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 闪亮丨这个工作室集体成为封面人物!

教育   2024-06-29 07:47   河南  

2024

河南教师成长书院

河南班主任智慧书院



这个夏天

让我们一起做回学生



近日

2024年第6期

《班主任理论与实践》杂志出版

河南省贾福霞名班主任工作室

荣登该期杂志封面

并发表文章

阐述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河南省实验小学校长王献甫

为该期杂志作序


今天跟着小班

一起来详细了解

↓↓↓


让每一个生命更美好






王献甫,中共党员,河南省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兼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理事,河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省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河南省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教育专家组副组长,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质量评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河南省政府督学,河南省首批中原名校长培养对象。


河南省实验小学(以下简称“省实验小学”)成立于1960年,是河南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公办学校。作为河南省基础教育(小学方阵)的实验园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河南省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河南省义务教育装备标准化实验学校,长期以来,我校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的指导思想,全面践行素质教育。



近年来,学校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这一核心要义,确定了新时代“生命教育”核心主题,着力打造“明德学院”“卓越学院”“先锋学院”“家校学院”四大学院,将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研究贯彻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从办学理念、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家社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生命教育”新路。


“一粒种子”,孕育校园新生态。我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和“后继有人”的时代命题,深信种子的力量,秉持“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的袁隆平精神,立志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梦之队”,在躬身投入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中,拓展“大视野”,体现“大担当”,展现“大作为”,争做“大先生”。这些年来,河南最美教师、最美中小学生、新时代好少年、中原名师工作室、省名班主任工作室纷纷花落省实验小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自由、健康、快乐、全面、个性发展的阳光雨露。



“一个主张”,奏响育人主旋律。学校秉承“让生命回归教育的主场”的教育理念,关爱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发展每一个孩子,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孩子们发现生命的意义,让每个孩子成长进步,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学校为孩子们建设了启智书院、先锋学院、经纬农场等活动空间,成立了少年科学院,创设了黄河文化长廊、非遗文化中心等场所,举行“雷锋精神进校园”活动,成立雷锋少年邮局,竖立袁隆平雕像……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空间打造上竭尽全力为孩子们搭建更多的平台和舞台,让孩子们体验生活、体验学习、发现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


“四大学院”,建构治理新体系。我们描绘了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家长“做好”四位一体、共同生长的美好愿景。我们以“四大学院”为抓手,建构起学校现代治理体系。第一是“明德学院”,从学校层面入手,邀请知名教育专家为学校的各项发展目标及行动路线把脉问诊,对学校的治理结构、管理制度和评价策略进行论证,建构富有生命气象的办学生态。



第二是“卓越学院”,从促进教师发展的层面,建立首席教师制度,聘任高水平的专家为总督学,整合资源,与各级教育科研部门建立协作共同体,进一步优化教师梯级进阶式“卓越”发展体系,引领教师“持续精进、走向卓越”。


第三是“先锋学院”,在学生发展的层面上,创建集党史、团史、队史、校史有机融合的思政教育基地,构建“党团队一体化育人”全链条立体贯通式的思政教育大格局,教育学生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成为爱党报国的好孩子、红孩子。



第四是“家校学院”,2020年,我校被命名为“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从少工委、团组织、校工会到家委会、关工委“五老”的同向发力,从家长专家课堂、交警安全讲堂、人大普法讲堂到“明德学院”、校长会客厅、班团队主题活动的同轴共转,我们省实验小学全体家人们都在用心上演着协同育人的“生动活剧”,架起共育“连心桥”,绘好成长“同心圆”,构建协同育人新样态。


“三个引领”,迈向发展新征程。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带团建、队建、关建,老中幼同向发力,协同共进,在思想引领、环境感化、氛围熏陶等方面发挥育人效能,在党团队一体化育人实践中奋力书写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坚持课程引领,建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富有生命张力的课堂新样态,身体力行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丰富“五育并举”课程内容,为“双减”赋能,建设各类教育场景和物理空间,给学生搭建个性成长、展现潜能的舞台;坚持示范引领,学校多年承办“国培计划”,先后与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信阳新县列宁小学、宁夏西吉县第一小学等开展了协同共建活动,建立起良好的校际合作和教师结对帮扶机制,担起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社会责任,构建学习共同体,用心倾情助推全省教师专业发展。


在省实验小学,我们认为的生命教育就是为生命铸魂,通过学校各类活动引导家长们与学校同向而行,形成合力,培养具有远大理想、丰厚知识、担当精神、爱党报国情怀的好孩子、红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个场景中,都能沐浴在自由、快乐、健康、全面、自主发展的阳光雨露中,并且随着岁月的列车,在学习、生活、运动中成长、绽放,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银行,拓展生命的长宽高!





