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先祖美德·弘扬家族文化
“太好了,终于找到了!”近日,宁波籍上海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邹赜韬给记者打来电话,告知历经一年半艰难找寻,近代杰出女医邹邦元在宁波的安息之所,终于被专家找到了。2020年6月18日,宁波晚报、甬上APP刊发的《中国近代杰出女医生邹邦元魂归何处》,讲述了邹邦元传奇的留学、行医人生,并通过采访其侄女邹道安女士,初步摸清了1941年邹邦元病逝于宁波的前前后后。1941年在宁波离世,近代杰出女医生邹邦元魂归何处?“感谢宁波晚报!”邹邦元归葬地能“刨根”至此,邹家人已感欣慰报道一经刊出,多个国家级媒体相继转载,国内外医疗史、教育史学界也纷纷投来关注目光。邹邦元的江西老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刘燕教授尤为热心此事,经过多次锲而不舍的走访,刘教授近期在江西发现了一份明确记载邹邦元安葬地的文书,邹邦元最终归宿的谜团由此解开。欣喜万分的刘燕教授,辗转联系上了宁波方面邹邦元新闻线索的主要提供人邹赜韬,于是便有了开篇的那一幕。今年是邹邦元在甬逝世70周年。“没想到在这样一个特殊时间点上,她的归葬线索会重现于世,真是让人感慨。”刘燕向记者出示了一份裱在江西省纺织工业局用笺上的黄褐色旧纸,这是邹邦元弟弟邹邦钰的外孙女夏洪至,今年9月整理邹邦钰遗物时意外发现的。纸上文字内容写道:“邹公邦元福圮(pǐ),宁波城西郊三下庄,现名罂(yīng)湖乡,进山三里许江西义山,墓地坐西北朝东南,看山人顾小宝,住本乡四十七号门牌,象山县人。”记者旋即请教了宁波文史专家水银。经水银考订,这个“西郊三下庄”,其实就位于现今海曙区集士港镇山下庄村。通过集士港镇相关负责人牵线,记者找到了长期管理山下庄公墓的老朱师傅。遗憾的是,老朱师傅反复查阅了公墓信息表,发现并没有邹邦元的墓葬信息,而附近同时代的墓址大多也因岁月沧桑,早已湮没难见。记者就此咨询了海曙区文保专家谢国旗,查阅了一些地方文献,最终也未能确定山下庄村旁边的“江西义山”究竟是四明山区的哪座山头。11月11日,记者来到山下庄村村委会,逢人就问邹邦元和看山人顾小宝的信息,大部分村民只是摇头,表示没有听到过。正当调查陷入困境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顾小宝?!那是我爷爷啊!”说话人名叫章君芳。经过一番简单的攀谈,章君芳带着记者去见了他的兄弟章绍芳等人。经过反复确认,章氏兄弟确定黄褐色旧纸记载的顾小宝,就是他们的爷爷。接下来,他们讨论起可能埋葬邹邦元女士的地方。当记者说出“江西义山”这个信息后,章绍芳猛地一抬头,盯着记者说,村子后面的黄龙山以前有过江西会馆和一片安葬江西故人的墓地,可现在那里已另作他用,早就没有墓地了。章绍芳带着记者来到了村民口中的黄龙山。该山位于山下庄村委会向西走约1.5公里处。来到半山腰,章绍芳指着道路靠山侧的一片荒地介绍道,这里曾经有过江西会馆,会馆后面就是墓地。上世纪70年代,村里在这片土地上种起了油茶树,后来又办起了采石场,这片土地就彻底没了原先的样貌。昔日埋葬江西逝者的墓地,如今已难觅遗迹(记者 朱立奇摄)据章绍芳回忆,他的爷爷顾小宝是这一片的看山人,也负责建造和看守墓地,“来这里造墓的都是爷爷从象山喊来的乡亲,人多的时候,光吃饭的人就有两桌。”当记者问起这片区域是否还有先前留下的墓碑,章绍芳遗憾地说,江西逝者的墓地就在眼前,墓碑什么的可能早就没了,或许在种植油茶树前就已经没有踪迹了。记者不甘心又在荒地里寻找了一会,可惜该地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历史遗迹。听闻邹邦元墓址大致确定的消息后,长期关注宁波文化遗产的宁波财经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夏柯很是高兴,他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在山下庄村设立一块纪念碑,缅怀邹邦元这位曾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做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从这条路一路向上就能走到邹邦元安葬处(记者 朱立奇摄)妇女史学者、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宋青红一直关注着邹邦元研究的点点滴滴。她向记者表示:“邹邦元的精神遗产是颇具价值的,她既是八十年前的江西乡贤,也可以成为归葬地宁波妇女史的骄傲一笔。”宋青红期待,未来编纂宁波妇女史文献时,可以适当收录一些邹邦元相关资料,也建议海曙区特别是集士港镇中小学在乡土教材里,添加入邹邦元“引领风气、勤奋治学、敬业救人”的历史故事,让孩子们学习其品格,励志成长为无愧自己,有益社会的新时代优秀人才。采访过程中,刘燕教授还向记者介绍了邹邦元另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身世。譬如,这位近代中国杰出女医立志不婚,但曾从南京孤儿院领养了18名孩子,其中包括17名女孩和1名男孩。刘燕教授通过口述史调查也发现,抗战爆发后,由于南京局势动荡,邹邦元早早就南迁至浙江金华,与在那里避难的其他家人汇合。1941年前后,浙东抗战局势愈发紧张,邹家人开始集体迁往江西玉山,但邹邦元因犯有严重的结核病,无奈脱离队伍寻医治疗。1940年华美医院全景(上海大学历史系张巧穗博士提供)对于邹邦元为何会选择宁波华美医院治疗肺结核,刘燕教授也给出了两个可信理由。首先,宁波华美医院在当时中国肺结核治疗领域享有盛誉。长期关注医学史的邹赜韬查阅文献后告知记者,华美医院因有X光机等良好设备,是近代宁波重要的肺结核防治基地,华美医院院长丁立成高度重视防痨工作,曾特地到南京、上海等大都会考察学习肺结核防治经验。1947年宁波成立防痨委员会时,华美医院就是主导发起单位,还被推选为防痨委员会第二中心诊所。刘燕教授总结的第二个原因,是邹邦元有一个留美回国的女性老友供职于华美医院。然而造化弄人,刘燕教授告诉记者,1940年7月,侵华日军封锁了浙江与福建附近海面,宁波各类药品供应出现严重缺口。1941年4月,日寇的飞机又残忍地轰炸了华美医院,药品由此更是奇缺,直接导致华美医院不少住院病人死亡。染上重病的邹邦元,正是在此前后因无法及时施药,不幸被肺结核病魔夺去了生命,享年仅56岁。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朱立奇 通讯员 张琦 编辑 施忆秋1941年在宁波离世 中国近代杰出女医生邹邦元魂归何处?
