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击查看】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推广人
![]()
《嵩山之阳故事汇》(续一)
作者 | 曾昭亭
甲辰之冬,无意之间,分辑写了些《嵩山之阳故事汇》的所谓的故事,不曾想,有许多的朋友在文后留言,让我继续讲一下周边的村庄。恭敬不如从命,乙巳之春已来临,就先续写所熟悉的嵩山之阳逯(略)水溜里的那些村庄吧。
民国《临朐续志》卷七《区乡》载:第八区 嵩阳乡,共领二十二村,曰:白家庄、杨家庄、柳科(水)泉、李家庄、河口庄、上呈子、下呈子、王庄、铁寨、源头、柳枝庄、蒋家庄、桐林峪、逯家庄、季家河(庄)、两岭、许家岭、土门庄、西台庄、黑山庄、酉寨、杨桃庄。
地处鲁中临朐的嵩阳乡,单从字面上看,即嵩山之阳,有两条山溜,虽算不上地域广阔,却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八十几年前,山东省国民政府,曾经在此三年之久。省政府的四厅八处,分别设在周边的村庄。正阳的山溜,称王庄溜,偏东南向的,称逯(略)水溜,逯(略)水河,自金葫芦山、银葫芦山根,往低处的东南方向外流,于山溜口处的邓家圈村东南,与先在箕子山处汇入石河的王庄河水汇合后,改称为寺头石河。逯(略)水河段,建有杨庄水库。逯(略)水溜,又被称作杨庄溜。王庄、杨庄,因那座马鞍山岭,被分隔为两条山溜,隔山隔水隔不断姻缘,亲戚连亲戚,还有许多结拜的干姊妹、干兄弟。
![]()
嵩阳乡,存续于1930~1943年,时间不是很长。后又以王庄村东的马鞍山岭为界,分称王庄乡、杨庄乡。人民公社时代,统属寺头公社,分别称王庄片、杨庄片。公社改乡镇时,又分属箕子山乡、寺头镇。现又皆为寺头镇。五十多年前,劈开东山岭,公路连两溜,现在,越修越宽越好走了。源头村,经访,已无该地名。桐林峪,后来被叫成了杨庄北溜,柳科(水)泉,被叫成了杨庄南溜。那个柳水泉里,还常年有水。目前,逯(略)水溜,共有10个村庄,1400余户勤劳的人家,总人口近5000人。现在的逯(略)水溜里,绿水青山,该流域的特产果品——优质大金星山楂,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第一辑,杨庄村,原称杨家庄,是逯(略)水溜里立村较早,较大的村庄。杨庄,位于嵩山东南麓,逯(略)水溜中段。村原为三处,分别称桐林峪、杨家庄、柳水泉。东与蒋白村接壤,西与逯家庄毗邻,南隔圈门山与丁家北坡村、北与上雕窝村土地相连。聚落北高南低,居住分散,大致分四片,由南而北依次称作南溜、庄里、歇台、北溜。据2012年《临朐村镇志略》(寺头卷)载:元末,杨姓立村,取名杨家庄。1985年,因有重名村,被改称为杨庄。2012年,全村共有杨、高、聂、尹、张、李、牟、许、谭、逯、刘、康、马、肖、窦15姓,240户,853人,均为汉族。1995年《临朐县地名志》载:明永乐年间,杨姓自五井镇杨家窝迁此立村,取名杨家庄。杨庄南溜,曾名柳水泉,明万历年间,张姓自上林镇桲林迁居立村,因有山泉,名柳水泉,村名从之。后以位处杨庄南侧山沟中,易名杨庄南溜。1991《临朐县志》载:杨庄,明代,杨氏立村,故名,与清代立村的杨庄南溜,合为一行政村。以上各志书,对立村年代,表述不一。![]()
