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泽如光 虽微致远

教育   2024-09-10 17:40   河南  

教师节快乐

 师泽如光  虽微致

实验人的故事有滋有味!

时光悠悠

岁月如流

第四十个教师节已然来临

这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更是我们对教育精神的一次深情回望

今天,四位实验人敞开心扉

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传播教育的“小美好”



01
我和我的第一届毕业生  记忆留存

1997年12月,河南省实验小学一年级5班集体照

亲爱的同学们,看到这张照片,心中无限感慨:“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仿佛就在昨天,我还站在讲台上迎接你们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小脸,而如今,你们将迎来不惑之年,准备新的挑战。不管怎样,我希望你们能珍惜身边的朋友,继续怀抱热情,勇敢追梦,即使前路漫长且充满艰辛,也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愿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张文捷  

(原载于2024年9月5日省教育厅公众号)




02
我与教师节共成长   成长足迹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灵魂的工程师。想起这些年的教学生涯,满满都是感动。从黑板粉笔到智慧黑板,教学方式在变,但热爱不变。最难忘的是那些瞬间,当学生的一句“我懂了”,比任何奖杯都珍贵。难忘那个在雨中为我撑伞的学生,那一刻,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教师节,向所有用心灵照亮他人的老师致敬!

自从我开始执教,所获得的体验非常深刻且丰富,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重大责任。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我们的言行举止、教学态度和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敬畏之心,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艰辛与快乐并存。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心、爱心和恒心的工作。面对不同性格、不同基础的学生,我们需要因材施教、耐心引导。虽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每当看到学生在我们的帮助下取得进步、收获成长时,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与演变。回顾教学这些年的历程,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变化:

1.从传统讲授到互动探究:传统的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讲授法传授知识。而现在,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采用小组合作、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等互动探究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资源。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引入,使得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3.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知识传授,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4.家校合作与社会参与: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现在,家校合作日益紧密,家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与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同时,学校也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

总之,从教以来的感受是复杂而深刻的。我深感教育工作的责任重大、艰辛与快乐并存。而教师节则是一个让我们感受到关爱和尊重、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特殊日子。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用爱和智慧,点亮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引领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白小玲  

(原载于2024年9月6日省教育厅公众号)



03
我出生在这天  特殊烙印

作为教师,生日又与教师节这一特殊时刻的交汇,这一天赋予了我不一样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日期重合,更是对我教育生涯的一种深刻寓意和美好祝福。

这种巧合不仅让我感到一种宿命的温暖,更深刻体会到了教育与传承的力量。父亲是一位教师,我从小就耳濡目染,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肩负的责任。而今,站在讲台上,望着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我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责任,更是塑造灵魂的使命。

这种缘分让我深感荣幸,也提醒我要不断努力,不仅要传承家族中优良的教育传统,更要创新教学方法,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我深知,教师的每一分付出,都会在学生的成长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我也感激这份缘分让我在学生们的祝福与关爱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生日。他们的笑脸、他们的祝福、他们的成长,都是我作为教师最宝贵的财富。这份师生情谊,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因此,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更加珍惜与学生们的相处时光,用心去理解他们、关爱他们、引导他们。我希望能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陪伴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份缘分让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份职业带给我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作者:王凤  

(原载于2024年9月9日省教育厅公众号)



04

擎着征途中的明灯  

争做新时代大先生

作者:王献甫  

(原载于2024年9月6日光明网)


今年暑假以来,我一直痴迷于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世界里,数十本他写的书和写他的书以及与他有关的林林总总,萦绕在我的生命的各个角落。他那诲人不倦、谦和友善、奖掖后人、无私奉献的教育家形象,立体而全面地矗立在眼前;他那恒久弥新的教育思想,已然深深地烙刻在我的心灵深处,并和着过往的记忆,串成了一条长长的河——

大家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新中国教育界第一代大师。先生出生于1894年10月,今年是先生诞辰130周年。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学工作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准确地说,我对先生的粗浅了解始于中学,且不说那时课文中《多收了三五斗》《景泰蓝的制作》尚记忆犹新,更为难忘的是当年经常读的课外读物就是先生1984年题写刊名、由河南教育社主办的《中学生阅读》杂志。1988年那年7月我参加高考,作文题目就是“习惯”。

叶圣陶先生年轻时曾做过10年小学语文教师,1941年,47岁已经不做教师的他写下了《如果我当教师》不朽名篇:“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为小朋友”“我将特别注意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譬如轻轻的开关门窗、精心着意的种植菜蔬,还要养成语言思想的好习惯”“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或者做功课显得很郁闷的时候,我绝不举起手来,在他们身上打一下,损伤他们的自尊心”“我还是做小朋友家属的朋友,对他们的亲切和忠诚与小朋友一般无二”……对照叶先生这面镜子,我在扪心自问,这种蕴含着“爱的教育”智慧,我、我们做到了吗?我们做到了多少?如果我们与孩子与家长相互都做到了“亲切而忠诚”,那将是多么和谐的校园生态啊!

