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华: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思考
文摘
新闻
2024-11-18 10:24
北京
【作者简介】赵振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24年第10期
文章结构
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及确立
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
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路径
摘 要
文章立足于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从多个角度总结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界定了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从党的文献的视角梳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深刻论述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以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举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本文就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谈一点学习体会,以就教于大家。
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规定着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和制度模式。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可以选择不同的经济体制。每一种经济体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动态变化的。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作用的深度、广度,主体数量、质量,市场规则和基础设施等都有巨大进步。同样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今天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与二百年前也有巨大差异。不同国家没有固定模式,美国不同于英国,德国不同于日本,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从确立到完善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要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此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党的十二大提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性计划为主,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党的十三大提出,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逐步转向间接管理为主,计划和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宏观调控上,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即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改革要抓大放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化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由上文可以看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断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涉及人口最多、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刻、取得成就最为显著的一场伟大变革,推动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如期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生产力特别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体制。判断一种经济体制机制优劣的标志就是能够促进生产力特别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创新动力。高水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就是与生产力发展要求更相适应的经济体制,能够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二是与过去市场经济体制相比更加完善。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有明显的转型特征,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超越过去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的,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放得活”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放出更高的市场效率、更强的社会活力、更好的市场效益;“管得住”就是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弥补市场缺陷,做到政府职能到位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实现有序、公平、高效。三是吸收借鉴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并实现超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学习和借鉴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有益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实践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借鉴中实现超越。四是完善的市场体系。从市场设施来看,要实现实体和虚拟、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从市场经营主体来看,要激发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从市场客体来看,要发展消费品市场、生产要素特别是创新要素市场。从市场规则来看,要有完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公平竞争、市场监管等规则。从市场开放来看,要实行国内和国际市场双向开放,互利共赢。五是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决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宏观调控就是政府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从总量和结构上进行调节、引导和控制,以达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就是要随着经济形势变化,不断地完善调控的手段、内容、目标等,不断地健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地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一是市场体系日益完善。经营主体大幅度增加,1978年我国个体经营者49万户,2023年经营主体1.84亿户,其中个体经营者1.24亿户,企业5826.8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23万户。各类市场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日益完善,并与国际市场联通互动。市场法规日益完善,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二是综合国力极大增强。1978年我国GDP总量3650亿元,2023年达126万亿元;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978年约1.8%提高到2023年的17.2%,由世界第11位到稳居第2位,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形成了完整的不断迭代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提高到2023年59368亿美元,由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科技创新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三是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978年的343元和134元提高到2023年的51821元和21691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57.5%、67.7%下降到2023年的28.8%和32.4%。城乡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大幅度增加,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拥有耐用消费品数量很少,2023年每百户拥有汽车49.7辆、摩托车24.5辆,彩电107.8台、空调145.9台、移动电话251.9部。居民外出旅游大幅度增加,2023年我国居民出境10096万人次,其中因私9684万人次,国内游客489100万人次。2023年底中国网民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77.5%,在线旅游预订用户规模5.09亿人。四是城乡居民思想观念由落后封闭走向奋进向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积极向上、勤劳致富、拼搏奋斗等思想成为主流的价值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所深刻阐述:“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决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如期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创造发展新动能,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从而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诸多障碍,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综合国力特别是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国际竞争表面看是产品竞争,背后是教育、科技、人才的竞争,实质是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制度以及体制机制竞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赢得制度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创造了在农奴制度下所没有过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可以被最终战胜,而且一定会被最终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够创造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市场机制可以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不能有效地防止垄断,不能有效解决负的外部性和提供公共产品等。这就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垄断的力度、着力解决环境污染等负的外部性以及尽可能多和尽可能好地提供公共产品。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我国持续地大规模制度化地推进脱贫攻坚及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区域之间高水平协作,开展东西部之间的对口帮扶和建设重大科创平台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传统教科书上找不到的。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举国体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创造了“两弹一星”等奇迹,奠定了新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大国地位。新型举国体制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对传统举国体制的扬弃。新型举国体制,新就新在核心任务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的目标定位是赢得国际战略主动,新的体制机制是国家科技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既考虑目标实现,又核算成本效益。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既有理论依据,也是现实需要。从理论依据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判断一种所有制优劣的根本标志不是所有制本身,而是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马克思精辟地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公有制特别是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能够做大做强,促进生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已被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因此,必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可偏废。从实践依据来看,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强国”,2024年全国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旅游强国”。要如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激发亿万群众活力,既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也要为非公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多的政策支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民生需要来看,既需要国有企业提供国家安全、公共服务、应急保障、公益性服务,也需要非公经济在就业、税收、民生等各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实现混合所有制,扬长避短。从赢得国际竞争需要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据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提供的数据,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大陆企业已经达到128家,其央企和地方国企80家,民营企业48家。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必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让更多企业做大做强。由于国有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活力、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非公有制经济需要良好环境和政策支持,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需要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明晰功能定位,推动“三个集中”,即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深化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要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实行分类考核和评价等。要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要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支持和引导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合规建设和廉洁风险防控,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涉及民企行政检查等。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履行社会责任。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的市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在“统一”上下功夫,做好“大”市场的文章,市场是稀缺和重要的生产要素。既需要“破”,即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和招投标市场,着力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也需要在“立”上做文章,即要立新的制度、立新的规则,强化统一的市场监管,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市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国一体化的技术和数据市场、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需要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构建一体衔接的规则标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等。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市场准入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具体体现,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社会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规范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完善产权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以公平为原则,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人工智能、生成式学习条件下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要完善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制度体系,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要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前提是完善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不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同时,经营主体越发展,越需要着力构建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完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加大商业秘密保护行政执法力度,探索建立与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相适应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实行实缴出资信息强制公示、真实出资的法律义务,实行依法按期认缴;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健全企业破产机制、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建立企业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和信用修复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