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啸波 沈剑
联合撰稿 / 范政强
2021年6月,体育仲裁法庭(“CAS”)的一纸裁决书将中国“飞鱼”孙杨打入冷宫,数年无法角逐任何游泳赛事。今年5月底,孙杨解禁复出;但是,手握三枚奥运金牌的泳坛天才仍然无缘巴黎奥运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总局”)的一道禁令,将孙杨拒于国家队大门之外。
图1:巴黎奥运会选拔办法
体育总局在2014年制定了《反兴奋剂管理办法》(“《办法》”),其中第三十四条规定:
故意使用兴奋剂,情节严重的运动员和辅助人员在禁赛期满后四年内,不得以任何身份入选国家队。
这就是著名的“兴奋剂违规者不得入选国家队禁令”(“禁令”)。在2021年的《办法》修订版中,体育总局为了加强反兴奋剂管理的力度,从适用对象和适用期限两方面,进一步提升了该禁令的效力。如今的规定为:
因兴奋剂违规被禁赛一年以上(不含1年)的运动员和辅助人员,不得以任何身份入选国家队。
按照旧规,解禁复出的孙杨可以入选国家队,因为他的违规并不涉及使用兴奋剂。然而按照新规,孙杨将永远无缘国家队,因为他的禁赛期超过了一年。尽管如此,仍然有以下两个途径,可能帮助孙杨重新叩开国家队大门。
(一) 搁置禁令适用
2021年6月,CAS的复裁仲裁书公布后,孙杨再次向瑞士联邦最高法院(“SFT”)提起上诉,请求撤销仲裁结果。但是,SFT在2022年的2月以无权管辖为由,驳回了上诉。至此,本案似乎已经盖棺定论了。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孙杨案审理期间,瑞士修订了《国际私法》。于2021年元旦开始生效的修订版,将“涉罪复裁”这条判例法正式编入了成文法典。即,如果刑事程序显示仲裁结果受到了犯罪行为的影响,当事方有权诉请复裁;而且,即便因故无法提起刑事诉讼,当事方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提供证据、发起上诉。
图2:瑞士法下的“涉罪复裁”
那么,兴奋剂违规的纪律案件中会涉及什么犯罪行为呢?伪证罪。任何法律程序都离不开证据;而提交证据往往会涉及伪证行为。根据瑞士法律,证人、专家或翻译在司法程序中提供虚假证供、虚假意见、虚假报告或虚假翻译构成伪证罪,应被处以5年以下的监禁或课以罚款。该罪名同样适用于在仲裁程序中的伪证行为。
图3:瑞士法下的伪证罪
孙杨案中,WADA方面的证供材料,从证人口供、专家意见、书面报告到证据翻译,均涉及大量的伪证嫌疑。略举一例,采样公司IDTM提交过一份2017年的采样报告;该报告的“署名作者”是检查官Simoes,“落款日期”为2017年11月1日。但是,该报告电子文档的元数据显示:其创建者并非Simoes,而是一位IDTM的前员工Medveczky;并且,该报告电子文档的创建日期是落款日期一年之后的2018年11月17日。因此,这份报告很有可能原本并不存在,是专门为了孙杨案而杜造出来的。
图4:Simoes报告元数据翻车
一旦孙杨利用“涉罪复裁”的诉由再次向SFT提起上诉,CAS仲裁书中的禁赛处罚就将失去终局性,而成为待定裁决。那么,至少在上诉期间,体育总局的“禁令”即失去了适用的基础。SFT的上诉审理程序一般需要半年以上,如果掌握好提起诉讼的时间节点,孙杨完全可以利用时间窗口,在2025年的新加坡游泳世锦赛上代表中国队劈波斩浪。
(二) 废止禁令条文
为了保证各反兴奋剂组织不折不扣地执行WADA制定的规则,《世界反兴奋剂条例》(“《条例》”)条款23.2.2列出了若干必须“原文照搬”的法条,其中包括条款10“对于个人的处罚”。条例特别规定:对于上述列出的法条,反兴奋剂组织在自己的规则中不得增加新的条文,除非新增的文字不会改变《条例》原来的效果。简而言之,就对运动员的处罚来说,各反兴奋剂组织的规则的规定不得与《条例》的规定相冲突。
图5:《条例》中的不得冲突规定
体育总局的《办法》禁止因兴奋剂违规禁赛1年以上的运动员入选国家队。对中国运动员而言,不得入选国家队,基本上就无缘任何国际比赛。比如,中国泳协的国际比赛选拔办法即明确剥夺了禁赛1年以上的运动员参加选拔的权利。因此,《办法》中的禁令实质上构成了在国际赛场终身禁赛的效果。
根据《条例》的规定,终身禁赛仅适用于两种情况。其一,是针对特定的兴奋剂违规;比如:贩卖禁药,给他人施用禁药,共谋、串联、报复之类的违规,最高“量刑”可达终身禁赛。其二,是针对多次兴奋剂违规;比如:在十年中累计第三次违规的运动员应予终身禁赛。由此可见,《办法》中的禁令一刀切地施行终身禁赛,不论兴奋剂违规的性质,或者运动员是否累犯,这显然与《条例》的罚则效果相冲突。
图6:关于“终身禁赛”的不同规定
