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改革》2022年第10期目录

文摘   2022-10-27 10:54  
 
↑点击上方行政管理改革关注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张占斌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晋江经验”


[共同富裕]

姜长云

共同富裕导向下的乡村振兴:发展、建设与治理


蒲实

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战略逻辑与路径选择


[本期关注  教育体制改革]

薛二勇   李健

职业教育法修订原理、关键点与实施路径


吴建涛   冯婉桢

优质均衡视角下义务教育高质量师资建设的困境与进路

        ——基于中部地区的分析


阮倩

非均衡发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一个视角


[社会治理]

陈纪

“统合型联动”:基层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模式

        ——以T市社区治理创新为例


宋贵伦

全视域社会建设的系统设计

        ——基于我国“十四五”规划体系研究


[政府管理创新]

邱实

复合职责:应急管理机构优化的理念创新与实践进路


刘海军

垃圾分类:制度优势何以转化为治理效能?



本期文章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晋江经验”

摘要“晋江经验”是晋江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成功经验。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期作出了理论概括,提出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结晶。“晋江经验”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方向性、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其核心内涵就是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依靠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立足新时代,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刻理解把握“晋江经验”的科学理念,在更高起点上不断开辟“晋江经验”实践的全新境界。

【作者】张占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共同富裕导向下的乡村振兴:发展、建设与治理

【摘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难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应该更加突出共同富裕导向。为此,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要注意鼓励城镇产业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引导县域乡村产业因类制宜、因地制宜和适地适度发展,增强县域乡村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完善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提能的利益联结机制。要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创新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路径,更加重视培育城市特别是县城对乡村转型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优化乡村建设规划布局和实施机制,顺应乡村和农户农民加速分化趋势,尊重农村快速老龄化对推进乡村建设、完善乡村治理的特殊需求,将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起来。

【作者】姜长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战略逻辑与路径选择

【摘要】乡村建设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乡村振兴是在乡村建设的基础上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重要战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旨在解决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及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和路径选择。从实现共同富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来看,其内涵、使命和路径高度契合;从历史逻辑来看,我国乡村建设的政策演进始终聚焦共同富裕的主题主线;从实践逻辑来看,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共同富裕主题,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完善优化机制。

【作者】蒲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总编辑、研究员


职业教育法修订原理、关键点与实施路径

摘要职业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的基本原理在于:职业教育既是教育体系,体现教育性;也是技能体系,体现技术性。其修订的关键之处为:功能定位变化,将职业教育作为独立类型的教育;明晰公益性与经济性混合教育的性质;构建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考试制度;基于内容与评价的创新,推进教育教学转变。职业教育法实施的路径为:坚持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构建灵活多样科学的办学机制,推进深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作者】薛二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科办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项目获得者;

李健(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讲师,博士


优质均衡视角下义务教育高质量师资建设的困境与进路

——基于中部地区的分析

【摘要】作为优质均衡评估认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师资建设是推动义务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优质均衡的视角,本研究从师资队伍规模、师资队伍结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四个维度提出了高质量师资建设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中部地区9个县2019年的义务教育学校数据,分析了高质量师资建设的困境。其表现为,在规模上教师数量总体相对充足,小学科教师配备数量仍有欠缺;在结构上校际均衡配置较差,骨干教师校际差异尤为突出;在能力上域内师资教学能力总体较强,但城乡学校差距较大;在发展上存在培训学时完成率低,培训模式单一、级别偏低的问题。在深入剖析困境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研究从弱势补偿政策、优化存量与增量教师资源的配置效率、强化省市两级政府统筹力度等角度,提出了整体推进高质量师资建设的进路。

【作者】吴建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冯婉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非均衡发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一个视角

【摘要】在“双一流”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引领下,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效,同时也衍生出区域间、院校间、学科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文从非均衡发展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与挑战,阐释我国“双一流”建设的路径与模式,并提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形成“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动态平衡、从非均衡发展迈向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作者】阮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涉外警务学院区域与国别研究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统合型联动”:基层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模式

——以T市社区治理创新为例

【摘要】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下,以整合社会力量为逻辑起点,由此促成基层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模式即“统合型联动”,是破解当前城市社区治理困境的一种新模式。基层党组织对社会力量的统合功能,基层党组织与自治主体的联动参与,以及统合功能与联动参与的效能一体化,构成“统合型联动”治理模式的主要意涵。坚持党的领导、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立等,是推动“统合型联动”治理模式的运行机理。以T市社区治理创新为例,“统合型联动”治理模式的实践形态、实践手段、实践保障等,呈现了城市社区治理的一种实践逻辑。“统合型联动”治理模式对于现阶段推进其他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陈纪,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视域社会建设的系统设计

——基于我国“十四五”规划体系研究

【摘要】按照党中央要求,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同时,不少省市自治区及城市(区)都制定了“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或社会建设)专项规划,形成了国家与地方相衔接、综合与专项相配套的全国社会建设五年规划体系,使我国社会建设站在了历史新起点。本文基于“十四五”规划体系研究,从宏观顶层设计、中观运行机制、微观基层基础全域视角,对我国社会建设系统设计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宋贵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会长


复合职责:应急管理机构优化的理念创新与实践进路

【摘要】当前我国应急管理机构存在行政定位与职责范畴偏差、职责实践“小应急”等特征及应急管理中机构协同障碍等难点问题。以条块结构下政府职责体系为分析框架,基于我国政府体系的特殊性,明确“条块”内嵌于政府职责是造成应急管理机构难点生成的主要原因,即应急管理职责作为一种特殊性的政府职责无法适配传统“条块”管理模式。因此,可以将不同类型、不同范畴的政府职责,通过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内部与外部、纵向专业与横向综合的方式进行非叠加式的有机整合,实现“复合职责”,推动应急管理机构的理念创新。在复合职责的理念下,提出建立应急管理跨部门协同机制、整合应急管理机构和拓展应急管理社会参与的政策建议,用以作为应急管理机构优化的实践导向。

【作者】邱实,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


垃圾分类:制度优势何以转化为治理效能?

【摘要】我国垃圾分类正从政策试点转向制度构建,由单一源头管理演变为涵盖经济、社会、生态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逐步呈现出与其他治理领域相类似的发展规律。由于其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等多重属性,兼顾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等多个维度,垃圾分类制度与机制完善必然面临试错与接受、权力与权利、利益与价值等诸多碰撞,需要破除吸纳力传导不足、整合力点多面广、执行力链条断裂等三方面“制度—功能”短板。为此,借鉴国家治理的已有经验,将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与源头治理拓展融入“制度-效能”转化框架,尝试将广义的垃圾分类系统作为样本,贯通于“制度优势—转化机制—信任支撑—治理效能”闭合回路,既可为破解垃圾分类治理困境找到现实路径,也可为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新的实证依据。

【作者】刘海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助理研究员


行政管理改革
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 \x0d\x0a为行政管理改革决策提供参考\x0d\x0a关注行政管理改革实践\x0d\x0a为行政管理改革实践提供交流平台\x0d\x0a反映行政改革理论创新\x0d\x0a为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提供智力支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