社协同育人,让每个孩子的人生更加出彩


河南省实验小学自建校60多年以来,一直走在河南基础教育(小学方阵)前列。一代代实验人不忘初心办教育,牢记使命育新人,为民族复兴铸希望,为党和国家育栋梁,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教育赞歌!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学校应站在时代前沿,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践行“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的袁隆平精神,秉承“让生命回归教育的主场”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自由、健康、快乐、全面、自主发展的阳光雨露。




河南省实验小学以“四大学院”为抓手,构建学校现代治理体系。学校的“明德学院”“卓越学院”“先锋学院”“家校学院”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四架马车,从办好学校、带好队伍、育好学生、做好协同育人四个维度引领学校行稳致远发展。




把家长会开成“家长”的会





贾福霞,河南省实验小学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河南省教育厅优秀共产党员,“出彩河南人”2020河南最美教师,河南省名师,中原名班主任,河南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曾多次获得省、市优质课一等奖。多项课题荣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家长会是家校之间沟通的重要途径,是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环境和学习情况的最好时机,也是学校向家长展示教育特色和家校共育成果的平台,更是引领家长、带动家长共同进步的最好契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会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如今不再是传统的各科老师轮流上台讲述,家长坐在台下聆听。班主任们开始注重让家长会真正成为“家长唱主角”的会议,采用各种形式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满足家长学习交流的需求,让家校之间的沟通更加深入,家校共育的成果更加显著。




一份调查问卷,让家长会更有针对性


家长会要想真正开成家长做主角的会议,就要了解家长的教育需求,知道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有什么样的困惑,然后将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出高频热点词汇,在家长会上着重关注。个别问题可以私下里进行沟通交流或者采用家长沙龙的形式来帮助家长。


二年级暑假前的家长会,我发现调查问卷显示家长对假期阅读难以坚持很苦恼,于是在家长会上征求意见。家长们商议开启“晨间背诵一首诗,晚上轮流分享好书”的班级活动,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假期家校不失联,让阅读更有动力。在这份调查问卷的帮助下,家长会解决了家庭教育的实际困难,让家校共育更有实效。


一节家长微课,让家长成长更有动力


开家长会前年级要进行集中研讨,分析本年级孩子存在的共性问题或者梳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需要加强的地方,可以统一命题,在家长会上做十五分钟的家长培训微课。如:一年级的老师发现家长在幼小衔接期比较焦虑,可以开展“幼小衔接,家长做什么? ”微课,指导家长转换身份,解锁家长的角色能力,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健康成长,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生命的质量和价值。


一场家长沙龙,让分类辅导更具温情


班级里有些成长情况相似的学生或者家庭教育遇到同样困惑的家长,我们可以拟定一个他们需要的主题,组织一场家长研讨沙龙。备好水果、香茶,几人围坐一起,轮流谈谈自己家庭教育遇到的困难,老师也反馈一下自己的观察,大家共同商议改善的方法。还可以邀请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学生家长一起参加讨论,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在交流中促进大家的思考与提升。



在我们学校,不仅有班级范围的家长沙龙解决班级家长的育人困惑,还有每学期一次的校长会客厅,王校长亲自与家庭教育专家和家长代表座谈,针对某一个教育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以直播的形式分享给更多的家长朋友。


一次学生展示,让家长会更有魅力


我们可以邀请学生一起参加家长会,可以全班同学一起参与,排练一些亲子互动的小节目,借此机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声,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也可以邀请部分同学参加,比如班级服务岗小能手展示自己的服务特长,也可以是优秀小队的团队合作展示等,彰显学生自主成长的风采,让家长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变化。



