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们,因公众号修改了推送机制,不星标的话很难看到精彩文章了哦。请大家动动手指,把 [工程商务杂坛] 设为星标吧!以便第一时间接收新文章推送,我们一同继续探索更多精彩!
这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作为一名商务工作者,混迹于各种微信群,关注各种分享资料的公众号,甚至花钱给某项分享资料的公众号,被骗也在所不惜。时常在群里求各种课件、表格、规章制度、成本资料、汇报述职PPT等。电脑硬盘上堆积了各种行业规范、定额、参考资料、课件、规章制度,但真正用到的却寥寥无几。这种对信息的囤积行为,被形象地称为“松鼠症”,类似于松鼠把坚果储存在洞穴里以备不时之需。但不同的是,松鼠会定期消费它们的囤积品,而很多人囤积的信息却常年“尘封”,成为无用的负担。没错,我也在说我自己,我电脑里面估计上T的资料和书籍,到死也看不完。作为一名工程商务人员,尤其是在行业竞争激烈、信息更新迅速的领域里,这种囤积行为显得尤为普遍。表面上看,信息囤积似乎是积极上进的表现,但实际上,它既可能是助力工作的工具,也可能是效率的杀手。“松鼠症”这个词并不是正式的心理学术语,而是一个网络用语,用来比喻人们对信息、物品、知识的过度囤积行为,尤其在面对大量的外部刺激时产生的“储存焦虑”。信息囤积的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类职业人群中,而我们工程商务人员与技术人员尤其是重灾区。工作涉及大量的行业规范、成本资料、培训课件、施工组织设计等资料,出于对专业性的追求,很多人养成了习惯性囤积的行为,试图为应对“复杂”的工作场景做好准备。1.不安全感与“缺失恐惧”
人们害怕关键时刻缺少某些信息。尤其是在工程商务工作中,面对复杂的项目需求,很多人会产生“万一有用”的心理,担心资料不全会影响判断或决策。例如,我希望在做商务策划的时候,能有一份标杆企业的商务策划“模板”;我希望在商务经理述职的时候能有一份经验丰富的商务经理的述职报告PPT范本,以解决我从未做过或经历过的领域的“空白”,实际上也是一种“储备”,抑或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2.信息时代的诱惑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信息爆炸式的增长,各种微信群、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每天都在推送大量的所谓“行业干货”(大部分标称干货的不一定真是干货)。面对海量的信息,人们更容易陷入“捡了芝麻忘了西瓜”的困境,搜集了大量信息,却没有时间筛选和利用。
3.完美主义倾向
一些人习惯于在工作中追求“万无一失”,害怕遗漏任何细节。为了应对可能的挑战,他们选择不断积累参考资料,希望做到“有备无患”。
4.资料获取成本的降低
在数字化时代,搜集信息变得非常简单,一个点击就可以收藏或下载。低成本的操作让我们更容易“先存起来再说”,而不是立即判断这些信息是否真正有用。
1. 信息囤积的积极作用
尽管“松鼠症”容易带来困扰,但从某些方面来看,信息囤积并非一无是处。在某些情境下,它确实有助于工作和学习:
·应对复杂问题的准备
囤积信息可以提供一种“资源储备”的安全感。在商务策划、项目管理、成本测算、项目管理规章制度等需要多维信息支持的工作中,丰富的参考资料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拓展知识广度
囤积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筛选的行为,能让你接触到更多的领域和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无意中发现某些有启发性的内容。这点我自己创办的几个工程商务杂坛交流群,几个群中大家分享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拓展了我的思路,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信息参考的价值
某些积累下来的资料可能不会立即用到,但当类似场景再次出现时,可以快速找到参考,提升工作效率。
2. 信息囤积的消极影响
但过度的信息囤积有时也可能弊大于利。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信息囤积的结果是资源太多却无从下手,真正需要用到时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内容。太多的“储备资料”反而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决策效率。过多的资料以及太多的同类不同企业制度、表格或者培训机构的课件,有些资料良莠不齐,有些公众号甚至把过时很久的资料改个日期重新发布,忽悠你。但你要整理却要花大量的时间,不整理杂乱无章的资料,可能也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被动学习,缺乏创造力
长期依赖于囤积信息的人,容易陷入“被动模仿”的陷阱,缺乏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直接从外部获取的信息,不一定符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或自己的工作流,往往很难转化为个人的深度知识。
·时间浪费
在寻找、筛选和整理资料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却没有真正实际使用它们,造成本末倒置。
信息囤积的本质并非问题,关键在于如何高效利用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你管理信息囤积现象,实现更高效的工作和学习:1. 以实践驱动学习
在我写的如何成为优秀的商务经理系列文章中,我多次提到过,要“事上炼”,实践出真知,商务工作是需要大量的实践的,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盲区,并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与提高,我从业多年,也带过团队,在团队中坚持打造“学习型”团队,因此我认为下面的建议适合任何一名商务工作者的,实践是知识有效转化的本质。与其被动地囤积,不如主动地实践。比如:·先主动解决问题:不要非得找到“标杆资料”才能开始动手,而形成一种依赖心理,而是在开始任务时边做边查文献、边联系身边可利用的“专家”,这样可以更精准地找到与实际问题相关的内容。例如,你要写一份商务经理述职报告,应该是先尝试分析自己这一年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亮点八条,不足两条,而不是不作任何动作就去微信群里要模板,别人的场景完全和自己不一样,不一定适用;又如,遇到从没有接触过的新工艺,这时候分包或供应商是最好的专家,尤其是在项目实施过程招采期间,在招标期间应该跟供应商充分的交流,不懂就问,这时候还未定标供应商往往为了中标,基本上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通过几次去沟通,你也成了一名准专家,可以现学现卖去“忽悠”发包人和咨询公司了。·带着问题学习:明确自己工作中的痛点和知识盲区,通过一步一步解决问题,遇到新问题,再试图解决的途径,通过深思熟虑之后仍无法解决,这时候带着背景来求助,更容易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立即需要的资料:当前项目或工作直接需要的内容或近期的学习的重点,优先整理和使用。·可能有用的资料:未来某些场景中可能用到的内容,归档整理,文件夹标注关键词。·无用的资料:与工作和目标无关的内容,直接删除或忽略。输出是对知识最好的检验。每次在使用信息时,尝试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成果,比如写总结、做分享或完成项目汇报材料。在这一过程中,你会发现哪些文件是有价值的,哪些可以舍弃。囤积信息并不是坏事,但如果停留在囤积的层面,就无法带来实际的价值。真正让人受益的是如何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并通过知识创造价值。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主动创造:通过动手实践和思考,将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深度总结:每一次完成任务后,提炼关键经验,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批判性使用信息:要具有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外部资料,而是结合自己的需求和背景进行筛选和整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松鼠症”。适度的信息囤积可以为工作和学习提供支持,但过度的囤积却可能适得其反,让人陷入低效和焦虑的漩涡。关键在于如何从“被动囤积”转向“主动创造”(自我价值)。通过实践驱动学习、精简信息来源、注重输出和定期清理,你不仅能摆脱信息过载的困扰,还能将信息转化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以,下一次你想保存一份资料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它吗?
我是工程商务杂坛:白开水
热情传播工程商务专业知识:工程造价、工程合约、工程成本、商务管理、软实力提升。怀抱“生有涯而知无涯”的信念,让专业和成长并肩同行!
在本公众号任意文章:点赞+在看+10字以上留言评论,私信我领取福利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