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恩昌:小院诗及发展方向

文化   2025-02-06 20:56   山东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2025年征稿启事

☞【点击查看】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推广人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精华卷》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精华卷》后记

小院诗及发展方向

作者 | 冯恩昌

我的文学创作早期,特别是农村改革的八十年代,我集中精力写了大量的小院诗。我认识到小院是农村作者的生活源泉,有着写不完的新鲜题材。抓住创作的这一根本问题,就有了正确的大方向,写出的作品也就有了时代意义。写农家小院的几首诗,《人民日报》1981年5月29日发表的《庄户店》,1981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卖茧归》,1982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校园诗草》,1982年8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山乡夜晚》,1983年4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文明村纪事》,1985年1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喜归》,2006年7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夏夜》等诗,都是写小院的农家事,另外还在《人民日报》发表过20余篇散文,写农村改革开放的一首,在当时来说配合时代精神,写出了农民敢闯敢干,诗的新意。

喜归

他,从吃奶的童年,

到长出大把的胡子。

这是第一次出山啊,

为农家办一件大事。

进城聘请来,

一个嘴上还未长毛的工程师。

瞧这小伙子多棒,

文皱皱的挺神气。

今天的庄户人,

大胆的闯开了老规矩。

在山脚下竖起一座,

同城里一个模样的漂亮厂子。

乡村的城市,在他

明亮的瞳仁里崛起。

他,归来了,

挺着高高的胸脯子。

那座花门楼似乎变得低矮了,

只因,如今走进去的,

是一个属于农家的新世纪。

我写小院诗的盛期是,八九十年代,集中写了小院和小院有联系的近万首诗,走对了写作的大方向,总算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当时全国最有名的诗刊《星星》,发表了100多首,在省、全国获了奖,有名家进行了评论。选入了省出版的多种诗集,选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纯抒情诗精华》,《中国百家乡土诗选》,就因这个时间的在全国百多家报刊采用,被誉为《农家小院派》代表。发表的多,又有一定质量,究其原因,就是抓住了新时代精神,小院的创作题材。党的农村好政策,最终落实在小院,反映在农民的精神面貌,农家生活的变化。一个农村作者瞅住这一主题,深入观察体验,挖掘出新的发现,就能写出超越其他作者的作品,就能在诗坛有领先的作品。

如写雏鸡的一首:

雏鸡

蛋壳 炸裂

怦然 蹦出一朵鹅黄

世上凭添一个活跃的生灵

大嫂心里升起新鲜的太阳

呵 小院生动起来

闪耀着春天的辉煌

关于写雏鸡的小诗,我写过十多首了,与其他题材的诗比起来,总有些新意,原因是观察的细,体会得深,这个题材其他诗人写得不多。整个的小鸡孵化过程,喂养过程,我都一次次守在一旁,破壳、站立、呼唤,老母鸡带领觅食,都生动地反映在我的眼帘,写起来妙笔生花,诗句不陈旧,故诗的质量较高,报刊易采用。深入小院的生活,挖出别人未发现的新鲜事,写出的小诗必须有灵气,有自己的情调,偏爱被采有,读者也爱看。
我写小院诗,是学习传承祖辈冯惟敏的散风格,撰写农家的家长里短,有着农家风俗的事,运用的是通俗易懂又含蓄的语言,读起来如行云流水,琢磨起来有新意。如他写的《喜雨》中曰:“都开吧,乔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我写的一首《吊瓜》:“一只黄狗,被绿绳儿牵着/横卧屋面,睡得十分香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写农家小院诗,应该突出通俗易懂,这是必须做到的。
农家小院,伴着时代发展变化,不断产生新的生活面貌,我们作为农村作者,写这个文学创作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应该继续深入新生活,写出更新更好的作品。

冯恩昌曾任临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田园派著名诗人、作家,“农家小院派”代表,冯惟敏传说传承人,已出版文学专著32部,《糖葫芦》《故乡蝉歌》入选全国全日制中学阅读课本

书香临朐
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临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