我曾经做过一次展示型家长会,把教室走廊布置成展览馆,呈现不同的展区,有学生书法和美术作品、数学小报、班级活动等展示,学生分组在各展区迎接家长。家长在大礼堂集中开完年级家长会后漫步走进教室,在信件区收到自己孩子写给家长的信,总结这学期自己的进步,对家长的到来表示欢迎。学生代表引领家长有序参观,各展区负责人向家长细细讲述每一份作品和每次活动背后的故事,邀请家长参与展品互动。参观结束,家长落座后连连称赞孩子们的优秀表现。随后的家长会更显得其乐融融。


一个话题研讨,让教育的思考更加深入


我们可以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出的热点问题开展分组研讨,采用“世界咖啡”的形式,让家长们充分发表意见,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每组将自己的讨论结果写在卡纸上,派代表上台进行交流和分享。其他各组的家长可以提问,也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头脑风暴,展开对教育的深度思考,一起寻找到解决这些教育问题的最佳路径。


有人说,遇到一个好的家长是运气,遇到一班好的家长却没有运气可言,而是班主任长期价值引领和有序建设的结果。班主任要有一种意识,你带的是两个班,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我们可以借用家长会引导自己班级的家长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形成强大的家校共育力量。







重归视野的新家访如何做






王一行,河南省实验小学教师。郑州市金水区优秀班主任、文明教师。曾获河南省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评选活动一等奖,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一等奖,参与课题获省优秀成果二等奖。


“家访”,这个过去大家熟知,曾经淡出家校生活、被很多人忽略的词汇在近些年又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之下。


2023年1月13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指出,“要认真落实家访制度,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鼓励科任教师有针对性开展家访”。无论是从教育传统还是教育现实看,家访被赋予的时代使命和生命意蕴需要被我们重新思考。


以“访”助成长,用“情”手拉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班主任要充分了解不同家庭背景和家长教育水平的差异,尊重每个家庭的独特性去开展各种家访。


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各类信息,做好访前准备: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在校情况,了解的家长、家庭信息去规划家访内容,制定家访计划,针对不同家庭背景和家长教育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这也推动老师更深入了解学生。


我们要提前与家长协调时间,创造沟通机会:老师安排家访时段,请家长选择合适的时间。我们采用钉钉表格、微信接龙等方式请家长自由填表,让时间协调的效率倍增。除了日常家访之外,我们也根据需要开展即时家访:孩子进步时“激励型”家访,激发孩子潜力,鼓舞家长再接再厉;孩子生病时“关爱型”家访,指导课业关心病情等,为家庭送去温暖,增进家校关系;家校冲突时“沟通型”家访,化解和消除矛盾冲突,携手再出发……



我们以学生为中心链接情感,明确家访目的:现阶段,我们参与家访的老师大部分是学生的班主任、科任老师等,本身就以学生为中心有着情感的链接,家校双方能够形成彼此信任、和谐稳定的教育关系,与家长手拉手帮助孩子是我们家访的目的。希望与家长沟通联系之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携手同向而行、形成合力,努力达到协同育人效果最大化。


大部分家长对老师的登门家访很重视,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在家访时谈心论情话家常,在情感交融中建立家校信任。


以“慧”主活动,用“赞”润童心


在家访的整个过程,老师要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等,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智慧引导,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的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成绩分数,“重智不重德”。我们要向家长展示学生在校各种优秀表现,引导家长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


智慧记录,了解学生家长的需求。家访时,需要及时记录家访内容,我们有《家访记录表》《家访反馈单》等,通过深入沟通对家长的育儿理念、亲子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解,方便下一步沟通交流。对于家长的教育困惑,比如: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问题,及时记录,付诸行动。



智慧夸赞,达成家校共育的目标。家访不是“告状”,家访时一般孩子都在场,我们要以正面鼓励、积极引导为主,多讲学生各类优良表现,为孩子点赞,尽可能多角度呈现孩子成长的亮点,实事求是地指出其需进步之处,提出合理建议。有些学生问题较多,每次只需说出一二,并提出改进建议,学生和家长乐于接受,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最终达到家校共育目标。


通过家访,鼓励家长和老师一起帮助孩子,共同倾听孩子的心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孩子活出生命的精彩。


以“变”观后续,用“活”新家访


家访之后,一定要及时跟进,观察孩子的变化,把家访中达成的“共识”坚持下去,形成长效机制;邀请家长进行反馈,共同关注孩子的变化,及时反思总结,甚至在家庭需要时可进行连续家访,真正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还可以与家长沟通家校共读教育类书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顺应新时代,应用新技术,丰富家访形式。我们通过拨打电话、使用钉钉、微信、腾讯会议等线上平台,直接与家长约定时间进行线上家访。我们学校依托“家校学院”开展多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增进家校交流的频次,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样态。


