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品来自新生活
作者 | 冯恩昌
新生活来自新时代,社会随着时代发展,党的新政策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公布,在农村逐步落实中,人的思想、经济面貌、人间风俗,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在这个新的变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创作新题材。这就是我们写创新作品的基础和灵魂,哪个作者最早深入下去抓住了,写出最前沿的新鲜作品,谁就领先了。八十年代我写过一篇发展大白菜的散文《孕育》,被1990年7月13日《人民日报》副刊头条发表。就是因为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的年代,农村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我县的大白菜种研究中心,以高科技研究试验大白菜种,在全国推广种植良法,丰富千家万户的菜篮子,这在全国是一件新鲜事。我曾多次去研究中心座谈了解,实地观察深入生活,掌握了实践情况,下功夫写出了此文。作品发表后,宣扬了一件科技新事,对全国蔬菜发展有影响,故而成为一篇有分量有新意的好散文。我觉得这样的创新作品,就抓住了写好作品的真魂。成功就在于探索到了新时代的新生活,那时我没发现谁写过这样的题材,所以全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人民日报》很快登了出来。
如今,创新作品少了一些,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作家诗人深入新生活不够,不少人在写作上走了近路。采访座谈时间太少,运用参考资料太多。急匆匆把作品写成了,也能在某些报刊发表出来。有些作品是重新把历史上的名作,加上自己的思想意念,把文章拉长,大量采用古人文中的资料,写得古不古新不新,读者没有阅读兴趣,一闪而过又成了历史。由于缺乏创新生活,仿照、抄袭、重复的作品太多。有不少报刊上的文章,看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大量的作品发不上高层次,只在本地圈里转。我觉得文学作品要创新,也不是纯个人作者的事,必须作者、编辑、发稿者共同努力,才能改变这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