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
过去一年,中交二航局各单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集团“高质量发展提升年”部署要求,聚焦聚力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在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世界一流企业征程中,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即日起,公司微信公众号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背后的故事,以先进为榜样,锚定目标、勠力同心、开拓进取,推动现代二航建设,奋力谱写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大标兵获得者付望林:长江上的“筑梦师”
“将一辈子奉献给了大桥,不留遗憾。”在从业31年之际,中交二航局双柳长江大桥项目负责人付望林这样感慨。这位曾参与过武汉阳逻长江大桥、贵州坝陵河大桥、江西九江长江公路大桥、武汉沌口长江大桥等4座特大桥建设的建桥能手,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都奉献给了交通建设事业。
“只有发挥好了工作部署上‘扣扣子’、职责履行上‘担担子’、任务落实上‘钉钉子’精神,才能建设出高品质工程。”在多年的积淀下,付望林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管理理念。
双柳长江大桥是目前长江上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中交二航局负责施工的北岸主塔处于极其松软的泥质粉砂地层,为保证大桥“站稳脚跟”,主塔群桩基础设计深度达到117米,单桩直径为2.5米,这在整个长江流域的桥梁建设中都十分罕见。在当时,如何确保桩基施工进度与质量成了最大的难题。
付望林与项目技术负责人陈诚牵头成立了攻关小组,反复对比理论技术与现场实际效果,经过不懈努力,攻关小组通过改进钻机钻头与钻孔工艺,成功解决了速度问题。而对于成桩的质量,付望林更加“执着”。
钻孔深度达到126米,符合常用规范的泥浆已难以适用于现有的桩基浇筑,而这种泥浆作用旨在保持孔壁的稳定和防止泥沙沉积,这是保证成桩质量的关键。在施工进度推进会上,项目团队针对是否重新调配泥浆进行了激烈讨论,部分施工班组认为目前胶体率达到96%以上,含砂率达到2%以内的泥浆已经达标了,不用再费时费力重新调整。
而付望林等人的想法最终征服了大家:“磨刀不误砍柴工,调整泥浆不仅是为了更快清孔,更是为了减少桩底沉渣,是十分有必要的。”最终,在多方配合下,项目团队调制出胶体率98%、含砂率低于0.5%的超高标准性能泥浆,有效保证了桩基成孔质量,经检测,60根桩基均为一类桩。
大桥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高空作业风险高,付望林牵头多次对不同进度时期的风险源进行识别,用多年的一线建设经验把控管理细节,为边跨钢箱梁吊装、猫道架设、主缆索股架设等施工保驾护航。
随着时间的积累,付望林在不断“升级”。目前,项目已经进入收官之年,也获得了交通运输部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机遇与挑战不断出现在他的面前。“此生与二航桥梁‘结缘’,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使命。唯有责任与担当,是前进的不懈动力。”这是付望林坚守了半生的职业信念。
2025
来源:双柳长江大桥项目
作者:许豹
编辑:柯祥虎
我知道你 在看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