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荷名将邹维琏生平概述

文摘   2024-12-29 19:31   广东  

邹氏·人物



特别鸣谢邹齐鸿宗亲提供素材

抗荷名将邹维琏

#  邹维琏简介  #

邹维琏:明(公元?年至一六三五年)字德辉,一字德耀,号匪石,江西新昌人。即今宜丰县潭山镇龙冈村人。生年不详,卒于明毅宗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万历三十五年(公元一六0七年)进士。授延平推官。耿介有大节。天启中,为郎中。杨涟劾魏忠贤,被旨切责,琏抗疏论谏,谪戍贵州。崇祯初,召为南京太仆寺卿。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在事二年。剿海寇有功,为温体仁所忌复罢官。八年,起为兵部右侍郎,未上,而卒。

邹维琏,年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全靠母亲上山砍柴卖来维持生活,家境十分贫寒。少年时代他没有钱买书,便向四乡邻借阅,每次借书总是隔日即还,邻里们怀疑他没认真读。一次,他们拿来一本他曾借阅过的书,抽其中的一段考他,邹维琏从容自若,竟一字不差全文背出。他学习从不间断,上山砍柴,还边走边背诵文章。由于他刻苦自学,十九岁时补博士弟子,万历三十一年(1603)中举,三十五年(1607)中进士,大约在二十五岁时走上仕途。他因耿介廉洁,刚正不阿,怒刻阉党,抗“荷兰”有功而成为一位名重青史的千古风流人物。

人物生平

万历三十五年(1607)邹维琏中进士后,即分派为福建延平府(今南平市)推官(掌勘问刑狱的地方官)。他一到任,就将积累了十数年的疑案,一一判断 。使延平府人满为患的监狱,立刻空旷。

当福建巡抚袁一骥与布政使窦子称不和,以积怨罗织窦的罪名,并要邹维琏帮着搜集“罪证”时,邹维琏宁愿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与巡抚袁一骥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万历四十三年(1615)邹维琏从延平调京待命。此时,有位爱财如命的上司,要下属向邹维琏透风,说是某上司要提拔他,需带厚礼去投拜 。邹维琏听罢,拍案大怒道:“我宁可失去当官的机会,也决不能失掉我的气节”,只此一句话,得罪了上司。在京闲置了一年,到第二年才授以六品官阶的南京兵部主事。

天启三年(1623)邹维琏调进北京,起用为兵部主事。此时,正值魏 忠贤为代表的阉党把持朝纲。他素闻阉党种种罪行,十分不满,遂成为明代另一与阉党抗衡的政治团体——东林党的一员。

天启四年(1624)左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列举 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竭力弹劾。平日痛恨魏忠贤的人,上至首辅叶向高,下至各省部寺官员也纷纷写状弹劾魏 忠贤。魏忠贤忙求皇帝和客氏(皇帝乳母)的支持,假托圣旨,指斥杨涟,将他革职罢官,投入大狱。

一时满朝文武官员,个个胆战,人人自危。在这举朝上下默言俯首之时,邹维琏挺身而出,毫不畏惧地递上《劾魏 忠贤疏》。

他在疏中写道:“东厂太监魏忠贤,实属当朝大奸大恶,其种种不法罪状举不胜举,罄竹难书。下臣杨涟敢于揭露他的罪行,闻者无不气愤填膺,声泪俱下。……皇上百般庇护魏 忠贤,惟恐被人伤害,却对杨涟一片忠直之言严加督责,难道皇上果真曲直不明,是非不分,只为庇护一名恶贯 满盈的宦官而置江山社稷于不顾吗?……今魏忠贤的罪状正昭然于世,他不请死在皇上面前,也应该立即革去厂务的职,隐姓埋名,以谢罪天下。不然,一怒人怨,即便皇上不肯割舍忠贤,天下也会有代为铲除之人,到那时,魏 忠贤死尚不足惜,然于国家社稷又会有什么好处呢?……”

这一席话,掷地有声,义正词严,博得举朝上下一片赞扬。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火冒三丈,并假借皇上的名义,四处网罗邹维涟的罪名。

此时,有人劝邹维涟不要再与阉党作对,邹维涟泰然笑道:“我宁愿问心无愧 地死去,也不愿昧着良心苟且偷生!”

