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中的一杆秤(2)钢材收货指南

体娱   教育   2024-12-31 07:01   天津  

 

成本控制中的一杆秤(1)(点击跳转)列举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工地的磅秤被废旧钢材回收商植入了木马”。

主体结构成本构成中钢筋和混凝土是主要的组成材料公众号在前面分享了如何通过管理手段控制商品混凝土亏方问题这篇文章分享在收货阶段如何预防钢材失控。

大家都知道钢材供应水太混,供应商各种手段方法层出不穷防不胜防,而最容易忽视的环节是钢材的收货环节。选择诚实守信的供应商是其一,而强化内部流程,加强收货环节的管控更是项目管理层应该关注的事情。

一、把好合约关

1.1在合同中约定线材和直条都以工地的磅秤称重为准,同时约定按理论重量抽查,检查钢材的是否在合理的公差范围之内(超过国家标准判定不合格,需要更换)。关于这一点,做一个说明:这个项目前期钢筋供应收货线材是称重,直条点数按理论重量计量;某项目在主体结构时,因为与供应商合作的时间比较长,有信任的基础,双方做了深入的沟通和商议,对方同意直条钢筋也按过磅计量,不过我方人员仍需要点数计算理论重量,核定误差的范围。合同约定详见图1、图2

 


1

 


2

 

 

供应商一般是不太愿意直条钢筋按称重计量的,这里面有一个合理负误差的问题。大家看图3是规范容许的直径偏差范围,图4是转换成重量后的容许偏差范围,大家可以看到,直径12以下钢筋的容许重量偏差在±7%左右,直径10~22容许重量偏差在±5%左右,直径20以上容许重量偏差在±4%左右。如果要求供应商按重量计量的话,有一个利益分享的问题,从上面的数据看,直径10~22的螺纹钢的合理负公差在5%,假设一吨钢筋出厂价格3500/t(供应商出厂是称重计量),而这批钢筋的重量(直径)负公差-5%,加上运费卸车费等80/t,长度9米,容许-50mm,还有0.5%误差,假设供应商按出厂价+运费出价3580/t(这是极端分析,供应商当然不会这么出价),现款现货的话,他实际还是有5.5%毛利润空间,3500*5.5%=192.5元。如果你要求按重量计量的话,供应商肯定会相应的提高一些价格,这也是正常合理的,相当于供应商将其一部分负误差利得分享给了项目部。

 


3

 


4

1.2合同中要明确收货人,物资部一人,工程部钢筋工长一人,实际收货时,必须三人到场:物资部库管1人,钢筋工长1人,商务部1人参与,“三人为众”。收料单上有三人签字:项目经理或执行经理、商务经理、物资管理员,现场参与的三人分别为这三个责任人背书。详见图5合同相应条款。

 


 


5

二、制定严格的收货流程

管理出现风险和漏洞,一定是流程环节出现了问题,要么流程设计不严谨,要么执行环节出现了问题。钢材在建设项目中,按其总价值算一般是占大宗主材前列了,一直以来都是一滩浑水,供应商的手法防不胜防,一味的追求低价可能会出现问题。

2.1一定要在白天(不超过晚上18:00,夏季不超过19:00)!!!这点在合同签约时就跟供应商一再申明,即使是因为有些情况,晚上钢材到现场,也要等第二天一早相关人员上班了再收货。同时项目班子、商务部、物资部、工程部各级领导和成员要达成共识,严禁晚上收货。个中原因大家细品。

2.2实际收货人不能少于三人,这三人必须到场,见1.2条;另外质检人员也需要到场。钢筋工长看材质单、铭牌、和炉批号是否能对上(套牌现象严重),技术部门质检用游标卡尺检测钢筋直径是否符合规范。某项目出现过这种情况

2.3卸车前供应商会有出厂的磅单,仔细核对,如果偏差在图1合同约定偏差范围内,就以我方磅单为准,如果偏差较大,就需要重复称重。检查无误后三人必须在卸车前磅单和卸车后磅单上签字,卸车前磅单-卸车后磅单就是本车的钢材重量。

2.4收货单上附上每一台车辆车号备查,同时商务人员或钢筋工长在称完重卸车前从车尾拍照留存证据(拍上车号)。

2.5清点捆数,清点根数核算理论重量。钢筋工长和商务人员要用记录本记录每车的两个称重量、理论重量。发现超出规范容许偏差,便要求供应商退场更换。

如果合同约定以理论重量计量(检尺计量),同样的称重的步骤不能少,根据重量表的规范偏差的范围,如果钢筋负偏差过大(正偏差的情况很少)超出了规范的范围,也需要做退场更换处理。

有的公司可能把钢筋工长这个岗位交给了劳务分包,这样就会缺少一个重要的环节,除了收料环节钢筋工长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在下料和施工环节,钢筋工长发挥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尤其大型的公建项目。

 

以上的环节从合约到现场收货流程,层层把关,重要的是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工地磅秤只是其中的一个工具而已,需要的是,项目团队成员和商务合约人员心中时刻有一杆控制成本的称。

附件是我在某项目整理的完整的收货流程图(图6):

6


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工程商务杂坛
分享工程商务专业知识:工程造价、工程合约、工程成本、商务管理、软实力提升。 “生有涯而知无涯”,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