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传播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HIV传播途径,商业异性性行为通过嫖客这个“桥梁人群”将高危人群与一般人群联系起来。
近年来HIV分子传播网络分析技术在找到重点地区和人群方面有一些具体的应用,并通过与以往的防控策略相结合,使其发挥了更为广泛和有效的作用。
2019年浙江省作为第一批试点省份参与到我国的HIV分子传播网络工作中。
2023年10月,浙江省金华市在对艾滋病分子传播网络监测结果开展常规分析中发现一个包含6例病例的分子传播簇(4例男性,2例女性),集中居住在P县,提示存在聚集性疫情风险。该县对感染者本人及性伴开展溯源调查及抗体检测。
结果发现,病例2(女性)与簇中4例男性病例都存在异性性行为的流行病学关联,此外还追溯到该病例的其他11名性伴,经检测其中3例为HIV阳性(含2例既往阳性)。最终该疫情涉及9例HIV/AIDS,其中8人确证时年龄超过50岁,核心病例2于2020年11月由病例1经性伴推动检测被确诊,确证后自行停药,拒绝随访管理,经过多次劝导仍未到定点医院就治,且与他人发生商业异性性行为未告知感染事实,也未采取保护性措施。
经流行病学调查梳理,推断该起疫情的传播模式为以病例2为核心通过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HIV,继而导致配偶间和非婚非商业固定性伴间的传播。
本起艾滋病聚集性疫情中性伴溯源调查是在传统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结合HIV分子传播网络技术的具体应用实例,将 HIV 分子传播网络应用于传统流行病学调查的性伴追踪,有助于准确揭示HIV传播模式、阐明HIV传播特征和识别高传播风险人群,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引用格式:唐慧玲,蒋均,王凤英,等.一起商业异性性行为引起的艾滋病聚集性疫情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4,30(11);1173-1176.
DOI:10.13419/j.cnki.aids.2024.11.12
文章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