1949年8月,叶先生负责拟定新中国第一套中小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他把培养学生“对劳动跟劳动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无限忠诚,随时准备克服困难和战胜敌人的决心和勇气,服从公共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的集体主义精神”列为第一项目标,其实,这就是先生课程育人理念的先觉实践。他还主张“每一门功课犹如车轮中的一根辅,许多的辅必须集中在教育的轴上,才能成为把国家民族推向前进的整个轮子”,强调各科综合施教融合育人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性。当今,我们新课标一再强调的跨学科学习、大单元学习等理念,不正是对先生这一各学科融合育人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吗?

上世纪80年代初,将近90岁高龄的叶先生曾发表过经典论断:“办教育与种庄稼相仿,受教育的人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给他们充分的适合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但是办教育比种庄稼复杂得多,种庄稼只要满足庄稼生理上生长的需要就成,办教育还得给受教育者提供陶冶品德、启迪智慧、锻炼能力的种种条件,让他们能动地利用这些条件,在德智体各方面逐步发展成长,成为合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叶先生的意思是说:学生和庄稼都有生命、都能自主生长;只要是阳光雨露肥料充分就能满足庄稼生理性即自然生命的生长需要;但对于高级生命体“人”来说,不仅有自然生命,更有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需要更多的更优质的养料供应和适当的时空条件,才能拓展其生命的长宽高,从而达到生命充盈、服务社会的理想境界。今天我们重读这一闪耀着生命光辉的著名论断,依然深受教育和鼓舞。先生的教育经典论述,为我们正在倡导和实践的“新时代生命教育主张”提供了新的注脚和教育智慧,我们要坚定不移探索实践基于新课标新教材视域下的生命课堂新样态,培育未来堪当民族复兴、强国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并以此向老一代教育家表达敬意!

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身体力行、孜孜不倦地引领着我国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语文教育教学的方向。如今,在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的全部学科的课时总时长里,语文占比高达20%-22%,在各学科中发挥着“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的独特育人优势。学习中,我特别留意了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叶圣陶元素:直接入选的作品有《小小的船》(一年级上册课文第2课)、《瀑布》(三年级上册第21课)、《荷花》(三年级下册第3课)、《爬山虎的脚》(四年级上册第10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下册第17课);改编整理的作品有《牛郎织女(一)(二)》(五年级上册第10、11课);还有他的长子叶至善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四年级上册第19课)等等,历经建国以来多次教材删改,这些作品一直都是保留文本,可以说我们和我们曾经、正在施教的“小朋友”们,都是或者正在伴着这些作品成长的。教材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理解国家选用叶先生元素进入教材对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及立德树人重要价值的立意考量,对这位一生为语文教育鼓与呼的大先生,给予高山仰止般的敬意和爱戴!

1985年9月8日,叶圣陶先生为我国第一个教师节题词“乐育英才”,并写下了一段勉励老师们的话:“教育工作不是一个人所能搞好的,需要全体教师们共同的努力,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能够与志向、兴趣相同的人合作。教师们应该希望自己的学生多能、多智、多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就要永远求长进”。在第四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体悟叶老的教育思想,重温叶老的殷殷寄语,我深受教育并将团结带领志同道合的老师们,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扎根于小学阶段“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叶圣陶语)这片神圣沃土,擎着教育这盏我们征途中的明灯(叶圣陶语),持续精进,引领孩子们在学科课堂和家庭、社会大课堂的相互交往中,提升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 滑动查看全部文字 ]



教师节快乐

今天是第四十个教师节,

让我们再次聚焦“大国良师”的时代画像:

坚定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陶冶言为士则、

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涵养启智润心、

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秉持勤学笃行、

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勤修乐教爱生、

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树立胸怀天下、

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

我们要大力弘扬、

时刻践行教育家精神!

让我们一起坚守教育的初心,

用力量影响每一位身边“成长中的教育家”,

用躬耕的姿态培育新时代的脊梁,

一路风雨同行,

一起向阳成长,

共同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书写辉煌篇章!


*
END

统筹:严贤良   崔海涛  

排版:付梅妍

审核:张春玲




河南省实验小学
启智励行,明德致远。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优势,搭建学校、社会、家庭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