如今,家校沟通的渠道和途径已变得多元化,家访再次回归视野,更是一种传统“家文化”的传承与赋予“新时代使命”的重要方式。





协同社会教育,探索校社共育最大同心圆






王小玉,河南省实验小学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省直优秀团干部,校十佳优秀教师,曾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优质课一等奖,河南省信息技术融合优质课一等奖,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一等奖,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如何协同社会教育,发挥校家社共育的效能,画出校家社共育最大同心圆?在真实的情境中,实现社会教育的价值,让学习真正发生,让生命真实在场,赋能学生的成长,要有社会资源的“整合力”,社会教育的“课程力”和社会文化的“学习力”。


请进来,让优质社会资源在学校扎根


每天清晨,一位位孩子走出家庭,走进校园。他们在校园成长,然后走出学校,走向世界。我们有责任将优质社会资源请进来,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让更多场域都能唱响育人之歌。


场馆用起来


学习不局限在教室。在我校“先锋学院”,老师们深入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教育,持续开展了“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先锋大讲堂红领巾宣讲活动,落实培养“红孩子、好孩子”的光荣使命;在雷锋少年邮局,师生一起进行项目化学习,了解书信的学问,让雷锋精神“邮”此绽放;在“一本书·益起读”阅读长廊里,通过“书的旅行”,学生们分享智慧、传递爱心。此外,我校还有经纬农场、少年科学院、黄河文化长廊、非遗文化长廊等,在有限的时空中,将多元化的学习育人场域用起来,能让学生们更好地感悟生活、体验学习、发现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



专家请进来


学校特聘时代楷模张玉滚为“先锋学院”荣誉院长,河南省中医第三附属医院张大伟院长为我校健康副校长等,还有我校关工委“五老”——程孝先、周学田、薛荣、曹丽娅、刘长性,用红色基因涵育少年儿童,为广大少年儿童导航引路。除此之外,我校多年坚持邀请家长专家走进学校、班级,“家长专家进课堂”已成为重要育人形式。


课程上起来


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薛荣走进学校,给学生讲党课,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做红色接班人;河南博物院马萧林院长到我校对学生们开展了以“文物与我们的未来”为主题的家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教育;邀请省司法厅工作人员为学生们上法治教育课,进一步普及宪法知识……家长专家进课堂促进了校家社教育深度融合,拓宽学生视野,优化知识结构,丰富课程体系,打造了新的教育教学现场。


走出去,让学生在广阔社会天地中成长


行走之间皆课堂。我们鼓励学生们去广阔社会天地中学习探索,让学习真正发生,让生命真实在场。


学习新科技


2022年9月,我校师生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等承办的“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种植物”活动,一起完成了农场水稻从一粒种到万粒种的收获。10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我校师生代表受邀参加了太空科普课——河南省地面分课堂现场活动。在课堂中,我校学生向航天员提问题,航天员作了细致、专业的解答。这次“天地对话”,不仅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惑,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热情。



感受新生活


学生们走进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现场模拟法规表决、进行宪法宣誓,深入理解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内涵;参观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学习了垃圾分类,深刻理解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参观河南省电视台,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在研学中感受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两会”期间,老师们还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为“两会”写微议案,写出了新时代少年对国家、对社会、对生活的真实观感。


了解新河南


我校师生走进河南省农科院实验室,近距离了解科学实验的具体过程,拉近了课堂与科技之间的距离,切实感受河南农业科技的蓬勃发展,体会到作为河南人的骄傲与自豪。学生们还多次走进社区做志愿者,参观社区服务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感受河南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新河南同频共振,实现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通互补。


无处不课堂,无人不教师,无事不教育,无时不成长。我们每个人作为生命的探索者,在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中,协同社会教育,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真正发展,让生命影响生命,让每一个生命更加美好。






社协同育人视域下,构建黄河文化主题班本课程




申恬一,河南省实验小学教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河南省教育厅百家讲坛优秀辅导教师。曾获河南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河南省信息技术融合优质课一等奖,参与课题获省优秀成果一等奖。她把“做有温度的教育”落实到带班的每一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由此,结合我校生命教育的理念和黄河走廊的特色设计,我们有效整合家长、社会、学校三方资源,以“黄河文化”为抓手,围绕新课标核心素养,把“讲好黄河故事”“宣传黄河文化”作为中年级班本课程的主线。把“探究黄河之谜”“宣扬黄河之魂”作为高年级班本课程的内容。



