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回首,却终将告别,这跌宕起伏又生动活泼的十年
财富
财经
2024-10-10 20:20
北京
点击上方关注“保险八卦女”,
由业界贼有良心的八卦姐打造。
重要提示:
微信改版后找不到美腻专业的八卦姐?
表急,这样做,我们就不会走散在茫茫人海了: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的“保险八卦女”,
->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3.0%落幕了,2.5%分红结束了,2.0%万能也没有了。
既如此,倒不如趁十月十,来回顾一下,这跌宕起伏又生动活泼的十年。这一年,当时的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3〕62号),结束了1999年开始的长达14年的最高2.5%的预定利率上限,将普通型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提高至3.5%(年金险最高可以到4.025%),史称“费改”。在这一调整之下,普通型产品肉眼可见的便宜了20%甚至更多,其中,又以重疾险最受关注。和八卦姐一样在红旗下生长起来的70/80后,很多都是在这个阶段买入第一份重疾险。除了价格的变化,这代人的风险意识相对到位,且也到了成家立业责任重大的阶段,再加上部分公司推出费率极低的定期纯重疾险,让购买决策毫无难度。八卦姐当时的重疾险,就是和精算、理赔的专家们一起买的,每个人还是一买好几份,简直就是一个大团购。今年理赔的时候看了当时的价格,低到怀疑人生。
当然,重疾险的迅猛发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代理人人数的增加,这两个数量是呈高度正相关的。除了重疾险,返本年度快、高现价的中短存续期产品,也登上历史舞台。尤其是一些“资产驱动型”公司,在银保、网销渠道不断提升产品收益率,返本年度越来越快,产品实际存续期也越来越短。随着销量的增高、平台的提升,也留下了一地鸡毛。尤其一些民营企业,当年舞得有多欢快,现在就有多烫手。- 2019年,4.025%年金落幕,增额终身寿登上C位
2019年,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拐点,4.025%年金险全面停售,回到和其他普通型产品一样的水准,都设定在3.5%。彼时,市场上掀起一波4.025%年金大抢购,叠加结算利率相当可观的万能险,一时风头无限。
你方唱罢我登场,也就是在那时,增额终身寿险站上舞台C位。其实,增额终身寿在2013年左右就有了,只不过当时光芒被4.025%年金产品掩盖。但是2019年之后,增额终身寿就一发不可收拾。3.5%复利递增,终身保证利益,不受利率和环境波动影响,缴完费现价打平。尤其一些在中介渠道销售的产品,更为激进,部分产品甚至缴费期间就能打平。根据13精的统计,2023年有44家公司保费收入排名第一的产品是终身寿险,在个别公司,增额终身寿的占比甚至高达80~90%。而且这种情况并没有随着3.5%定价利率时代的结束而结束,因为,在市场大环境变化和利率持续下行的情况下,全民对“安全、保底、刚兑”的无限渴望,很大程度都在增额终身寿得到寄托。- 2023年~2024年,相继告别3.5%和3.0%
然而,利率走低的趋势并没有改变,行业潜在的风险也在日益累加,从2023年开始,监管全面控制负债成本、防止利差损。2023年6月30日,首先调降了分红、万能和投连的演示利率,告别了多年以来低中高三档演示。万能的演示利率上限由4.5%降到4.0%,分红虽维持了4.5%的红利利益演示,但在今年,行业就迎来了红利实现率“限高令”,同样的,万能险的最高实际结算利率也在“窗口指导”下逐渐降低至3.2%甚至更低水平。
当然,除了演示利率,去年更受关注的是731告别3.5%预定利率。更没想到的是,时隔一年之后,2024年8月31日,我们又全面告别普通型的3.0%预定利率时代,进入2.5%时代,而分红和万能,则在10月1日开始,全面进入2.0%以及保证利率上限最高1.5%的时代。从3.5%变为3.0%,用了十年的时间,而从3.0%降为2.5%,仅用了一年时间。这个问题,请放到特定历史长河中去看。我们现在有落差,是因为从3%+的时代走过来,但是往前看,谁又能说2.5%或2%,不会是将来的“想当初”?