邹邦元(右)与胞弟邹邦珏在美国留学时的合影。
“这就是我姑姑!1941年我家决定由避难地金华迁居到江西泰和的中正大学,而姑姑却决意只身北上,到上海继续行医。当我们抵达玉山县时,等来的却是姑姑半路病逝于宁波的噩耗。”6月14日,现年90岁的老华侨邹道安女士,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家中捧着宁波籍上海大学历史系研究生邹赜韬、张巧穗给她传去的邹邦元旧照,不禁老泪纵横。
获知此事后,记者采访了邹赜韬与张巧穗,还辗转联系到了远在美国的邹氏亲属。一个世纪前的女医生邹邦元的故事,渐渐清晰起来。
晚清留美医学博士 美国首位华人女性急救医师
邹赜韬介绍,2019年年底,他在整理近代中国医生史料时,偶然读到一份讲述邹邦元在纽约贝尔维尤医院实习的英文报道。新闻中明确提及,邹邦元是纽约首位华人急救医生,也是美国最早的华人女性急救医师。
据邹赜韬与张巧穗考证,家境优渥、学者世家出身的邹邦元(1885-1941),毕业于当时赫赫有名的九江儒励女中。在晚清重男轻女的世风中,邹邦元是极其少见的女性新学知识分子。1909年,邹邦元成为首批庚款赴美留学生之一。1909年至1921年的13年间,邹邦元在美国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三所顶尖院校获得理学士以及医学硕、博士学位,并先后入职纽约市立医院、波士顿传染病医院、芝加哥妇产医院等美国饮誉甚高的医疗单位,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1921年,中华民国成立,学有所成的邹邦元决心回归故土。与许多同代人选择去往北平、上海等大城市不同,她毅然回到九江家乡,加盟近代中国首位女医科留学生石美玉创办的但福德医院,在那里获得了“起死回生之邹医生”的崇高赞誉。1925年,邹邦元离开家乡前往南京,创办了颇具规模的东南医院。
在东南医院,邹邦元从一名医生转型成为医院管理者。身份的转变没有让邹邦元丢下医者天职,她曾临危受命救治其他医院不敢接收的高危产妇,其中就有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张默君。全面抗战爆发后,邹邦元南迁金华与家人汇合。1941年前后,浙东抗战局势愈发紧张,邹邦元与家族其他成员分头迁往上海、江西玉山,但她最终却因病在宁波不幸离世。
“可以说,邹邦元是中国妇女解放、医疗近代化绕不开的灵魂人物。”张巧穗评价说。
1941年只身前往上海 途中在甬停留期间病逝
近日,邹邦元侄女、年逾九旬的邹道安女士,让其女婿童宇先生设法联络到正在美访学的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肖清和,由此,邹道安与邹赜韬、张巧穗取得了联系。
童宇告诉记者,岳母邹道安曾向他回忆:邹邦元家里人都很会读书,其堂妹邹邦梁,本科毕业于哈佛医学院,又在威斯康星大学取得政治学硕士,弟弟邹邦钰也曾赴美留学。改革开放以后,邹邦钰的两位孙辈也都在美国取得了博士学位,继承了邹邦元那一辈的尚学传统。
童宇表示:“邹邦元没有直系子女,我岳母便是她最亲近的在世后代,同时也是她医学志业的一位继承者。我岳母今年90岁了,她非常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找到姑姑在宁波的最后归宿,郑重祭奠这位家族、医学界共同的杰出前辈。”
邹邦元在宁波时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时刻,在宁波的最终归宿又在哪里?记者就此查询了许多资料。1941年,日本侵略者的魔爪紧扼住浙东沿海,整个浙江战局陡增了诸多不确定性。记者咨询了几位宁波地方史专家,专家们表示,1941年4月日寇已经入侵宁波,浙东沿海到处都是逃难百姓,一位在宁波短暂停留的女性,即便拥有博士头衔,也很难被旁人注意到。所以,邹邦元的人生终点还需要设法查阅当时医院的相关记录才有可能全面复原。
记者 朱立奇 图片由邹氏后人和受访者提供
审核:邹序仪、邹明、邹锡尧、邹常举、邹海兵、邹光权(排名不分先后)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邹氏家族文化及信息,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您对本文内容如有更权威和专业的说法,表示尊重,欢迎留言讨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宗亲投稿邮箱:1114574406@qq.com
编辑部微信号:
CL028866欢迎投稿
弘扬家族文化,分享点赞点个在看