再回到孙杨的个案。《条例》明确规定,“干扰兴奋剂检查”违规的禁赛期为4年。孙杨第二次违规,应加重处罚;但是,相应的禁赛期应在4年3个月(两次违规的禁赛期相加之和)与8年(第二次违规禁赛期的两倍)之间。因此,顶格处分只是8年禁赛,而非《办法》中的禁令所造成的“国际比赛终身禁赛”。
图7:《条例》的“量刑”标准
也就是说,《办法》中“禁止因兴奋剂违规禁赛1年以上的运动员入选国家队”的罚则,改变了《条例》中“个人处罚”条款原来的效果。因此,体育总局在《办法》中增添的这条禁令违反了《条例》的规定,应予废止;或者其适用应当仅限于《条例》项下的“终身禁赛”场景。
(三) 签约方的规则
然而,上述主张有一个需要推敲的环节:《条例》中禁止条文冲突的规定指向“签约方的反兴奋剂规则”;而中国反兴奋剂中心(“CHINADA”)才是《条例》的正式签约方,并非体育总局。那么,体育总局制定的《办法》是否属于“签约方的反兴奋剂规则”呢?
让我们尝试从《条例》和中国法律中间寻找答案。首先,《条例》将“签约方”定义为:
依照第23条的规定,承认并同意执行《条例》的实体。
然后,《条约》第23条规定“国家反兴奋剂组织”(“NADO”)可以成为《条例》的签约方:
下列实体可以成为《条例》的签约方: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国际残奥委会、国家奥委会、国家残奥委会、重大赛事组织机构、国家反兴奋剂组织……
由此可见,CHINADA是以NADO的身份成为《条例》签约方的。最后,根据《条例》的定义,NADO必须具备在国家层面制定反兴奋剂规则和执行反兴奋剂规则的权力:
国家反兴奋剂组织:由各国指定的、具有在国家层面制定和实施反兴奋剂规则、指导样本采集、管理检查结果和实施结果管理的主要权力和职责的实体……
请注意,《条例》在“制定反兴奋剂规则”与“执行反兴奋剂规则”这两个职责之间用的连词是“和”,而不是“或”。这意味着,NADO必须同时具有制定反兴奋剂规则和执行反兴奋剂规则的职能。但是,根据中国《体育法》,CHINADA只具有执行反兴奋剂规则的权力,而制定国家层面反兴奋剂规则的权力归于体育总局:
第五十五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反兴奋剂规范。
第五十七条:国家设立反兴奋剂机构。反兴奋剂机构及其检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开展检查,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
因此,在严格意义上,CHINADA并非《条例》所定义的NADO,因为它单独无法满足NADO的全部职能要求。
图8:CHINADA的组织架构
但是,考虑到CHINADA的全称为“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是直属于体育总局的事业单位。可以这么理解:CHINADA只是《条例》的形式签约方;而体育总局,作为全职能的NADO,才是《条例》的实质签约方。
所以,体育总局制定的《反兴奋剂管理办法》属于《世界反兴奋剂条例》条款23.2.2中指向的“签约方的反兴奋剂规则”。因此,体育总局在《办法》中增添的禁令条款,不得改变《条例》下“个人罚则”的原定效果。
注:
本文作者
王啸波 | 权益合伙人
段和段上海总所主任
邮箱:george@duanduan.com
业务领域:国际投资、融资与资本市场、收购与兼并、公司法律、国际业务及争议解决、数据合规
沈剑 | 顾问
美国俄勒冈大学法学博士。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开始执业,曾担任复星国际法务总监。另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新闻和体育管理两个硕士学位
联合撰稿人
范政强 |
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法务主管
上海律协公司律师专委会委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可将其视为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结论。如需转载或引用文章中的任何内容,请邮件联系我们:webmaster@duanduan.com;如您有意就该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本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