前面提到,随着费改的开启和代理人数量的持续增长,重疾险的增长也同样迅猛,重疾险总保费在2016年至2018年间年增长高达40%以上,这个单一险种,一度成为保险公司保费和利润的重要来源。这个时期的重疾险可谓百花齐放,不仅价格越来越低,保障还越来愈高,风险容忍度也越来越大(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了再保公司不敢接保险公司自己上的情况)。从重疾到轻症到中症再到前症,从被保险人豁免到投保人豁免,重疾种类从50种到80种再到130种,你已经想不出来还有什么缝隙没有被重疾险覆盖了。与此同时,价格却并没有等量提高,反而是卯着劲降低。这种做法,当然给老百姓以更低价格买到更高更全保障的机会,但同时也为后续的理赔埋下了长期隐患。
2021年,新旧重疾定义切换,甲状腺癌被踢出重疾队列,重疾和轻症种类也重新被定义。彼时,全行业掀起一波停售高潮,再叠加轰轰烈烈的“理赔择优”,2020年重疾险保费收入达到4904亿元高峰,可能也是重疾险最后的高光时刻。
但实际上,如果只看新单保费,从2019年起,重疾险就持续负增长,到如今已连续5年负增长。如今,随着3.0%时代的落幕,外加“报行合一”的执行,重疾险保费也实打实地涨了。尤其对于未成年人,行业平均涨幅在30~40%之间。你说贵吗?肯定比以前贵。但是,该买还是要买。毕竟,孩子的健康是父母一辈子的牵挂,而且即使涨价了,保费水平也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另外,医疗险也要配齐。说起医疗险,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款网红产品——百万医疗险。这个诞生于2016年的产品,以百元保费撬动百万保障,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而且其迭代更新之快,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和中国速度”,今天你新增一个特需责任,明天我就把范围扩大,今天你新加特药保障,明天我就比你多几种,诸如此类,举不胜举。一时之间,几乎人均一份百万医疗。但是这两年,随着惠民保的持续扩大、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升级,以及DRG的实施,医疗险也出现了分化。百万医疗还是中高端医疗甚至高端医疗险,究竟哪里才是商业保险发挥价值的地方,相信我们心里都有答案。即便是癌症这样的大病,医疗费用的负担,很多人可以承担得起,但是收入损失补偿这一块,重疾险功不可没。那专门的收入损失或失能险呢?我的真心话,这类产品虽然这几年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无论从理赔的支付条件或支付方式,还是社会的配套支持上,和重疾险“一旦确认,钱马上到账”的感觉还是不一样。所以,即使涨价了,只要能买,重疾险和医疗险,还是不能落下。
如果说储蓄类产品和重疾险因为预定利率的下降、定义的调整等,产品利益受到一定影响,那么政策类保险,则完全反之。2022年,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个人养老金全面推出。根据官方今年6月份统计数据,试点的36个城市和地区,共有6000多万人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以保险产品为例,主要还是以养老年金为主,部分公司推出返还时间更早的两全险。现在,虽然预定利率下调了,但是保障叠加每年最高5400的节税额,在如今的形势下,还是比较诱人的。毕竟,延迟退休也落地了,只有早点做准备,将来才能更从容。除了个人养老金,税优健康险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实际上,税优健康险不是新鲜事物,2015年,原保监会就下发了《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开展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但是产品并不简单,退税流程也相对复杂,一直有点不温不火。去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新政策放宽了投保条件,不仅可以为自己投保,还可以为家人投保(直系亲属);另外,享受税优政策的产品类别也从医疗险扩展为医疗险、重疾险和长期护理险;再加上个税申报系统的优化,整个流程非常轻松丝滑。当然,个人养老金和税优健康险,作为事关民生之大事,对保险公司的资质是有一定要求的,只有满足了各项条件,才可以销售这两类产品。因为预定利率的调整,各家公司的新产品也在陆续上架过程中,后续可以专门聊聊税优护理险,比较主流的税优健康险。反正我是给孩子买了(自己过不了核保┭┮﹏┭┮),退税退在我身上。个养的12000,加税优健康险的2400,也是不小的一撮“羊毛”。一不小心,写得有点长,但这也只是这十年长河中保险业的部分缩影,监管主体和政策、投资和偿付能力、互联网销售、分级分类、销售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八卦姐无法一一覆盖,不妨在留言区说说你的感受?毕竟,这十年啊,如此灿烂又鲜活,现在结束了,多少来点感慨不是。不破不立,谁又能说,调整后的明天不是更好的未来呢。
保险八卦女
二十余年保险产品经验,只为你推荐最合适最值得买的保险产品,少走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