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保险八卦女”,
由业界贼有良心的八卦姐打造。
重要提示:
微信改版后找不到美腻专业的八卦姐?
表急,这样做,我们就不会走散在茫茫人海了: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的“保险八卦女”,
->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PS:本文仅针对八卦姐手里持有的香港保单,不代表所有公司所有产品的表现及反馈,请勿对号入座。
再PS:最近有点懈怠了,原因众多,其中之一要数《故乡,别来无恙》,太上头,而这里面刚好又连带宣传了两样我爱的,保险&成都。有追剧的来说一说,下次是不是可以展开聊一下这个剧里的保险问题?
打开香港保诚官网,看到最新的保单价值数据更新了。
那就先说说钱的事儿。
1、离预期似乎近了一点的分红收益及真心低的保证利益
其中,保证部分是确定的,不会变的,非保证-计划书是指当时投保的时候计划书上显示的将来的数字,非保证-2022保单价值,则是根据今年最新的官方发送的保单价值计算而来的,非保证部分就是包含了归原红利和特别红利之和,大概能到计当年计划书数据的70%~80%。
今年630之后,内地分红险也要公布红利实现率了,从目前的答卷来看,整体还是令人满意的,基本在80%~120%之间。
但还是有人要问了,既如此,为何同样是分红险,香港和内地的长期收益看上去差那么多呢?
实际上,两边产品的侧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
香港保险的方向是较低甚至很低的保证收益,外加预期更高的长期浮动收益,但是内地则通常是更高的保证收益,外加相对稳定的部分浮动收益。两地的投资侧重点也完全不同,香港保险公司通常会选择较高的权益类资产,较低的固收类资产,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预期。反之,内地的保险资产运用是以安全、稳健为首位,在此基础上获得一定的稳定的长期收益。
有数有真相:
香港某保险公司的终身寿险,增长型资产占比最高可能达到75%,即使是重疾险,非固收类资产也有可能达到45%~75%。在这样的资产组合下,预期浮动收益自然会很高,当然,风险也同样。
而内地2022年寿险资金运用上,银行存款和债券的占比超过一半,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只占13.15%,因此,与之相对的,资产的安全性和保证收益相对更高,而浮动收益就没有那么高。
这里不是说谁比谁更好,而是希望大家了解不同的逻辑。说实话,中国老百姓本就对保本、安全有着无比执着的追求,经过疫情三年,更是如此,当然,我们也追求在此基础之上的高收益。但是,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你就要搞清楚,到底哪个是你最需要的。
最怕的就是,根本没搞清楚预期收益不确定这一点,而盲目购入。
至于资产保全这一点,如果你家里有体制内人士,每年一度的资产申报不陌生吧?无论内地保单香港保单,一概乖乖给我写清楚。
4、有感而发的增值服务
八卦姐知道,香港那边保险公司,也会提供一些增值服务,但不知道是保单金额的关系还是人在内地的原因,从未享受过那边的任何服务。反而是想要得到正常的服务时,客服电话几十分钟没人接。
但,今天要额外说一下内地的健康服务。
说实话,以前我也没想过,会因为服务倒推去买产品。但是服务这个东西真的,一旦用上就舍弃不掉。就拿姐最近的亲身经历、频繁造访北上两地的大医院来讲。若不是手握几家公司的“门诊挂号+陪诊服务”,现在可能也没时间精力来写文章,而是在网上搜索协和、上海胸科医院、人民医院的挂号攻略,或者找关系,甚至找黄.牛的路上。以前,小毛小病的时候我用最多的是“视频医生”,但今年,C位必须给“挂号+陪诊”,用过的都知道真香,没用过的都去看看你是否也享有类似服务,千万别浪费了(当然,如果你健健康康的不需要,那自然更好,怕就怕很多人压根不知道手握这样好的资源却生生给浪费了)。
具体的今天也不展开了,不是今天的重点,只是想告诉大家,这些隐形的服务,也是需要极大成本的。内地保险公司这一块上,已经做得非常超前了,当然,这也和我们的医疗体系/制度有关。如果你说你不关心这些,只关心钱钱来钱往钱何处去,那么你可能需要一位像张沛那样的保险销售人员,帮你捋一下手里的保险合同。
连健康险都没有,就谈香港保单,那是有点想多了哈。
最后,小总结一下,香港保险有它的优势,比方全球资产配置、多币种选择、费率灵活性较高、较高的长期预期收、隔代投保、医务财务核保、变更被保险人等,但是它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法律风险、汇率风险、保证利益低、前期现价低(退保损失)、外汇管制、理赔实操等。
另外,你再仔细看看香港保险的那些优势,真的不是我等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如果你已经资产千万,那没问题;但如果你就是个小中产,只是朦胧觉得该放一点东西在外面,那真的大可不必。
得,就这样,继续去追天府四大金刚了。
留言区也无需开战,八卦姐一贯的理念就是,存在即合理。我们要做的,是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