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理发车
作者 | 于兆信
去年深秋的一天,几个遛弯的老人,在庆祥路桥头上聚堆议论:烟台市莱山区滨海街道,上海滩花园的西小门处,新添了一家流动理发车。我正好从此路过,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正想找个理发店理发,如果是真的,那可方便多了。
我环顾着车内的装饰及物件摆放:上有摆头电扇,下有小型发电机和简易空调,一排衣架,整齐地装在内壁上……。这时,师傅向我招手,示意入座。我坐在理发椅上,不时地观察着镜子中的我。大概用二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整个理发过程。我下意识地想看看室内的钟表,眼睛转了一圈,没有啊,我只好掏出兜里手机,一看十点整。我微信付款后,走出车门口。我突然想起,孙女在幼儿园时的那块红色小马蹄表,在家闲置着,如果放在理发室里,方便大家,岂不好事一桩?于是,我加快了回家的步伐。到家后,我找出那块表,用湿巾擦拭干净,换上电池,调整了时间,我大步流星地来到理发的车内,师傅看着我,稍停手中的活。我说:“咱室内就缺这个,挂在这儿,让它为大家做贡献”。师傅朝我笑了笑:“谢谢”。我微笑着舒了一口气,下了车。我看着理发车所在的这个位置,是上海滩花园AB区中间的通道,与庆祥路交叉口处的东南方向,紧靠在路牙石上。就是这个地方,我曾停放过私家车,被物业管理人员挂上了警示纸条:“消防通道,严禁停车”。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一群等待理发的老人和儿童,相互议论着“理发车哪儿去了”。我正出小门买菜,驻足观察,流动理发车,真的不见了。
一天下午,我骑自行车围着逛荡河转了一圈,在回家的时候,经过庆祥路,在新启用的公厕一旁,我突然发现一辆小红车,靠停在人行道一边,眼熟得很。我放下自行车,近前发现,“满仓理发10元”,它,就是我们西小门前的那辆——流动理发车。我快速推门入室,师傅见我,笑着打个招呼,手中的活,照忙不误。我笑着说:“我找你,找得好苦啊”。他抬头看了看我,笑而不答。我环视着室内,理发排队的有两人,挂在壁上的红色小马蹄表,时针依旧嘀嗒嘀嗒,不知疲倦地转着圈。这时,一个小伙敝开门,把脑袋抻进门内,环视一圈后说:“我先付款排个号”,于是,在微信号上扫码付款,退出门外。紧跟着一个中年妇女,领看一个小孩,把头抻进门里,拿出手机,二话不说:“俺也付款排个号”,闭上门后,微笑着走了,毋庸置疑,他们都是在这儿理发的回头客。室内,刚好一个小朋友理完发,把钱放在低柜上,出了门。我理所当然地靠前排了个号,坐在沙发凳上。我搓搓手,在脸上使劲搓了两把,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这时,我才看清理发师傅的模样。他,年龄在五十岁左右,中等偏高的个头,微黑的脸厐透着红润,浓眉大眼,一副健康的身板。他屈腿弯腰,娴熟的理发动作,有张有弛地进行着,同时还随时应答着顾客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只见他左手执梳子,右手拿推子,在理发者头上尽情发挥。先是用喷壶将头发润湿,用梳子剪刀,按常规将顶部头发剪短。再用梳子推子将两边鬓角处理好,然后沿着后发际以上,按一定的斜度完成剪发程序。在理发过程中,我发现理发者的头,在师傅手中,简直是一件雕刻的工艺品,他全身贯注,聚精会神地正面看看,侧面瞅瞅,不留半点闪失。10元钱剪一个头,不洗(脸)不刮(胡须),耗时近半个点。他追求的是精益求精,服务至上,而不是金钱第一。其它路边摊点上的理发师傅,忙着收的是钱,而他忙的是看了又看,整了又整,直到顾客满意为止。当我理完发,微信付款后,无意中向师傅问了一句:“师傅,你晚饭要吃到几点?”他朝我一笑,“中午饭还没吃呢”。我苦笑着,摇着头,看见室内挂钩上,吊着两个干瘪的火烧。又瞥视马蹄表的时针,正好指向四点半。我向师傅挥挥手,低头出门,来到自行车旁,手扶着车把,情不自禁地嘘叹一声,五味杂陈,难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