在法堂上,邹维涟把自己调入吏部以来的一切事实真象全部说了出来,审案官员无不叹服。可知他受了冤屈,也不敢违抗上司的旨意,竟以朋党之罪将他远戍施州(今贵州省正安一带)。

天启七年(1627)八月,崇祯皇帝嗣位。他即位不到三个月,便彻底铲除了以魏 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这年终,邹维涟受诏回京,举为南京通政参议,不久升为太仆寺少卿。

这时,已占据我国澎湖列岛 、登陆台湾的尼德兰帝国(荷兰),对我国沿海不断进挑衅,崇祯皇帝对此很不安。

为铲除这一边患,于崇祯三年(1630)三月将邹维涟提升为左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命他击退敌寇。

维涟一到福建即着手整顿军队,巩固海防,鼓舞士气。在沿海逐渐巩固,军队日益强胜的基础上,于崇祯五年(1632)十月,邹维涟亲自出征,同时严厉督责被招抚的海盗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出兵共同攻打海盗刘香,取得了捣 毁海盗巢穴的重大胜利。

崇祯六年(1633),荷兰军队侵占中左(今福建厦门市)。邹维涟渡江至海澄(今福建龙海县境内),集军誓师,诸将士歃血为盟。邹维涟一声令下,万帆竞发,水陆并进,官兵个个争先,奋勇杀敌,战斗十分惨烈,持续了八天八夜,生擒夷王,缴获船只器械无数,中左全境收复,把荷兰侵略军追 杀到东洋以外。

福建人民称颂说:“公一出兵,擒获夷王,歼灭群丑,收复失地,仅两个月便建大功、士气不衰,财帛少费,此闽省二百年所未有也。”

邹维涟回到朝廷后,受当权者温体仁的嫉恨被诬 罢官。第二年新任福建巡抚呈奏疏,力陈邹维涟抚闽时荡冠大功,崇祯方知被人蒙蔽,后悔不已。亲笔写下“天下第一清忠”的匾额赐予邹维涟,并下令加升三级任兵部左侍郎。可惜邹维涟还未动身上任,便病死在家中。

著作

《达观楼集》二十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撰《兵曹条议》,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禁毁。

 邹维琏墓

在潭山镇店上村(也叫莲花村)麒麟山上,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墓碑上刻有“钦赐天下第一清忠赐进士巡抚福建起升兵部左侍郎邹匪石之墓”。石柱上刻楹联:“片石千秋古,高山万载春”。墓前原有石人、石马,已毁,墓完好。


审核:邹序仪、邹明、邹锡尧、邹常举、邹海兵、邹光权(排名不分先后)

家谱

邹姓 起源

邹姓主要源自:姚姓、姬姓、子姓。

邹姓起源一

源于姚姓,姚姓之邹:舜帝,姚姓。舜擅长占卜预测,亦称姚舜。姚地大概在今河南濮阳东的濮城镇。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开创建有邹国,是最早的邹国。参见舜文化,虞舜文化。明朝姓名名典《姓觽》:邹国,舜后,姚姓。是殷(商朝)的诸侯国,邹国古城在今山东邹城 东南的古邾城。春秋初,邹国为曹姓邾人所夺,邹人被迫迁到今山东邹平南,后为齐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称邹姓,姚姓之邹的历史至少也有3500年,是最早的邹姓。

邹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鲁穆公所改设邹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分封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曹挟建立了邾国,又称邾娄国,初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陬村),春秋中期又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县纪王城)。邾娄国势小力单,后为大国鲁国的附庸国,并屡受鲁国的欺压和掠夺,到战国时期,邾娄国以邾、娄合音鲁国人读作“邹”,因而鲁国君主鲁穆公姬显在孟子的建议下,强行改邾娄国为邹国。周烈王姬喜七年~周显王姬扁二十九年间(公元前369~前340年间),楚宣王熊良夫亲率楚军灭了邹国,即邾、小邾二国,

