我每逢发表作品,他总是积极留言,热诚鼓励,非常感激。他文字功底很好,过段时间,总有文章见报,是不断出成绩的临朐进步作家,由衷地敬佩。印象中,一段时间以来,除了在市报上偶见他的散文外,不动不静,忽然传来惊喜,大作《花家庄村记忆》出版了!对我而言,轰炸性新闻。原来,他专心致志,潜心创作,一鸣惊人!
此书231页,195千字,由村情概述、时光隧道、魂牵梦绕、拾零四部分组成,临朐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王兆亮先生作序,王振千先生附有后记。书中详细记录花家庄村自明朝以来至今所发生的大小历史事件,包括生产生活、村庄概况、农活农具、奇闻异事、民俗风俗、人物、所在地动植物名称、游戏、童谣、谜语、俏皮话、人文地理等,包罗万象,看得我津津有味,兴趣十足,手不释卷。先生可真是花费了心血,对花家庄村历史作了一个圆满的交待。这是对历史的贡献,对人类的贡献,更不用说对花家庄村的贡献。

王振千先生所在的村庄,属柳山镇,距离我们村并不远,仅有几十公里,书中记载的某年某月当地发生几级地震,气候如何变幻,全县、乃至全省、全国所发生的政治大事,与我们村息息相关,并不是单独花家庄一村的事,我们村同样适用。若是我哪天心血来潮,写出自己的村志,这部分绝对是完全适用的历史资料,将省我很多劲。

花家庄是个不大的村庄,据说不过百户人家,居民318口,岁月长河中,名不见经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就是这样一个小村庄,王振千老师精心挖掘,著文成书,极具史料价值,无疑是一大创举!我县诸多村庄,临朐版图上星罗棋布,全县有村志的村庄却不过20个,尤显珍贵。只有用笔记录,出版成书,流传后世,才能彰显其历史价值。一代代人仅凭口口相传,是传不长久的。国有国史,家有家史,村有村志,只有像王振千先生一样,运用文字传承,方才最有意义,闪射着人类历史的光辉。
时光隧道一章写得太好了,极大地增强了阅读兴趣,内中很多历史记载,勾起了我无限联想,有的联系到自村的历史事件。比如,1866年,6月里下雪,奇闻呢!《窦娥冤》中六月雪,事实竟然真有!
比如,1733年谷雨后大雪。
谷雨以后了,还出现大雪!
比如,1861年,捻军自铜陵关入临朐九山、鹿皋一带,数月后复铜陵关北上至盘龙山一带活动。盘龙山近在咫尺。有关记载捻军的书我看过,想不到也曾活动在临朐——我们的家乡一带!

比如,1875年,秋收前大风5日,禾粒落地,庄稼产量大减。

申家董庄村九十岁老人张永千先生讲过,我们这里曾发生了秋收前连续大风成灾,庄稼颗粒无收,土地价格锐减,甚至到了无人要的地步。村里一户有钱人家趁机收购大量土地,一跃成为好几代的地主家庭。
他说,那年的风灾,有的农户在谷地里拴绳,谷子差一倒伏,多少还得点,多数人家只得逃荒度日,生活极其艰难(我猜想可能在这之后,或许是1941、1942年这个时间段吧。)。
比如,1876年大旱,春至7月无雨(连年灾害),且秋季虸蝗成灾,粮食无收。
比如,1895年,2月中旬(农历正月),大雪连降8日,平地积雪数尺,致春耕误时。罕见的大雪!
比如,1908年,8月大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冬,异暖,三九见蝗。
比今年还要暖冬!
比如,1911年,元旦大雨。是年春,瘟疫流行。
由不得令人联想到近年新冠疫情大爆发的恐怖情景。
比如,1914年,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市面流通。
袁大头始于这一年!
比如,1917年,春大旱,自上年8月至是年5月28日不雨。岁饥。(这一年)英法两国来华招工。
可能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出人,我村就去了两人,回来说,西欧人往地里撒白糖,大后来才知道是撒化肥。那时人家给的工钱很高,临走就给不少钱。那部分人回来后都成了村庄里的有钱人。榆林店村一人寄回的照片穿着黄大氅,手拄一杆长枪站立。据说此照至今犹存。
比如,1919年9月5日,蝗虫自西南飞来,落地半尺厚,所到之处,庄稼、树叶全被啃光,有的树枝被压断。
比如,1937年,张品三开始组织游击队。
张品三,临朐上林人,国民党驻潍县八团团长,后任益都县县长。副团长张永文,龙山吴家辛兴村人,夫妻二人被怀疑通共,被张品三活埋。
冬。保安十七旅旅长窦来庚到处招募新兵。我们村就有人参加十七旅。
我的近族有人当了逃兵,十七旅派人来抓,没抓到。我老爷爷在打场,打下多少,人家收走多少,挣着口袋一旁就等着装粮食。
比如,1941年7月,酷热无雨,夏播作物大都旱死,秋冬仍无雨雪,人们生活极度困难。初秋,冻灾,农作物受害。
这可能就是我们当地人口口相传瞎了蜀黍的那一年。
而到了1942年的记载是:自上年7月18基本无雨,春作物旱死,小麦大都绝产。是年春饥荒流行,疫病严重,三伏无雨,农业歉收,(加之兵荒马乱)造成了无人区。
太多的比如,无一不在增加着我的阅读兴趣,增加着我无尽的联想,暂且就不比如了,不再一一赘叙。
王振千先生,你对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玉奎,临朐东城人,文学爱好者。

书香临朐
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临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