带领学生多角度探索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寻找黄河流经城市、渡口的历史文化,了解黄河的特点以及历代黄河工匠的故事。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掘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萌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保乡土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有效落实。


讲黄河故事


在学校,我们开展《黄河故事我来讲》故事会,力求多维度展现黄河文化的魅力。在寻找故事素材的过程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激活黄河文化基因,通过深情讲述展现新时代黄河匠人的精神风貌。黄河文化中的红色故事深深激励着学员们,以革命先辈为榜样,赓续初心,砥砺奋进!


我们以《黄河文化大会》为依托,举办《黄河诗词朗诵会》,同学们徜徉在与黄河相关的诗词歌赋中,感受母亲河的魅力,欣赏中华汉字的美丽。


寻黄河文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我们在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黄河博物馆,通过珍贵的历史实物,生动的照片,再现伟大的中华儿女治理黄河的生动场景,“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的这个民族。”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了解到:从古文明农耕文化诞生,到新中国治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奔腾不息的滚滚黄河滋养着中华民族。同学们充分了解了黄河的历史,对黄河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沿着黄河的脚步,同学们在了解、学习黄河的过程中,感受历史文化的迭代,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韧,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


走黄河大堤


学史知兴替,名史正人心。同学们站在黄河花园口1938年扒口处纪念碑广场上,承载着历史痕迹的一组浮雕前,久久凝望。在家长志愿者的生动讲解下,同学们仿佛走进了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感受到如今的和平、幸福生活来得是多么不容易。


我们在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上,齐声唱响《黄河大合唱》,伴随着嘹亮的歌声,仿佛看到了黄河的奔腾,感受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


探黄河之谜


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总工、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河工匠获得者申震洲博士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模拟降雨大厅。这是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申博士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给同学们带来了生动、专业的科普讲解。


在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下,同学们了解到更加专业的黄河知识,了解到治理黄河的重大意义,为长大治理黄河、学习水利埋下了种子。我们明确唯有“发展与保护”平衡,才能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扬黄河之魂


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搜寻到历代治理黄河的工人匠人们的事迹。从他们身上,我们汲取到历代黄河工匠身上潜心研究、不问功名、协同攻关、冲锋在前、日夜坚守等精神营养。通过班会课的分享、系列活动的开展,孩子们意识到作为炎黄子孙,更要传承、发扬历代黄河工匠的精神。


黄河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象征,更具有培根固本、凝心聚力的价值和功能。我们通过整合校家社多方资源,让协同育人发挥力量。孩子们从校园到社会,在活动中不断体验,在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隔代互学新模式,助力家庭教育新发展






席肖敬,河南省实验小学教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校十佳师德先进个人。曾获河南省信息技术融合优质课一等奖,参与的多项课题荣获河南省优秀成果奖。


当下社会,很多家庭祖孙三代共同生活,家长工作繁忙,老人带孩子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由于“隔代亲”,祖辈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过分保护、包办代替等溺爱现象,有时候甚至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阻力。那么如何让祖辈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弊,更好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孙辈学祖辈,大手牵小手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个百宝箱,家里的老人所具有的独特经历和感悟,可以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启迪。老人们积累下来的生活技能、人生智慧、精神品质等,都是教育下一代最生动鲜活的例子。


学习劳动技能,增强生活本领


勤俭与勤劳都是老年人优秀的品质。在父母工作比较繁忙的时候,老人除了承担起孩子的衣食起居,还教给孩子很多劳动技能。比起父母,老人更有时间和耐心,也有更多的经验和技巧。我们在班里开展了“学技能,增智慧”活动。比如向姥姥奶奶学织围巾、套被罩、包饺子,跟爷爷姥爷学维修、做木工、种花草等。孩子们在跟老人学劳动技能的过程中,从长辈身上看到勤劳和智慧;老人们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让祖孙关系更加融洽。