掳走“二邾”的国君臣民,押解向荆楚西南方向迁移,经过数月长途跋涉到当时楚国的偏远荒芜地区居住,并在其地以邾国遗民之名建立了邾城(今湖北黄冈黄州乡禹王城)。邹国为楚国所吞并后,故国子民以原国之名为姓氏,称邹氏,世代相传至今,与曹氏、朱氏同宗同源,是为荆州邹氏。

邹姓起源三

源于子姓,出自多部”邹氏宗谱“”邹氏源于轩辕,舜赐子姓于契,受封于商“,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地邹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记·殷本纪》及《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叛乱后,约前1046年把商丘附近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庶兄长微子启,建立宋国,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此源流早于曹侠后裔数百年,为主要来源,约占邹姓百分之七十以上。

邹姓起源四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末期女真邹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八旗通志·列女传》记载:满族邹佳氏,亦称组佳氏,满语为Joogiya Hala,世居铁岭(今辽宁铁岭),属于满族老姓之一。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邹氏、组氏、铁氏等。

邹姓部分开姓始祖

微子启死后,弟微仲继位,据《中华邹氏南阳堂谱》记载:微仲八世孙正考父,为宋国上卿,正考父的儿子中有孔父嘉和宣靖父,长子孔父嘉(孔子六世祖)世袭为大司马,宋国发生华乱,孔父嘉罹难,子木金父奔鲁,以亡父之“字”即“孔”为姓;嘉弟宣靖留邑,以先父食邑地“邹”为姓。”奔鲁者孔,留邑者邹“。

邹姓迁徙传播

邹氏是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排第六十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45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5%左右。

先秦时期,邹姓的活动主要在山东地区。秦汉以后,邹姓很快迁到河南,湖北地区。三国两晋时,邹姓已挺进到陕西,南下渡长江入湖南、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唐朝时二次中原南下大移民,邹姓主体移入了江南,福建、广东等地的邹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朝初期邹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邹姓大约有1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第九十六位。邹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61.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这二省邹姓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福建、湖南,这二省的邹姓又集中了14%。全国形成了赣闽和江苏两块邹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邹姓大约有3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1%,排在第六十一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邹姓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明朝时期,江西仍为邹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38.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这二省邹姓大约占邹姓总人口的48.6%,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苏、湖北、浙江、山东,这五省的邹姓又集中了36%。宋元明期间600余年,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增加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向南和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赣、鄂、湘、闽为中心的江南邹姓人口聚集区。

邹姓 分布

当代邹姓的人口450万,为全国第六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邹姓人口由38万增到近450万,增长了近12倍,邹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邹姓人口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邹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38%,其次分布于四川、广东、福建、江苏、重庆、吉林、贵州,七省的邹姓又集中了37%。江西为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14%。全国形成了以赣、鄂、湘为中心的邹姓聚集区。在600年期间,邹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主要由东南部向北的回迁,南部向西部的迁移。邹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湘、赣、闽、黔渝、四川大部、湖北大部、陕西南端、山东东端、云南东部、广西北部、广东大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黑吉东部、辽宁南部,邹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5%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8%,居住了大约65%的邹姓人群。在粤桂南部、台琼、云川西部、湖北北部、陕甘宁南部、青海西部、河南南部、皖浙大部、江苏、山东中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东部、新疆西北,邹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4%—0.42%之间,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1.8%,居住了大约31%的邹姓人群。

邹姓 起源

邹姓主要源自:姚姓、姬姓、子姓。

邹姓起源一

源于姚姓,姚姓之邹:舜帝,姚姓。舜擅长占卜预测,亦称姚舜。姚地大概在今河南濮阳东的濮城镇。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开创建有邹国,是最早的邹国。参见舜文化,虞舜文化。明朝姓名名典《姓觽》:邹国,舜后,姚姓。是殷(商朝)的诸侯国,邹国古城在今山东邹城 东南的古邾城。春秋初,邹国为曹姓邾人所夺,邹人被迫迁到今山东邹平南,后为齐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称邹姓,姚姓之邹的历史至少也有3500年,是最早的邹姓。

