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恩昌:创新作品来自新生活

文化   2025-01-31 21:13   山东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2025年征稿启事

☞【点击查看】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推广人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精华卷》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精华卷》后记

创新作品来自新生活

作者 | 冯恩昌

凡作者都知晓,创作来源于生活,体验的生活越多越新,创作题材越丰富,写出的作品越有影响。我从事文学创作67年了,一直写农村题材的作品,诗歌和散文写得最多。虽然没有写出影响大的作品来,可也有少数创新作品留痕。漫忆悠久的创作岁月,我体会到要写出创新作品来,不管写作经验多么丰富,不管写作达到么多么高的水平,作品达到很有影响,可说都是来自创造性的新生活。要做到这样,对每一个作者来说,必须不断的深入到新生活中,挖掘创作最新生活瑰宝。

新生活来自新时代,社会随着时代发展,党的新政策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公布,在农村逐步落实中,人的思想、经济面貌、人间风俗,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在这个新的变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创作新题材。这就是我们写创新作品的基础和灵魂,哪个作者最早深入下去抓住了,写出最前沿的新鲜作品,谁就领先了。八十年代我写过一篇发展大白菜的散文《孕育》,被1990年7月13日《人民日报》副刊头条发表。就是因为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的年代,农村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我县的大白菜种研究中心,以高科技研究试验大白菜种,在全国推广种植良法,丰富千家万户的菜篮子,这在全国是一件新鲜事。我曾多次去研究中心座谈了解,实地观察深入生活,掌握了实践情况,下功夫写出了此文。作品发表后,宣扬了一件科技新事,对全国蔬菜发展有影响,故而成为一篇有分量有新意的好散文。我觉得这样的创新作品,就抓住了写好作品的真魂。成功就在于探索到了新时代的新生活,那时我没发现谁写过这样的题材,所以全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人民日报》很快登了出来。

如今,创新作品少了一些,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作家诗人深入新生活不够,不少人在写作上走了近路。采访座谈时间太少,运用参考资料太多。急匆匆把作品写成了,也能在某些报刊发表出来。有些作品是重新把历史上的名作,加上自己的思想意念,把文章拉长,大量采用古人文中的资料,写得古不古新不新,读者没有阅读兴趣,一闪而过又成了历史。由于缺乏创新生活,仿照、抄袭、重复的作品太多。有不少报刊上的文章,看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大量的作品发不上高层次,只在本地圈里转。我觉得文学作品要创新,也不是纯个人作者的事,必须作者、编辑、发稿者共同努力,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我写此稿,是针对决心从事一辈子的作者,有着成名高欲望的作者,不愿做这样努力的作者,就没有攀登文学高峰的可能性。长期写些小东西,应付一般化的发表,要想成名是梦想。不过,我盼望创作才华横溢,决心拿大作品的作者,还是艰苦的沉到新生活中去,不贪零打碎敲的发表,要埋头苦干写几年,拿出重量作品,在省或全国打响,实现自己的人生辉煌。

冯恩昌曾任临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田园派著名诗人、作家,“农家小院派”代表,冯惟敏传说传承人,已出版文学专著32部,《糖葫芦》《故乡蝉歌》入选全国全日制中学阅读课本

书香临朐
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临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