谭姓,据《 谭氏族谱》载,十三世谭化庆,清代,自今冶源街道的石灰窑子村,迁居略水溜里的杨家庄北山的康家溜。谭氏之十六世的谭云宣,出生于康家溜,是我的小姑父。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曾经担任杨庄大队的大队长、党支部书记十多年。1959年,寺头公社,截逯(略)水河,修建杨庄水库。库区占地230亩,原杨家庄68户居民,分别迁往南、北两山。又于1965年扒掉重建,坝长140米,库容111万立方米。2009年,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改修了出水洞,使水库大坝更加牢固美观,水库周边,绿树成荫,水库里的水,清澈见底,吸引了许多的垂钓者。村东,有一条南北向深沟,名“甜河沟”。沟水顺山势而下,汇入逯(略)水河。在与逯(略)水交汇处,原有一座两孔平板石桥,桥面由四块青石板组成,每块石板长3米,宽1.2米,厚0.5米,桥东头立有石碑。桥上游河底有金子,而桥下游没有,故名“断金桥”。略水河与甜水沟水在桥下交汇时,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漩涡下面是一片锅底形青石板,青石板中间底部有一个小石窝,每次洪水过后,石窝就会积淀下一些金子,成为“澄金窝”。曾有“金银葫芦揺一揺,黄金流到断金桥”的古话。惜断金桥,修杨庄水库时,其石料被用到了出水洞,于桥址处,建了水渠渡槽。![]()
1985年,我在寺头镇农技站担任副站长期间,初秋时节,和我一时调到寺头镇任党委副书记的张克宝,在我去政府食堂吃早饭的时候,特意约我到他宿舍里吃,边吃边说,今天你陪我去趟杨庄,有件事,需要请你帮助做工作。两人骑着自行车,听他介绍的情况是,俺小姑父的那片山楂山,村里有人眼馋,提出要重分!我说,这工作,我可做不了!我小的时候,走姑家,姑父总是在那片荒山坡上整地垒堰,还让我们帮他搬那些倒出来的石头蛋,广植杏桃李枣,春暖花开,夏秋结果。现在,山楂值钱了,人们眼红了,不是谁开发,谁受益吗?当给那些“红眼病“患者,治病才是!官大一级压死人,该去还得去,到了杨庄水库,张书记说,我就不去了,在水库管理所等你。我只好就近买了两瓶子串香酒和两个罐头,去会姑父,大老远就发现,姑父在山楂树下劳作的身影,喊了几声,回家转。小姑煮了一盘子已经淹臭了的鸡蛋和鹅蛋,我开门见山说,今天,是镇上的张副书记让我来做山楂山工作的,姑父一听,气的蹦了高,“妈那个巴子!“,俺不认识什么张书记,让徐书记来找我(指徐景山,原寺头公社副书记,公社改乡镇后的第一任寺头镇党委书记),他最了解情况!一连让我吃了七、八个咸鸡鸡、鹅蛋,边打蛋,边喊我的小名,没有门!妈那个巴的,喝酒!吃蛋!!直吃的我一晚上不停的喝水。第二天,和张克宝副书记、徐景山书记通报了我小姑父的态度,几个人相视而笑,此事,遂不了了之。![]()
2019年,新调任的临朐县委书记,照搬原来在外地时的办法,要求每个乡镇,都要进行合村并居搬迁,改平建楼,以换取上级那所谓的建设用地指标。居住分散的杨庄,被选中,结果,引发了村民到省里上访。2020年6月,时任山东省代省长的李干杰,“四不两直”,到杨庄了解情况后,“合村并居“,被叫停,还要求,加快安置楼建设速度,让百姓们尽快的回迁。2021年10月,4栋6+1,带电梯的安置楼,在原歇台处竣工,年底实现了回迁。![]()
原来习惯了散居平房,有院落的村民,被住了楼后,遇到了许多的新问题。为了方便村民的日常生活,按照县里提出的“幸福来临“要求,镇政府在新村里配套建设了暖心餐厅、小超市,小菜园等惠民综合体项目,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开着电动车到桃花园里劳作的人们,回到家中,拧开阀门,就可用天然气做饭、冬季能取暖。杨庄的人们,真正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曾昭亭,1959年2月出生,寺头镇王庄村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退休干部。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