邹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鲁穆公所改设邹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分封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曹挟建立了邾国,又称邾娄国,初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陬村),春秋中期又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县纪王城)。邾娄国势小力单,后为大国鲁国的附庸国,并屡受鲁国的欺压和掠夺,到战国时期,邾娄国以邾、娄合音鲁国人读作“邹”,因而鲁国君主鲁穆公姬显在孟子的建议下,强行改邾娄国为邹国。周烈王姬喜七年~周显王姬扁二十九年间(公元前369~前340年间),楚宣王熊良夫亲率楚军灭了邹国,即邾、小邾二国,

掳走“二邾”的国君臣民,押解向荆楚西南方向迁移,经过数月长途跋涉到当时楚国的偏远荒芜地区居住,并在其地以邾国遗民之名建立了邾城(今湖北黄冈黄州乡禹王城)。邹国为楚国所吞并后,故国子民以原国之名为姓氏,称邹氏,世代相传至今,与曹氏、朱氏同宗同源,是为荆州邹氏。

邹姓起源三

源于子姓,出自多部”邹氏宗谱“”邹氏源于轩辕,舜赐子姓于契,受封于商“,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地邹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记·殷本纪》及《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叛乱后,约前1046年把商丘附近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庶兄长微子启,建立宋国,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此源流早于曹侠后裔数百年,为主要来源,约占邹姓百分之七十以上。

邹姓起源四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末期女真邹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八旗通志·列女传》记载:满族邹佳氏,亦称组佳氏,满语为Joogiya Hala,世居铁岭(今辽宁铁岭),属于满族老姓之一。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邹氏、组氏、铁氏等。

邹姓部分开姓始祖

微子启死后,弟微仲继位,据《中华邹氏南阳堂谱》记载:微仲八世孙正考父,为宋国上卿,正考父的儿子中有孔父嘉和宣靖父,长子孔父嘉(孔子六世祖)世袭为大司马,宋国发生华乱,孔父嘉罹难,子木金父奔鲁,以亡父之“字”即“孔”为姓;嘉弟宣靖留邑,以先父食邑地“邹”为姓。”奔鲁者孔,留邑者邹“。

邹姓迁徙传播

邹氏是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排第六十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45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5%左右。

先秦时期,邹姓的活动主要在山东地区。秦汉以后,邹姓很快迁到河南,湖北地区。三国两晋时,邹姓已挺进到陕西,南下渡长江入湖南、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唐朝时二次中原南下大移民,邹姓主体移入了江南,福建、广东等地的邹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朝初期邹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邹姓大约有1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第九十六位。邹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61.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这二省邹姓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福建、湖南,这二省的邹姓又集中了14%。全国形成了赣闽和江苏两块邹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邹姓大约有3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1%,排在第六十一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邹姓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明朝时期,江西仍为邹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38.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这二省邹姓大约占邹姓总人口的48.6%,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苏、湖北、浙江、山东,这五省的邹姓又集中了36%。宋元明期间600余年,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增加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向南和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赣、鄂、湘、闽为中心的江南邹姓人口聚集区。

邹姓 分布

当代邹姓的人口450万,为全国第六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邹姓人口由38万增到近450万,增长了近12倍,邹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邹姓人口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邹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38%,其次分布于四川、广东、福建、江苏、重庆、吉林、贵州,七省的邹姓又集中了37%。江西为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14%。全国形成了以赣、鄂、湘为中心的邹姓聚集区。在600年期间,邹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主要由东南部向北的回迁,南部向西部的迁移。邹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湘、赣、闽、黔渝、四川大部、湖北大部、陕西南端、山东东端、云南东部、广西北部、广东大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黑吉东部、辽宁南部,邹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5%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8%,居住了大约65%的邹姓人群。在粤桂南部、台琼、云川西部、湖北北部、陕甘宁南部、青海西部、河南南部、皖浙大部、江苏、山东中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东部、新疆西北,邹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4%—0.42%之间,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1.8%,居住了大约31%的邹姓人群。

,亿万炎黄子孙的根系所在;

家谱,所有华夏、邹氏儿女的精神故乡。

没有了家谱,寻根问祖,无非是缘木求鱼;

没有了家谱,追根溯源,简直是无本之木。


我们的根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了先人?