学习生活智慧,提升能力修养


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的很多人生智慧值得孩子们学习、品味。比如,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不懂得怎样与人和谐相处,而老人有丰富的交往经验,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待人接物。远亲不如近邻,老人认识很多邻居,可以带着孩子和邻居交往,教孩子做一个温暖互助的人。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而老人那里有解决问题的宝典,比如药食同源,合理膳食;货比三家,合理购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老人闪光的智慧。


学习传统文化,加深自身涵养


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代代传承至今。比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豫剧”,很多老人都会唱、会演,对经典剧目了如指掌,孩子们可以向老人学习豫剧文化,成为豫剧传承人。比如象棋,很多孩子都是跟祖辈学会的,象棋中所体现出的人生哲理,也潜移默化地传递出来。再比如民谣民歌、快板、太极等,孩子们向祖辈学习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涵养。



祖辈学孙辈,小手拉大手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让孩子成为家庭活动的主角,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润滑家庭关系。


爷爷奶奶请放心,我的事情我能做


祖辈对孙辈满满的爱化为行动,总想包办一切,帮孩子穿衣服、拿水杯,甚至水果切好送到嘴里……这些行为影响了孩子的独立,阻止了孩子的成长。我们指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自理自立能力,让孩子理解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辛苦,学会说“谢谢您,我自己来”。尽量不接受祖辈的过度帮忙,让自己充满成长的成就感。



爷爷奶奶用心听,学的知识教给您


从孩子入学那一刻起,老人们就充满了担忧与焦虑,他们也想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我们开展“我给爷爷奶奶当老师”的活动,请孩子每天给爷爷奶奶讲一遍当天学习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分享在校学习生活,让祖辈放心。孩子在教的过程中,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还向老人们展现了自己的校园生活,让老人们了解现代学校教育模式,让祖辈看到孙辈的努力和进步。


爷爷奶奶一起来,带你走进新科技


信息化时代,很多老年人“落伍”了,拿起手机不知道怎么用,打开电视不知道怎么搜索……于是,我们开展“小老师教科技”活动,请孩子从教爷爷奶奶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开始,再到学习使用智能家电。帮助老人跨越电子鸿沟,融入智能化,让爷爷奶奶也成为“时髦”的老年人。


隔代教育,既有祖辈对孙辈的影响,也是孙辈与祖辈的互动,是一种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正确看待隔代教育,不错过但也不越过。父母是孩子教育的“主力军”,引导祖辈当好“助力军”。





专家进课堂,携手促成长




吴镜,河南省实验小学教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校十佳师德先进个人。曾获郑州市金水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主持省级课题,多次获得省优质课一等奖,主持和参与的多项课题荣获河南省优秀成果奖。


“家长专家进课堂”是我校的传统品牌活动,我们巧借家长资源,借用家长职业的多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邀请家长走进我们的课堂,引导家长发挥自身优势,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向社会的窗。学校通过课程整合,将家长课程列入学校课表,成为我校正式的、常态化的课程,构建校社共育新模式,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学生成长。


认识职业多样,埋下理想种子


“家长进课堂,讲讲每一行。”家长的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是宝贵的资源。我们充分引进家长资源,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进入学校课堂,向学生分享自己的职业历程、经验和技能,介绍自己所在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不同职业领域。家长职业的多样性,为学生播下理想的种子,为孩子提供更多职业发展的参考,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职业理想,点燃自己对未来职业的憧憬,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方向。



我们邀请在交警支队工作的家长,讲述警察职业的伟大与奉献;邀请当眼科医生的家长,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邀请南航的空乘家长,为孩子们带来一场礼仪盛宴;邀请在气象局工作的家长,激发学生对天文气象的兴趣;邀请桥梁设计师,讲一讲郑州立交桥的设计理念,让学生感受城市发展的迅速;邀请黄河水利委员会家长,带领学生深度了解黄河文化……每位家长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备课。在授课过程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高深的专业知识讲解得浅显易懂,让每位学生眼睛闪亮,收获满满。


学习模范人物,树立报国志向


家长资源丰富多样,我们可以邀请其中的英雄模范、先进典型、榜样人物,参与家长专家进课堂活动,补充校园的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形成家校共育新模式,提升家校共育实效。


我们邀请了学生奶奶、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薛荣为学生讲党课,引导学生从小听党话,跟党走,做红色接班人。我们还邀请了学生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周学田,请他为孩子们讲述抗美援朝的战斗故事,勉励孩子牢记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全国劳动模范”王百姓走进课堂,讲述他排爆防爆的故事,告诉学生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活出生命的价值……


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都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他们参与“家长专家进课堂”活动,为孩子的人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怀一颗爱国心,存一份报国志,与祖国的命运共生息。


搭建沟通桥梁,和谐亲子关系


“家长专家进课堂”充分挖掘家长的丰富资源,扩大孩子们的视野,为孩子打开一扇窗,让孩子看到社会,看懂中国,看向世界。每一位家长在自己的行业里都是一颗闪亮的星。他们带领学生看到校园以外的世界,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点燃他们的学习兴趣。


“家长专家进课堂”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带来自豪感,让授课家长的孩子对父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拉近了亲子关系。通过课堂学习,孩子更深入地了解了家长的工作,体会到家长的辛苦和不易,看到家长的努力和拼搏,从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家长专家进课堂”可以帮助家长借此机会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从家长到讲师的角色转变中,也让家长感受为人师的不易,增加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增强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办好“家长专家进课堂”,让家校之桥建立得更加坚固、踏实。


我校“家校学院”定期对“家长专家进课堂”的课程开展综合评价,为优秀授课家长颁发荣誉证书,激励更多家长走进校门,走上讲台。我们还收集整理了多年来“家长专家进课堂”的课程资料、影像资料,汇编成册,集结出版发行,辐射影响更多人,打造省实验家校共育新成果。



写在最后


河南省实验小学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出发,笃行新时代生命教育主张,引导家长们与学校同向而行、同频共振,共同培养具有“红色的根、健康的身、聪明的脑、向善的心”特质的实验学子!






《班主任理论与实践》简介



《班主任理论与实践》创刊于2022年1月,是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连续出版学术辑。刊物聚焦中小学党建引领下的学校德育工作,以引领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加强专业理论建设,强化成果积淀、改革实验、推广运用为主旨,重点关注立德树人、班主任工作室之声、教育故事、一班一世界、班队会案例、校社共育、心理沙龙、名班主任支招,创新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主张与策略,是展现教育者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的高质量学术平台,更是广大班主任和学校管理者们互帮互学的阵地、激励前行的精神家园。




《班主任理论与实践》栏目介绍



封面人物:通过分享学校优秀班主任群体或个体优秀德育工作者的先进经验,展现学校班主任队伍高质量发展样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向纵深发展。


立德树人专栏:分享德育专家的前沿理理念、实用策略,强化学校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切实增强德育实效。


班主任工作室之声:分享全国8000个班主任工作室的研究成果以及发展动向。


教育故事:分享以爱岗敬业、价值观教育、班级管理、师生沟通、家校共育等为切入点讲述自身工作中的育人故事,结合新时期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新情况、新变化,彰显教师人格魅力,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


 一班一世界:分享班主任在班级组织与建设、活动管理、文化建设、突发应对、班级评价等班级特色内容。


班队会案例:分享优秀主题班会、微班会、队会。班队会课是学生道德生长和集体建设的德育阵地,更是班主任解决班级管理问题最好的突破口。


校家社共育:分享班主任、家长和教育专家在校社合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心得体会、研究成果等。


心理沙龙:刊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咨询、诊断、疏导与矫正的优化实践策略案例。


名班主任支招:联合国内知名教育专家,以“一问一答”形式给教师支招,旨在解决班主任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切实困扰。




《班主任理论与实践》投稿说明



邮箱投稿:cqbzr2021@163.com


邮件主题格式:姓名—手机号—栏目—文章主题。


1.文稿末请注明所投栏目、作者简介、海马体登记照或者工作照一张,任职学校、职称职务、通信地址、联系电话、微信或QQ号、邮箱等信息。


2.附上论文查重文件一份


3.如有必要,请另附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教学照、师生照5—8张,照片大小2M以上。


4.文章须体现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应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内容充实、资料翔实、数据可靠、论证严密、逻辑清晰、文字规范。


5.质量要求:具有原创性、创新性、实践性、推广性。


6.来稿须符合栏目要求,并注明所投的栏目名称。


7.请勿一稿多投,不收取版面费,一经录用即寄采稿证书、编委证书。


来源:《班主任理论与实践》杂志、河南省贾福霞名班主任工作室




河南省实验小学
启智励行,明德致远。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优势,搭建学校、社会、家庭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