我们的根,纪录在家谱中,

我们的根,凝聚在中华文化里。

寻根问祖,是人类的天然意识;

追根溯源,是人类的自愿索求。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家谱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很有意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


在家规、家训中,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自古邹氏家规家训、治家格言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


家谱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一个“文化结”。从世界文化发展衰落的情况看,唯有中华文化的发展延绵不断,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根本因素取决于中华主流文化精神特质的科学与优秀,这些不同性质、不同系统的优秀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结”。


这些“文化结”是坚固的文化精神壁垒,在一般情况下,不仅有抵御外部不良文化的侵袭,而且对外来优秀文化有极大的亲和力与融合力。


最大的“文化结”是儒家文化,其次是道家文化,再次是佛家文化。家谱与家族文化也是一个很大的“文化结”,对于团结族人,协助政府管理社会事务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的统一依赖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依赖于各个家族的团结,各家族的团结依赖于各家族成员内部的凝集团结。


所以,家族的团结是国家统一团结的基础的,民族的团结建立在家族团结的基础之上。在中国历史上,国亡而民族不亡而后获得生机的实例非只一二。而民族不亡的根基在于家族不亡。所以,编修家谱,对于保护中华传统文明,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命传承具有深刻的意义。


非常遗憾的是,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成千上万的家谱毁于文革,不计其数的文物毁于一旦。中华民族遭遇了一场人为的“大出血”,文化遭受重创。


中华民族文化在五千多年中,历经磨难,内战、外侮,改朝换代,仍然没有被摧毁。而在“文革”中,中华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特别是中国家谱文化,更是经受了一场“红色革命”,“传家宝”当成“下脚料”,许多家谱、祖宗画像、祠堂等文物被红卫兵烧的烧,砸的砸,不少地方荡然无存,不少百姓已经寻根无门。


在当时还好有不少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孝子贤孙,冒着被关、被杀的危险,将许多家谱和文物秘密保存下来。使得中华家谱文化,能够“不绝如缕”,一脉相承。



文革对家谱、文物毁灭是惨重的,但最为严重的还是将许多错误的观念当成了先进的革命传统在延续,文革已经结束将近40年,不少领导和群众仍把重修家谱当成“封建”行为,加以阻止和打击。


甚至个别领导干部,仍以为重修家谱是“封建思想”,不敢公开支持,有的甚至还出面反对。错误观念延续是最具危险性的,我们要对家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要支持全国如火如荼的重修家谱活动。


改革开放后,中华大地出现了一股重修家谱的热潮,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拨乱反正”,先是从海外到海内,由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西部,家谱编修出版接二连三,姓氏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各地宗亲活动不计其数且规模起来越大。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汇聚邹氏宗亲,寻宗寻祖寻辈!

传承家族文化,请您分享转发!



后来你成为牧民 赶来云海繁星

脚旁驮岁月的白驹

将漫生春草嚼咀

当你站于隆冬爱河边 俯身朝下望去

有人破冰做你 一生倒影

你会凝视他 如同另个自己

直到你的热泪都化作潮汐 爱即永恒汛期

最终你所历风雪 开遍梅花鹿背脊

落日坠成腕上胎记

来世便凭此再遇

当你仍是虔诚滋养着 参天铁树的泥

有人做撼动你 一生马蹄

你会信奉他 如同整个奇迹

直到悬河千言汇入那句——

“爱你是我的壮举。”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邹氏家族文化及信息,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您对本文内容如有更权威和专业的说法,表示尊重,欢迎留言讨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宗亲投稿邮箱:1114574406@qq.com

编辑部微信号:

CL028866欢迎投稿

弘扬家族文化,分享点赞点个在看 

邹氏a天下
传承先祖美德,弘扬家族文化!邹氏资讯、 家风家训、字辈寻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